主日聚会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
——约翰福音 15:4
证道经文:诗篇65篇 证道文字: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内平安!感恩节快乐!虽然感恩节并非圣经记载的节日,但它起源于基督教信仰。新教改革之后,来到北美大陆的清教徒为了感谢原住民的帮助,就在欢庆丰收的日子邀请他们一同感谢神的赐予。 我们海淀堂也将11月定为感恩月,呼召弟兄姊妹以感恩的心献上土产和丰收的果实,教会将在感恩节过后把这些礼物送给敬老院、孤儿院等有需要的地方。我们看到讲台周围有许多弟兄姊妹献上的米、面、油和各种各样的蔬果,表达了我们对神的感恩之心。 感恩是基督徒属灵生命的标志,也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的状态,更是从神而来的智慧。作为神的儿女,我们知道一切所得都是神的赐予,一切所需都有神的供应,一切经历都在神的安排之中。今天我将藉着大卫的诗和弟兄姊妹一同思想基督徒当有怎样的感恩之心。 一、大卫的感恩之心 “神啊,锡安的人都等候赞美你,所许的愿也要向你偿还。”(诗65:1)这节经文向我们展示了当时以色列民的信仰生活。神应允了他们的祷告,他们来到圣殿向神偿还所许的愿。敬拜神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排着队等候赞美神。反思我们的信仰,星期天来教堂做礼拜是我们需要匆忙完成的一项任务还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呢? “听祷告的主啊,凡有血气的都要来就你。”(诗65:2)在大卫的认知里,凡有气息的被造之物都当赞美神。举目观看我们周围的花鸟虫鱼,哪一个不是欢呼雀跃、无忧无虑地表达着生命的美好?作为被神特别创造的人,我们怎能不赞美神呢?! 虽然以色列人的传统节日中没有感恩节,但是他们的信仰中却有以感恩为主题的献祭之例。利未记记载:“人献供物为平安祭”(利3:1)。在希伯来语中,“Shalom”一词包含的意思有“平安”、“酬谢”、“感恩”。和合本圣经在这节经文后面加了注释:“平安”或作“酬恩”。所以,感恩节不仅是基督徒的创造,也是我们对信仰的传承。 1.知恩 “罪孽胜了我,至于我们的过犯,你都要赦免。你所拣选、使他亲近你,住在你院中的,这人便为有福。我们必因你居所、你圣殿的美福知足了。”(诗65:3-4)大卫有一颗知恩之心,他知道虽然自己有许多过犯,但是神赦免了他。若不是神的赦免,他无法站立;若不是神的拣选,他无法成为合神心意的君王。弟兄姊妹,神赦免了我们的罪,我们的身体是神的殿,我们要有一颗知恩之心,以喜乐知足的心过每一天的生活。 “拯救我们的神啊,你必以威严秉公义应允我们。你本是一切地极和海上远处的人所倚靠的。”(诗65:5)圣经讲到:“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义的生出嫉妒。”(诗37:1)神会以公义为我们伸冤,我们只需要全然信靠顺服。 2.数恩 “他既以大能束腰,就用力量安定诸山,使诸海的响声和其中波浪的响声,并万民的喧哗,都平静了。住在地极的人,因你的神迹惧怕。你使日出日落之地都欢呼。”(诗65:6-8)这里的“惧怕”表达了人对神的威严的感知。大卫相信是神的能力安定了诸山,神使诸海的响声和万民的喧哗都平静了,他也体会到日出日落都充满了神的恩典。 “你眷顾地,降下透雨,使地大得肥美。神的河满了水;你这样浇灌了地,好为人预备五谷。你浇透地的犁沟,润平犁脊,降甘霖使地软和;其中发长的,蒙你赐福。”(诗65:9-10)大卫在数算神降雨的恩典,他看到地中生长的万物都蒙神的赐福。神降下雨水不只是给我们的一个景观,也是要滋润土地和庄稼,让人得着五谷。弟兄姊妹,我们有这样的数恩之心吗?我们是否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中看到了神的恩典呢?是否为每天神赐予我们的阳光、雨露、空气而感谢神呢? 3.感恩 “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滴在旷野的草场上。”(诗65:11-12)从我们出生到我们年迈,神的恩典充满了我们生命的每一个岁月。在以色列人的传统里,脂油象征着祝福,如诗篇所讲:“你用油膏了我的头”(诗23:5)。“旷野的草场”形容所有受造之物都被神的恩典滋润。 4.颂恩 “小山以欢乐束腰,草场以羊群为衣,谷中也长满了五谷。这一切都欢呼歌唱。”(诗65:12-13)谈到欢呼歌唱,我内心充满了亏欠,我家里的单簧管和口琴已经好多年没有吹了。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最不善于歌唱的民族。许多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哪怕是杀了一头牲畜,他们都会点上篝火载歌载舞。基督教被称为歌唱的宗教,我们理当把这个标志融化在我们的信仰生活当中,以我们的歌声来赞颂我们的神。 二、基督徒的感恩之心 我们如何在生活中操练自己成为一个知恩、数恩、感恩、颂恩的人呢? 1.凡事谢恩 我的姥姥有一个习惯,就是凡事谢恩。小时候的我摔倒了,姥姥扶我起来,说“感谢主”。长大之后我才明白,凡事感恩是基督徒的大智慧,因为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坎坷曲折都有神美好的安排。当我们得胜的时候,要感恩;当我们失败的时候,也当感恩。当我们饱足的时候,要感恩;当我们缺乏的时候,也当感恩。当我们有一颗感恩之心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充满神同在的安慰和力量,即便经过死荫的幽谷,我们也知道神会陪我们一同走过。 2.和好的心 我们要与家人和好,与世界和好。虽然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信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立场,但是基督徒要有一颗和好的心、饶恕的心、包容的心。我们还要与自己和好,学习接受自己。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与神和好。这并非易事,但是耶稣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太5:8)所以,我们要祈求主耶稣基督把我们的心灵打扫干净,使我们能够与神和好。 最后,让我们藉着诗篇第148篇的经文来表达我们对神的感恩和赞美。“你们要赞美耶和华!从天上赞美耶和华,在高处赞美他。他的众使者都要赞美他,他的诸军都要赞美他。日头、月亮,你们要赞美他;放光的星宿,你们都要赞美他。天上的天和天上的水,你们都要赞美他。愿这些都赞美耶和华的名,因他一吩咐便都造成。他将这些立定,直到永永远远。他定了命,不能废去。所有在地上的,大鱼和一切深洋,火与冰雹,雪和雾气,成就他命的狂风,大山和小山,结果的树木和一切香柏树,野兽和一切牲畜,昆虫和飞鸟,世上的君王和万民,首领和世上一切审判官,少年人和处女,老年人和孩童,都当赞美耶和华。”(诗148:1-12)阿们!
证道经文:申命记16::1-17 证道文字: 旧约摩西五经中记载了详细的典章律法,包括耶和华神对以色列人的要求以及要守的节期等。神藉着这样的律例,让以色列人操练对神的敬畏。其中申命记16章13-17节记载了神对以色列人庆祝“住棚节”的要求,而住棚节其实就是犹太人的感恩节。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以色列人在旷野中流浪的时期,那时他们住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依靠神的恩赐生存。对于犹太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庆祝丰收和团聚的节日,更是一个反思和感恩的时刻。 一、感恩节的三件事情 11份是感恩月,教会呼召弟兄姊妹数算主恩并甘心献上。那么,犹太人对“住棚节”(感恩节)的庆祝可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提醒呢?经文说:“你把禾场的谷、酒榨的酒收藏以后,就要守住棚节七日。守节的时候,你和你儿女、仆婢,并住在你城里的利未人,以及寄居的与孤儿寡妇,都要欢乐。在耶和华所选择的地方,你当向耶和华你的神守节七日,因为耶和华你神在你一切的土产上,和你手里所办的事上要赐福与你,你就非常地欢乐。你一切的男丁要在除酵节、七七节、住棚节,一年三次,在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他,却不可空手朝见。各人要按自己的力量,照耶和华你神所赐的福分,奉献礼物。”(申16:13-17) 经文中提到几件事情:第一是守节。这个节期长达七天,是在丰收之后,因为神的赐福,他们在一起欢乐的时间。这个节期提醒以色列人聚在一起思想神的恩典、供应和祝福。节期不只是外在的,它也在提醒人们做相应的事。第二是奉献。他们是存着感恩的心带着礼物来的。经文中提到“不可空手朝见。各人要按自己的力量,照耶和华你神所赐的福分,奉献礼物”。第三是团聚。住棚节是一个群体性的欢乐时刻,因为“守节的时候,你和你儿女、仆婢,并住在你城里的利未人,以及寄居的与孤儿寡妇,都要欢乐。” 二、感恩节的主题 感恩节是个欢乐的节日,无论什么身份,做什么工作,都可以在神面前数算主恩。这个节日的主题就是庆祝和感恩。 庆祝活动里面包含着人们对神的感恩。通过这个特别的节期庆祝,人们记念神的作为和供应,回忆历史(数算主恩),宣告自己对神的信仰和依靠,同时也激励其他人相信神的供应和带领,同时还有对未来的期待。这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节日,它其实也是一种信仰的宣言与见证。 弟兄姊妹,转回到今天我们对感恩节的庆祝,同样提醒我们停下脚步,安静在神的面前,思想神的带领、供应、恩典,在神面前献上感恩,也以感恩之心去对待我们身边的人。 三、我们的感恩节 (一)首先思想我们为什么而感恩 1.神的儿女有与神联结的生命,有度过今日的能力。 经上有很多关于与神联结的教导,“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约15:4)“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诗34:8)整本圣经中有34次提到“要投靠耶和华”:“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撒下22:3)“凡投靠他的,他便作他们的盾牌。”(撒下22:31;诗18:30)“神啊,求你保佑我,因为我投靠你。”(诗16:1)“敬畏你、投靠你的人,你为他们所积存的,在世人面前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呢!”(诗31:19)“耶和华帮助他们,解救他们;他解救他们脱离恶人,把他们救出来,因为他们投靠他。”(诗37:40)“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人;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王子。”(诗118:8-9)“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鸿1:7) 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在他的布道《登山宝训之八》中提醒我们,“信靠永活的主,这样你就能在全能者的荫影下得以安全;他的信实和真理将成为你的盾牌。在遇到困难时,他是我们随时的帮助,而且他的帮助永不失效……信靠他,因他是我们喜乐的源泉,是那位把万物都丰丰富富赐给我们的主。”我们可能不清楚每天会经历什么,但神的儿女有与神联结的生命。当我们定睛在主的身上时,我们就有度过今日的能力。 2.主为我们降生、受死、复活、再来:十字架带来的希望、应许和盼望。 我们感恩是因为主为我们降生,来到我们中间,从前没有盼望的人有了盼望。当我们说感恩时,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所有事情都天随人愿、事事顺心,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难处。就像十字架本身虽然是苦难、痛苦,但不要忘记希望和新生命也是从十字架诞生。基督徒需要常常操练“恩典和谢恩”,这些操练虽然很有挑战性,但耶稣走过的十字架道路会帮助我们。正如一位作者所说:“耶稣的受难是聚集在十字架下的人被迫在神圣的空间里经历疑问和应许——在那里信仰遇到怀疑,盼望遇到失望,爱遇到苦难。十字架的道路让我们明白人所处的境况不可避免地会经历痛苦、失去、焦虑、恐惧、悲伤和羞耻等等;十字架的道路包含我们每天经历罪恶、破碎……然而,十字架的道路也通向空坟墓,那是死亡和新生命诞生的地方,十字架充满了希望和应许,一种永恒的盼望,恩典胜过罪恶,生命胜过死亡。”选自(Wide Welcome: How the unsettling presence of newcomers can save the church,101) 我们能够感恩是因为我们知道所信的是谁,因为我们和神紧密相连。犹太人的感恩节是记念耶和华神为他们成就了大事,是他们为在患难中经历了神的带领和供应而发出的,他们的庆祝是一种信仰的宣言与见证。 第一,关注点在于神是谁。第二,要知道神注意到你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弟兄姊妹们,当我们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不太明白,而神又似乎保持静默时,如何仍旧发出感恩、赞美的声音呢?第三,要记得不论你感觉如何,神仍旧掌权。正如当年的以色列人虽然经历了战争、经历了旷野,但住棚节提醒他们无论环境如何,要记得自己所信的是谁,谁在带领和供应他们。 (二)如何献上感恩 1.守节。 住棚节是一个感恩和庆祝的节日。在住棚节期间,犹太人通常会用树枝、竹子和其他天然材料搭建一个特殊的棚屋,顶部留有缝隙,以便能够看到天空。这个棚屋象征着当年以色列人在旷野中的临时住所,也提醒着人们记住神的保护和恩赐。犹太人在住棚节期间会用仪式敬拜神和庆祝,庆祝过去一年的丰收,感恩神的供应和赐福。同时,他们也会特别注重家庭团聚。一家人会围坐在棚内,一起用餐、交流和祈祷,为着丰收,也为着神给人们生活的供应献上感恩。这个节期是让以色列人操练对神的感恩,对神的敬畏。 那么,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庆祝感恩节?其实是藉着节日的来临,提醒你去做相关的事,把感恩节看作一个神特别提醒你停顿下来、献上感恩的时刻。在诗篇103篇1-14节中,我们被鼓励不断地感谢神。大卫反复说到“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 大卫的感恩是真诚的,是从他心里发出的。我们也不应该只把感谢留在口头上,或者只是出于礼貌而回应,应该真诚地向神感恩。大卫提醒自己要感谢他现在的一切,感谢神宽恕了他的罪恶,治愈了他的疾病,保护了他的生命。我们也需要意识到恩典的来源,真诚地感谢神的慈爱,感谢生命中的美好事物、身体的更新,感谢神给我们的祝福。 大卫所展示的感恩也是具体的。对比我们平常的祷告,可能只是“神啊,感谢你所有的祝福”,可以看出我们的懒惰和空虚。我们正在失去真诚,只是半心半意和自私,因为我们只想通过程序从神那里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当我们向神表示普遍的感谢时,我们就没有认识到神在我们生活中的具体作为。大卫非常明确地祈祷:宽恕罪、医治、拯救、怜悯、食物、保护。他花了一些时间来反思和确定神的具体行为(我们可能叫做数算主恩)。弟兄姊妹,回想一下我们在神面前有非常具体的感恩吗?让我们找个时间静下来数算主恩,献上感恩和赞美,而不只是急急切切地把自己的难处带到主面前。我们也可以找个时间和家人坐下来,感谢家人的陪伴和付出,说出感谢的话。 2.你到神面前不可空着手。 这句话特别打动我。旧约圣经中提到十分之一的奉献,新约中讲到捐的乐意,奉献最初设立的目的是“这样,你可以学习时常敬畏耶和华你的神”(申14:23)。在申命记中对于“不可空手朝见”的要求,是提醒犹太人应该在神面前有摆上。平日里弟兄姊妹都应存着敬畏之心和爱心奉献在神家里,在感恩月时将土产等拿到教堂,我想这也是教会呼召大家带土产的目的——操练奉献。而且扩展开来讲,我想还包含了一种心态:就是当我们要见神时,我们要有预备而来。你是有预备的吗?你有服侍吗?你有全心参与吗?你有投入吗?也就是说,你需要问自己:你到神的面前是有所预备的、敬畏的、感恩的,还是随便的?奉献也是有心态区别的,就如该隐和亚伯的献祭,一个蒙悦纳,一个不蒙悦纳是有原因的,因为神知道我们的内心所存的是什么念头。 亲爱的弟兄姊妹,感恩的心、感恩的行动、感恩的奉献、感恩的服侍都是神所喜悦的,“不可空手朝见,各人要按自己的力量奉献礼物”提醒我们不可空着手见神,要有预备,要知道我们敬拜的是谁。实际上神对不同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对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对儿童、对老人和对民中贫穷的要求是不同的,但重点是要有预备。重点在于你想了,你心里预备了,这就是神所喜悦的。古时用祭物来提醒人们对神的感恩和敬畏,包括不可献上有瑕疵的祭物,就是要我们慎重。今天我们是轻忽来到神面前,还是心里存着敬畏之心有所预备,这非常重要。 3.欢乐时刻(团体的建立)。 经文在第14节特别告诉我们:“守节的时候,你和你儿女、仆婢,并住在你城里的利未人,以及寄居的与孤儿寡妇,都要欢乐。”第15节下:“因为耶和华你神在你一切的土产上,和你手里所办的事上要赐福与你,你就非常地欢乐。” 首先,我们看到神对个人的鼓励。“非常地欢乐”来自于神够用的恩典,你对看到和经历到的有颗感恩的心,所以你是欢乐的。信任和感激是联系在一起的。当你信靠主,相信他是善的,你就会看到很多值得感激的东西。一位姊妹曾经在周四的见证会上说,每当她想起神的恩典时,内心就非常激动和喜乐。她的谦卑、她的感恩是真实的,感受也是真实的。我也常常有这样的感受,深知所有的一切不是我自己配得或者靠自己可以得到的。弟兄姊妹,只有当我们谦卑地认清自己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有从心里而发的感恩。 其次,在这个节日里,无论什么身份、什么年纪,人们都一起建造棚屋,一起进食,一起庆祝和敬拜,所有的人在神面前感恩,“都要欢乐”,这是我们所处的整个团体的欢乐时刻。这种共同的经历和活动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事实上,无论何种身份、何样年纪,我们都有要感恩的事,我们也都在经历神的恩典。我鼓励我们的团契、我们的小组也要一起数算主恩,这样会让我们一同得着激励。 弟兄姊妹,永远感谢神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特权,我们在圣经中被提醒要心存感激。藉着感恩节这样的特殊日期,我们也应该再一次思考我们的信仰,感恩神的恩典,并祈求神的保佑和引领。在生活的点滴中操练“凡事谢恩”,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伟大、威严、丰盛的神必有充足的供应!阿们!
证道经文:使徒行传4:32-37 证道文字: 感谢主的恩典!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使徒行传,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合一的美好见证”。 使徒行传4章32-37节所记载的是初期教会的团契生活。从圣经中可以看到,初期教会的基督徒之间彼此热切的责任感,他们认为不分你我,彼此之间是合一的。因着这样热切的责任感,他们心中就有了凡物公用的愿望。早期的基督徒为什么要施行凡物公用的原则呢?因为他们没有忘记他们中间那些有缺乏的、需要帮助的弟兄姊妹,知道这些人需要一起来分享神的恩典。圣经告诉我们说,因此他们中间没有一个缺乏的(参徒4:34)。弟兄姊妹间常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当别人有事情的时候为他祷告,这种彼此代祷是非常重要的。当富足的弟兄姊妹发现有缺乏的弟兄姊妹时,凭着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去帮扶有缺乏的弟兄姊妹,与他们一起分享神的恩典,这样做更能体现出我们在主内是一家人。彼此相爱、互相帮助等合一的见证能够实行出来,就证明我们在主里面是一家人。 “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雅2:14-17)雅各书告诉我们,彼此相爱,互相帮助要体现在日常的生活、行为当中,这样做才能证明我们是共有一个信仰,是信神的人。如果我们有信心,却没有行为,那这样的信心是死的。圣经中主耶稣基督赐给我们一条新命令——要彼此相爱(参约15:12;约贰1:5),这样才能够体现我们是信神的人。初期教会基督徒的所作所为是我们效法的榜样,当然在现今时代不是要我们卖掉田产,都到教会来,大家住在一起,而是从这样的情境中,让我们看到作为基督徒,弟兄姊妹之间应当怎样去做。 第一,初期教会的基督徒是毫无保留地完全献上。 “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12:1) 保罗告诉我们要将身体献上,就是要毫无保留地完全把自己献给主。基督徒有爱主之心并且这爱非常火热的时候,弟兄姊妹之间也会燃起彼此相爱之火,这火会在彼此帮扶、彼此相爱和彼此代祷中表现出来。因此,早期教会施行的是凡物公用原则,以此来表达基督徒拥有同一个信仰、同一位主,彼此互为肢体。他们没有自私地抓住自己的财产,而是把自己的财产看为是所有信徒的财物,有需要的时候就会将田产房屋卖掉,把所卖的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由使徒按着各人所需分给各人(参徒4:37)。 神曾藉着以色列人的领袖摩西教导神的选民说,“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无论哪一座城里,你弟兄中若有一个穷人,你不可忍着心、攥着手,不帮补你穷乏的弟兄;总要向他松开手,照他所缺乏的借给他,补他的不足。”(申15:7-8)神在旧约中就教导以色列民:你们都是神的选民,应该彼此相爱,互相帮扶来分享神的恩典。十一月是感恩月,有很多弟兄姊妹分享神的恩典,拿来了米面油及各种土特产,目的就是把神所赐予的恩典与有缺乏的人分享。 在初期教会,耶路撒冷教会的信徒有缺乏,保罗旅行布道的时候,教导众教会要帮扶有缺乏的人,加拉太教会、哥林多教会、帖撒罗尼迦教会等伸出援助之手,藉着保罗的团队把捐献带给耶路撒冷有缺乏的基督徒。这是我们应当效法的。海淀教会也做了很多事。当云南教会有缺乏,建教堂没有钱,办神学院缺少资金的时候,海淀教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这也体现了我们在主内是一家人,是一体的。 亲爱的弟兄姊妹,财物、身体、智慧等恩赐,都是神所赐给我们管理的,这些没有一样是我们自己的,我们的生命都是神所赐的,是神所救赎的。在生活中,我们亲手做工,尽上自己的本分,赚取的一切财物,都是神所赐的。如果能够认识到我们所有的都是主所赐的,都是主的恩典,这样,彼此相爱,彼此帮扶,与人来分享神的恩典时,就不会要求回报。 诚然在我们帮助他人没有回报、没有感谢的时候,会觉得心里不舒服,这是因为你觉得这帮助是你给的不是神给的。而当你意识到这一切都是神的,你把神给的、让你代管的恩典与他人去分享,就不会要求别人来感激你、回报你了。得不到感激、回报时,也就不会觉得心里不舒服,不会为自己付出很多而感到骄傲,因为这一切都是神的,是神藉着你去托管的。金钱、物质甚至我们的服侍,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属神的,是神的恩赐。当主有需要的时候,我们理当毫无保留地为主献上。那么,你做多少,也不会骄傲自满;付出很多爱,帮助很多人,即使没有回报,心里却依旧坦然。初期教会的基督徒,是毫无保留地、完全地奉献。 第二,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 从经文中可以看到,完全奉献给神的生命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是彼此连接的。当初期的基督徒同心合意、毫无保留、完全献上的时候,带来的是这些使徒在传福音为主做见证时大有能力,众人也因此蒙大恩。信主的儿女同心合意是蒙主喜悦的,神也因着他们遵循神的旨意,按照神的要求去做,神的恩典就降临在使徒的身上,使使徒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基督的复活,众人也一同蒙恩。使徒们大有能力,是神与他们同在的一个明证;众人都蒙大恩,是神对人所做的回应。 感谢主!我们从圣经中看到,遵循神旨意,神的祝福不是单单地只给使徒而已,也降临在所有的基督徒身上。因为基督徒全体都同心合意地祷告,互相关怀照顾。使徒也勇敢地为主耶稣基督传福音、做见证,这样的教会是蒙神祝福、蒙神喜悦的教会。 第三,一同蒙恩,毫无缺乏。 当基督徒的所作所为行在神旨意当中讨神喜悦时,随之而来的是神的祝福、神的教诲。神赐福他的教会,因为没有一个彼此相爱、同心合意的教会是不蒙主祝福的。圣经中有很多经文让我们看到,当我们遵行并按照神的旨意去行的时候,必然蒙福。主的恩典与我们擦肩而过,是因为我们没有遵行神的旨意,我们中间有纷争、有破口,所以才使信心不火热、教会不复兴,没有生命力,没有见证力。所以,要想教会有生命力,有见证力,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遵行神的旨意,同心合意,彼此相爱,这样的教会必蒙神赐福。主耶稣基督告诉我们说,“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约13:17)既然读了圣经,明白了神的话,明白了神的旨意,就应当按着神的旨意去行,我们就有福了。多少时候我们都想得到神的赐福。神怎样才能赐福给我们?我们需要怎么做?答案是,行在神的旨意当中,按照神的旨意去做。读经是要明白神的旨意,祷告是把心思告诉神,跟神有正常的交通。读了神的话语,知道了神的旨意,却不按照圣经的要求去做,就不讨神的喜悦了。 有人说,圣经我读了,但是记不住。弟兄姊妹,圣经不是需要去记住的,而是需要行出来的。你只记住不去行,有什么用呢?记住100句,一句都不照着去行,又有什么益处呢?只知道一句,我就按照这一句去行了,这才是有福的。我们要读经,还要把神的话语在生活中行出来。“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约13:17)“看哪,我必快来。凡遵守这书上预言的有福了!”(启22:7) 当主耶稣基督二次再来接你到他那里去的时候,你是羞羞惭惭地去见主,还是荣荣耀耀地去见主呢?这是弟兄姊妹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信了,就得救了,就可以见主,可以进天堂,这是没有错的。我们因信称义,因信得救,但是去见主的时候,是不是能像保罗说的,“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提后4:7-8)。我们能不能像保罗这样非常有自信地说“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遵行神的旨意,行在神的话语之中。 我们知道主耶稣要来,启示录中说,“看哪,我必快来。凡遵守这书上预言的有福了!”(启22:7)我们都愿意做有福的人,就要按照神的旨意去行。“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太5:3-6)这里记载了很多福分,你愿意成为有福之人吗?按着神的教导去做,就有福了,将来见主的时候,就有福了。这里的“有福”,不是像恩典福音所传的,你信主之后,都是恩典、顺境,都是福气,做生意就必赚钱,没有逆境。我们所说的“有福”,是指遵行神的旨意,讨神的喜悦,在生活中活出神的生命,见证神、荣耀神,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就有福了。 有一位捐献者的榜样——巴拿巴。初期教会基督徒团契生活的特色,就是能够全心全意地为福音而活,所以初期教会特别蒙神祝福。因为他们非常单纯,都是一心一意的,他们一起在家里掰饼、聚会、赞美神,同心合意地祷告等等,所以神就把得救的人天天加给教会。初期教会的基督徒能够全心全意地为福音而活,并且愿意遵守主耶稣基督的教导彼此相爱,他们愿意牺牲自我来照顾主内的同伴。这里列举的巴拿巴,是值得我们去效法和学习的。“有一个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名叫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他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徒4:36-37)圣经特别提到他的名字是“劝慰子”的意思,说明巴拿巴非常会安慰别人,有软弱的,他去安慰,有缺乏的,他去帮助。因着有这样的恩赐,他本来叫约瑟,使徒给他起名叫他巴拿巴。“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他又往大数去找扫罗,找着了,就带他到安提阿去。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教训了许多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徒11:24-26) 巴拿巴找保罗,与保罗一起同工来建立神的教会,牧养神的教会。他接纳保罗,并且推荐保罗出来传神的福音。“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作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徒15:37-39)。我们看到巴拿巴真的是一个非常会安慰人的人,当保罗不愿意带马可的时候,他怕马可受伤,他就带着马可去传福音。 使徒行传4章36节记载巴拿巴有自己的田产,他卖了田产,得到价银之后就把金钱交在使徒的手中,分给众人来使用。巴拿巴是一位愿意出钱给教会,愿意出力来传主耶稣基督福音的人,又是一个能够安慰同伴、照顾同伴的人。巴拿巴不是空口说一些温情的话去安慰别人,他是用实际行动使别人得到安慰,所以,他是我们效法的榜样。他不像雅各书里面说的,遇到饥饿贫乏的人,不伸出援手,却说“愿你吃得饱穿得暖,平平安安的回去吧”(参雅2:15-16)。有的弟兄姊妹对灵里软弱的不去安慰,反而去指责他为什么软弱,为什么跌倒,说“信主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软弱呢?”巴拿巴不是这样的,他是去安慰人,去分享与人,去帮助人,他以实际行动见证了弟兄姊妹之间的彼此安慰,彼此帮扶。 弟兄姊妹,我们知道合一的教会之所以有美好的见证,是因为他们遵循主耶稣基督的教导,“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2-3)这是基督徒在教会中应该做的,也是教会应当向世人所做的见证,就是合一的美好见证。我们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要彼此相爱,要爱人如己。使徒在传道的时候大有圣灵的能力,他们来见证主耶稣基督的复活,因此,会众都蒙大恩,内中没有一个缺乏的,使教会进入丰富之地。所以,当我们能够彼此相爱、彼此帮扶的时候,我们的教会也是蒙神祝福的教会,也会蒙大恩,也会因着弟兄姊妹行在神的旨意当中,进入丰富之地。 感谢主的恩典,教会生活的中心就是爱。因为神就是爱,“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这是全本圣经的中心。教会生活的中心就是爱。圣灵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圣灵在我们里面运行,充满我们,催促我们,赐给我们能力,我们才能够活出这样的爱。我们如果能够在教会团契生活中活出爱,就能得着被圣灵充满的能力;如果能彼此相爱,就没有一个人说这个是我的,那个是你的。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神所赐的,都是神的恩典,要把神赐给我们的东西,包括金钱、物质、才干、恩赐为神献上,为神使用。神的儿女这样做,不是出于教会的规定,也不是出于勉强。圣经告诉我们,当你勉强去做的时候,你所做的不蒙神的纪念。 弟兄姊妹,彼此相爱、彼此帮扶,完全摆上、完全献上,使用神所赐的恩赐在教会服侍,包括把金钱、物质献给主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爱主。出于对神极大的爱而活出来的合一的美好,才能够见证神。 健全的教会生活应该有外城,外城就是为主传福音,为主作见证、布道。同样也要有内城,内城就是敬拜,弟兄姊妹之间相交,彼此祷告,过肢体生活。在外我们要去布道、传福音;在内要彼此相爱,彼此帮扶。在教会里众人要充满这样的爱心,活出主的爱,关心他人的需要,包括物质上的、灵性上的。当我们活出肢体间彼此相爱的生活的时候,教会就会流露出合一的美好见证。 感谢主!众弟兄姊妹要在神的面前献上祷告,求神帮助我们的教会能够成为健全的教会,有神的能力在我们中间为主耶稣基督作美好的见证。信徒之间也要彼此支持,彼此相顾,同心合意兴旺福音,使我们的教会能够有合一的美好见证。感谢主,愿神祝福他自己的话语,也祝福听神话语的众儿女。阿们!
证道经文:马太福音5:5 证道文字: 今天分享的是八福中的第三福。马太福音5章5节教训我们:“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思考这段经文:一是温柔的含义是什么?圣经哪里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温柔的神所喜悦的人?二是既然神叫我们去做一个温柔的人,并应允温柔的人有福了,我们就应当晓得温柔的奖赏是什么。三是既然温柔如此之好,也是神教训我们要成为的样式,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在内心、在行为之上培养这样的性情? 有的人生来性格比较内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也不太愿意发脾气,我们会说这个人比较温柔。但圣经里的温柔却更胜一筹,是由圣灵在我们里边作工,在我们的外在行为和生活中结出初熟的果子。加拉太书说,“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5:22-23)温柔的人通常是慢声细语,不太愿意发脾气,待人接物面带微笑。但我在这里告诉你,基督徒不仅要有这样的温柔,还要有从上边来的温柔,就是圣灵在我们身上所结的果子。我们信了神,神要陶造、改变我们的性情。当我们藉着他的旨意,照着他的话语,结出属灵的果子后,温柔就在我们的生命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如同其它几种果子一样。 圣经中有一个例子:摩西的一生波澜壮阔。他生下来后被丢掉,又被法老的女儿捡着,养在埃及的王宫40年,学了埃及的一切学问。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埃及人欺负一个希伯来人,于是心生怒气,杀了这个埃及人。后来,他逃到旷野,在那里牧羊(参出2)。神要陶造、改变他,叫他做好准备,带领为奴的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进到神所应许的迦南美地。他要在旷野经受陶造,把自己的性格由过去的脾气暴躁、把握不住自己,改变成内敛、顺服神的旨意的一个温柔的人。我们从圣经中看到,摩西的的确确成了一个温柔的人。民数记第12章记载,摩西娶了古实的女子为妻,古实就在今天的埃塞俄比亚。他的姐姐米利暗和哥哥亚伦因他娶古实的女子为妻,就毁谤他,说“‘难道耶和华单与摩西说话,不也与我们说话吗?’这话耶和华听见了。”(民12:2)他的姐姐米利暗就长了大麻风,但摩西在整个过程中却没有反击,他没有拿出刀,也没有拿出剑,更没有拿起杖去打,反倒为他姐姐身上的大麻风在耶和华神面前恳切地祷告。若是在40年前,摩西会想,自己的家人本当更加爱护、保护自己,现在却反而攻击自己,他一定会拿出刀剑来维护自己的权柄,但是经历了旷野40年的陶造,他成为了一个新造的人,温柔的人。 摩西被攻击并非只有一次。在旷野行走的时候,有一些人在可拉的带领下攻击摩西。民数记第16章中说,“利未的曾孙、哥辖的孙子、以斯哈的儿子可拉,和流便子孙中以利押的儿子大坍、亚比兰,与比勒的儿子安,并以色列会中的二百五十个首领,就是有名望选入会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来”(民16:1-2),攻击摩西。可拉不单单把他一族的人鼓动起来,同时也把以色列民中二百五十个领袖一同鼓动起来攻击摩西的权柄。摩西的回应是:“摩西听见这话就俯伏在地”(民16:4),不单是俯伏在耶和华神的面前,也俯伏在众人面前。这事若发生在40年前,摩西一定会维护自己的权柄,拿出刀剑,拿出杖和竿来击打他们。但此时此刻的摩西,一个80岁的老人,他不再有怒气,里边所有的都是从神而来的顺服、从神而来的温柔。 旧约中还有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以色列王大卫,他的家中因着他犯罪有众多不平安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他儿子押沙龙背叛他,大卫因着儿子的背叛而逃离王宫,过上了逃亡的生活。撒母耳记下第16章中说,“大卫王到了巴户琳,见有一个人出来,是扫罗族基拉的儿子,名叫示每。他一面走一面咒骂,又拿石头砍大卫王和王的臣仆;众民和勇士都在王的左右。示每咒骂说:‘你这流人血的坏人哪,去吧,去吧!你流扫罗全家的血,接续他作王,耶和华把这罪归在你身上,将这国交给你儿子押沙龙。现在你自取其祸,因为你是流人血的人。’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对王说:‘这死狗岂可咒骂我主我王呢?求你容我过去,割下他的头来。’”(撒下16:5-9)面对这样的诽谤和咒骂,“大卫又对亚比筛和众臣仆说:‘我亲生的儿子尚且寻索我的性命,何况这便雅悯人呢?由他咒骂吧!因为这是耶和华吩咐他的。’”(撒下16:11)大卫此时因着儿子的背叛,心是碎的,自己的儿子反叛,要寻索他的命,大卫一定积攒了许多愤怒,他需要找一个地方发泄一下。但神所特别拣选的大卫在这样的光景中,却对士兵说,他之所以这样骂我,乃是出于耶和华神。由此可见,大卫王是一个温柔的人。 感谢赞美救主耶稣基督,在被钉十字架之前,他被鞭打了,带到本丢彼拉多的手下,“彼拉多说:‘你不对我说话吗?你岂不知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把你钉十字架吗?’”(约19:10)弟兄姊妹,彼拉多对耶稣基督说这话的意思是:只要你来求我,我就放了你。“耶稣回答说:‘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所以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约19:11)主耶稣基督在被钉十字架前,只要他跟彼拉多做一个交易,就可以被释放。但主总想着我们还在他的里边,他的肩头上扛着我们这群迷失的羊,他要藉着在十字架上被钉,藉着他的温柔、顺服,使神所赐给我们永远的、重生的生命不落空,并藉着他的复活,将永生复活的生命赐给你我。耶稣基督此时并没有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要来保护我”,他对那个拿起刀来将大祭司仆人耳朵砍掉的人说,“收刀入鞘吧!”(约18:11)主耶稣基督赢得了世界,他在世界上得胜有余。他是靠着刀剑,靠着杖和竿吗?不是的,他靠的是在神面前的顺服,靠的是他有一颗温柔的心来化解那些刚硬的人。 在列王纪中还有一件事。列王纪上第12章记载,百姓到罗波安王的面前说:你父亲所罗门王的时代使我们负重轭,做苦工,现在若能减轻我们的重担,我们就支持你做王,来侍奉你。但罗波安没有听从所罗门留下来的老人们的意见,减轻税收,减少劳役,反倒听从跟他一起长大的青年人的意见。他没有谦卑、温柔地对待众民,反倒苦待百姓,结果以色列国在大卫、所罗门王之后分裂成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大卫王过去了,所罗门王也过去了,罗波安此时要继承王位,但他没有一颗温柔的心。当百姓们因劳役甚苦、甚重,乞求罗波安王体恤时,他却不听取老人们的意见,反倒听取那些血气方刚跟他一起长大的年轻人的意见(参王上12:1-11)。“照着少年人所出的主意对民说:‘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王上12:14)他用这样的狠话来威胁众人,叫他们做顺民。可以看出,罗波安王没有温柔,所以百姓支持另一个人做王,以色列国从此分为南国和北国。 我们在摩西身上看到了神的陶造、祝福,神叫他成为一个温柔的人。我们也看到主耶稣基督拒绝和彼拉多做交易,更愿意沉默无声如同待宰羔羊一样顺服神,只等神的国降临在他身上。我们知道温柔的人有福了,也分享了什么样的人是温柔的人,那么温柔的奖赏是什么呢?就是神所赐给他的丰盛且圆满。 亚伯拉罕原来的名字叫亚伯兰,住在迦勒底的吾珥,在今天的伊拉克北部。耶和华神向他显现,叫他离开迦勒底的吾珥,往神所应许给他的地方去。于是亚伯兰按照神的旨意,带着侄子罗得,离开迦勒底的吾珥往神应许他们的地方走。走在路上的时间圣经没有交代,但他们的羊多了,仆人也多了,两个人的牧人开始争夺放羊的草场,亚伯兰觉得到了分家的时候了,于是对罗得说,“你先挑地方,你看哪个地方肥美,哪个地方草多、有河流,你先选,我后选”(参创13:8-9)。罗得一看还有这么好的事,“那我就先来吧”。弟兄姊妹,他先挑的地方,可是圣经告诉我们罗得最终失去了一切,甚至自己的妻子(参创19:12-26)。当所多玛和蛾摩拉城被毁灭的时候,发生在他们全家人身上的事,我们藉着圣经都知道。 亚伯拉罕在罗得面前显出了温柔的一面,神要加倍地看顾他,“罗得离别亚伯兰以后,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人若能数算地上的尘沙,才能数算你的后裔。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亚伯兰就搬了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创13:14-18)希伯仑幔利不光有草还有树,在那里神藉着亚伯兰的手建造了一座坛,来记录神与亚伯兰立约的事。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当如何做,温柔的奖赏才会临到我们。亚伯兰因着他的温柔,因着他做的牺牲,神给他的多而又多,让他里面没有缺乏。我们又当如何做才能在我们里面陶造出一个温柔的人呢?诗篇37篇1节说:“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义的生出嫉妒。”我们该为他们祷告,就像摩西一样,当有人攻击他的时候,他就俯伏在耶和华神的面前,在众人面前显出神的恩典和权柄。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点,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要常常藉着祷告,交托给神。 第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当倚靠耶和华来行善,而不是倚靠自己。神藉着诗篇37篇3节诗人大卫的口说:“你当倚靠耶和华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实为粮”。因为神的恩典长阔高深,并且满了慈悲、怜悯。第4节又告诉我们,若想陶造出温柔顺服的心境,应当以耶和华为乐。在今天的世界,我们常常因着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而乐,因我们得到的高位被人崇拜。可圣经告诉我们不要因着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今生的骄傲而乐,反倒应该以耶和华神为乐。因为他爱我们,在我们贫穷匮乏的时候,他怜悯我们,在我们还作他敌人的时候,神就饶恕了我们。所以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当倚靠耶和华神行善,应当以耶和华神为乐。 第三,诗篇37篇5节讲到:“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他,他就必成全。”有人说,“我爸爸是官,可以交给他”;有人说,“我叔叔是有权力的人,可以交给他”。这都是错误的。我们有事要找神,要藉着祷告来投靠他,他就必成全我们。若是能这样做,来到耶和华神的面前,或默然无声,或发声祷告,感谢赞美主,主耶稣基督必赦免我们的过犯,叫我们以他为乐。我们应该把大事小情都告诉神,神就会陶造我们成为温柔的人。我们还“当默然倚靠耶和华,耐性等候他。不要因那道路通达的和那恶谋成就的心怀不平。”(诗37:7) 当我们按照自己的意念行事时,就不能进到耶和华神的安息之中。“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一样。”(来4:9-10)正如诗篇37篇8节告诉我们的:“当止住怒气,离弃忿怒;不要心怀不平,以致作恶。”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陶造出温柔的性情呢?第一,不要因作恶的心怀不平;第二,当倚靠耶和华神来行善,而不是倚靠自己的能力;第三,要以耶和神为乐,而不是以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今生的骄傲为乐,应当将自己的大事小情都交托给耶和华神,因为神听我们的祷告。我们理当默然倚靠耶和华,耐性等候主临格到我们的生命和生活当中。 愿弟兄姊妹藉着今天的分享,灵命有长进,在神和世人面前做一个温柔的人,彰显神的荣耀和他的能力。阿们!
证道经文:哥林多后书1:12-24 证道文字: 在哥林多后书第1章里,保罗再次告诉弟兄姊妹,我们的信心需要建立在耶稣基督里面,因着真正相信耶稣基督,当我们经历艰难和困苦的时候,也是经历神的过程。基督徒的得胜过程,就是从神里面得安慰,得生命的建造,然后有能力去祝福和安慰别人。所以,基督徒的得胜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一种因着耶稣基督在我们生命里面所做的工作,我们被神所使用。 一、认识主耶稣基督 1.良好的品行是为了见证耶稣基督 在哥林多前书里,保罗曾告诉弟兄姊妹说他要到他们中间,后来因为一些原因他的行程做了调整,一些弟兄姊妹或者别有用心的人就在哥林多教会中散布说保罗言而无信,没有按照原计划前来。当他们质疑保罗的时候,保罗给出回应。他告诉弟兄姊妹:“自己的良心,见证我们凭着神的圣洁和诚实”(林后1:12)。我们因着将自己建立在耶稣基督里面,在人面前就可以诚实,没有欺骗。保罗的回应不是辩解,乃是澄清。他用这样的方式澄清自己,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他这个人是可信的,更是告诉弟兄姊妹他的良心、品格、生命是建立在耶稣基督里面的,是想让弟兄姊妹藉着他所信、所见证的来真正地认识耶稣基督。 当保罗这样教导弟兄姊妹的时候,他不仅使弟兄姊妹认识到福音所启示的真理,更认识到福音具有的生命力。这种能力首先是从信心开始,因着相信耶稣基督建立起的生命,表现出来的就是真正的好品行。例如弟兄姊妹间就会存在一种信任的关系,无论在哪里,当一个基督徒走进教会和弟兄姊妹分享的时候,大家都会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和亲和力。这是因为我们同有一位主,同样经历从耶稣基督而来的福音,经历从神而来的生命的改变。因着这种改变,我们对弟兄姊妹充满信任,这信任是建立在对神真正的信靠上的。所以,我们无论是接纳一个人,还是理解、安慰、同情、帮助弟兄姊妹,都是从基督里面接纳,都需要在耶稣基督里面发生。 保罗这样做,主耶稣也是如此。在整个新约中,每当面对环境的挑战,耶稣基督就不断地带领我们去认识神,去经历神的信实。在四福音书里,耶稣基督常常藉着他的行动,带领人来认识神。比如耶稣医治瞎眼的人,施行五饼二鱼的神迹,他不仅仅是行了一件件神迹,更是要藉着他所行的神迹,使人真正认识他,认识这一位创造、救赎、满有怜悯的神。五饼二鱼的神迹,不仅是要让那些人有饼有鱼吃饱肚子,更是要告诉所有人耶稣基督是生命的粮,是人生命真正的供应者。我们常说希望神在我们生命里施行救赎,施行神迹和大能,但我们有没有想过,神大能的目的是什么?神施行神迹和救赎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真正地认识他,认识他是怎样的一位神。我们生命里要经历神的恩典,更要认识他。 2.真正的神迹是经历神的同在与改变 再来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神迹?就是真正地看见神、经历神,然后认识神的过程。当我们从人的角度看保罗,他是在为自己辩解,其实他是在澄清。这种澄清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而是让弟兄姊妹藉着认识他来认识福音,认识真理,确定神才是那一位真正的救赎者,是赐给我们生命更新和改变的人。 这样的例子福音书还有很多。耶稣基督与撒玛利亚妇人在井旁谈道,整个谈话过程也是耶稣基督引导这个妇人认识神的过程,让她认识到对神的敬拜不是在这个或是那个山上,真正的敬拜要用心灵和诚实,源自于认识到自己是罪人,需要神,需要耶稣基督(参约4:7-30)。耶稣基督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4:13-14)耶稣基督在每个信徒的生命里作工的过程就是让你真正地藉着环境经历神的信实,藉着经历神的信实真正地认识神。因着你认识神,就会有很好的品格。 认识耶稣基督后要表现出好的品格。保罗说:“我们所夸的是自己的良心”(林后1:12),就是说,一个基督徒要有很好的品格。品格是建立在对神的认识上,源于对神的经历,对神的经历正是神在我们生命里所行的真正的神迹。真正的神迹并不只是说“我病得医治了,神格外保守我”。经历一件事情如果没有认识神,那它仅仅是个的经历。如果藉着经历的事让神建立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成为一个品行好的、有生命的、有见证的、有神的形像和样式的人,那才是真正的神迹。 3.信仰的基石是耶稣基督 哥林多前书16章5节提到了保罗要从马其顿经过,然后到哥林多来。其实他的行程并不只是凭自我安排,有时候他想去的地方圣灵不许,保罗就跟随圣灵的引导,改变原有的行程。于是哥林多教会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质疑他,认为保罗言而无信,是不可靠的。面对质疑声,保罗用行动告诉大家,他所宣扬、所见证的,不是为自己,而是他因着福音,因着真理而建立起来的生命能够坦然面对他人。 弟兄姊妹,你的看法、你的决定,有时可能会遭到别人的评价,这也许会影响甚至左右你。作为基督徒,当我们说不看环境、不看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容易是因为你知道你站在哪里,你站的基础、站的基石在哪里。很多时候我们不一定能够真正去面对这个基础,我们所坚持的可能会成为别人的笑话,别人可能会质疑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心和我们所坚持的。所以,作为基督徒我们需要思考,是什么使你站在这个世界上、使你站在别人面前?你何以站得住?你站得住的基石是什么?我们之所以能够去面对世界、面对环境、面对他人,是因为知道我们站在哪里,也知道我们所立的根基是什么。 作为基督徒,我们是站在神的真理上,用神的真理建立生命。当我们和弟兄姊妹在一起的时候,都是站立在神的面前,生命也都是建立在耶稣基督的磐石之上。当我们说站立在耶稣基督的磐石上的时候,虽然很多人这样宣告,但并不一定明白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不一定对我们所信的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立于耶稣基督的根基上,需要有真正的充足的信心。 二、认识神的信实与救恩(圣父) 当我们对所信的有真实的认识的时候,这才是信心。信心不是盲目,不是自信,也不仅仅是懂一个道理,信心是对你所信的有正确的、真实的认识。这是读哥林多后书1章12-24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知道基督徒的品格、品行建立在神的属性里面,正如保罗所说:“我们所夸的是自己的良心,见证我们凭着神的圣洁和诚实”(林后1:12)。良心不是指我们是好人,不是说我们比别人高尚,基督徒真正的良心、真正的品格是凭着神的圣洁和诚实。当更加亲近神的时候,神就让我们成为更加充满神的荣光的人,有更加美好的品格和品行。相反,一个人如果品格或品行有问题,其实是源于他对神的信赖、对神的认知有问题。我们读经,目的是不断建立对神真正正确的认识,是认识神的过程,因着认识神而改变自己。被神改变的过程就是被神建立的过程,也是真正被神祝福的过程。 我们可以把哥林多前后书做一个回顾。在哥林多前书保罗说“神是信实的”(林前1:9)与在哥林多后书说的“神的圣洁和诚实”(林后1:12)其实是同样的意思,这两节经文相互对应。“神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他所召,好与他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份。”(林前1:9)就是说,我们进入到耶稣基督里是神对我们的呼召。基督徒成为一个品行好的人并不是源于个人的自我追求,而是源于神对你的呼召,神要求你这样。神创造你的时候,你本该这样,这样的结果就是与主耶稣基督一同得份。所以,当我们说我们是蒙神呼召的时候,就有了同样的动力来源,于是我们就能坚固,竭力地常做主工,并明白如此做正是为了回应神的呼召。所以,当我们付出爱心的时候,是为了回应神的呼召与救赎,不是希望别人回应我们。面对神,面对人,我们表现出了基督徒的品格,其本质是回归到福音之中,归回到神所创造的那个最初的美好。 圣经一开始就告诉我们,神创造了一切。神按照他的形像和样式创造我们,但是人堕落、败坏,落在罪里面。最后耶稣基督来了,要让我们重新回到神面前,进入到耶稣基督里面。所以保罗告诉我们,我们美好的生命品行源于神的恩典。因着神的恩典,使我们在耶稣基督里面蒙召,又成为他所喜悦的人(参林后1:12-14),在面对别人的质疑和世界的挑战、面对生活中各样环境的时候,我们可以倚靠耶稣基督完备的救赎。 接下来从15-22节,保罗藉着哥林多教会对他的质疑,一点一点地引导弟兄姊妹认识到耶稣基督全备的救恩。信实的神、坚固我们的主和内住在我们心里的圣灵,就是三位一体的神。三位一体不是抽象的神学概念,而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真实体验。信心,是对神的信实有信心。基督徒能够站立得住,时时刻刻都需要耶稣基督,需要坚固我们内心生命的那位主。生活中遇到任何艰难,我们都需要耶稣基督,主也会将圣灵赐给我们,使我们真正经历他的同在。 神是信实的,他是那一位自有永有的神。在出埃及记第3章,摩西问耶和华神说,“你是谁?”“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直译为“我是我所是”。用今天的话讲就是:神就是信实的那一位,是不改变的那一位,是自有永有的那一位。信心是认识到神的信实,神的可靠。当认识到神的信实和可靠的时候,就如保罗所说:“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着他也都是实在的,叫神因我们得荣耀。”(林后1:20)“在基督都是是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都是“阿们的”。我们站在神的面前,领受神荣光的照耀,成为有神荣光的人。所以,如果你从弟兄姊妹身上看到了美好,其实不是人的美好,是神显出来的荣耀,我们蒙召原是为彰显神的荣美。 三、认识圣灵 这种荣美在我们心里是怎样的呢?就是神的圣灵内住在我们里面,因为“膏我们的就是神”(林后1:21)。神膏抹我们,使我们成圣。圣灵住在我们里面,就是要我们过分别为圣的生活。接下来,神的“印印了我们”,表明我们不属于世界,这个世界无法定义我们,也无法战胜我们,因为我们属于神。保罗说:“他又用印印了我们,并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林后1:22)当圣灵在我们心里成为凭据的时候,我们的本质就发生了改变,基督徒的内心就会感受到从神而来的喜乐和平安。 神要我们经历到他的丰盛和祝福。基督徒的内心应该更加追求认识神,内心越加靠近神,就越有更多的能力去面对生活。所以,我们在主日的清晨来到神的面前亲近神,在他里面得丰盛,然后带着神的丰盛回到生活里。虽然生活中会有艰难、挑战、困苦、伤心、离别,有各样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但当我们真正进入到神里面的时候,就会带着神的丰盛面对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历三位一体的神在你我生命中真实的工作,使你和我的生命建立在真正的、坚固的磐石之上。 四、凭“信”站立 最后,保罗跟哥林多教会的弟兄姊妹说:“我呼吁神给我的心作见证,我没有往哥林多去是为要宽容你们。我们并不是辖管你们的信心,乃是帮助你们的快乐,因为你们凭信才站立得住。”(林后1:23-24)保罗敢于在神的面前说让神给他的心作见证,解释了他不去哥林多教会是为了宽容他们。保罗的所作所为,所存的心是一种宽容和祝福弟兄姊妹的心。一个相信神的人,他的内心就会常常带着对他人的祝福,以及对他人的宽恕。在歌罗西书中,保罗说歌罗西教会有一个弟兄叫以巴弗,“他在祷告之间,常为你们竭力地祈求,愿你们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稳。”(西4:12)一个基督徒能够真正站立得稳,是因为在耶稣基督里面信心充足,而真正的信心充足又是因为对神旨意完备的认识。对耶稣基督的委身,使我们有信心在立于天地间、立于这个世界、立于别人面前的时候,具有站立得稳的能力和基础。 我们相信我们是与耶稣基督一起站在了神的面前,因为神以他丰盛的恩典召我们,使我们在耶稣基督里与神恢复了美好的关系。正如保罗所说:“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我们又藉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罗5:1-4)。 基督徒得胜的经历是在我们得到耶稣基督全备的救恩以后,真正对神的一种信靠和仰望。而基督徒的生命不断地成长是因为我们凭信站立。愿神祝福他的话语,也祝福听他话语的每个弟兄姊妹,使我们凭信真正站立在神的面前,也站立在这个世界之中。愿神祝福我们!阿们!
证道经文:歌罗西书1:3-8 证道文字: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内平安!新约圣经由希腊文书写而成。我们如今通用的中文版圣经是1919年翻译成的,称为和合本圣经,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汉语词汇和语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于是,一批圣经学者对和合本的翻译进行了修订,并于2010年出版,称为和合本修订版,简称和修版。 我们比较一下这两个版本对歌罗西书1章3节的翻译。和合本的翻译是:“我们感谢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常常为你们祷告”。和修版的翻译是:“我们为你们祷告的时候,常常感谢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虽然和修版的翻译更符合现今的语言习惯,但是和合本的语序更贴近希腊原文,在这里保罗要强调对神的感谢。 在希腊原文中,歌罗西书1章3-8节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独立句子,主句是“我们感谢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西1:3),其中的主要动词是“感谢”,后面的从句都是在修饰“感谢”。由此可见,保罗用六节经文表达了一个主题——“让感恩飞扬”。歌罗西书是保罗在监狱中所写,虽然锁链困住了保罗的身体,却无法锁住他感恩的心。在今天选取的经文中,保罗多次提到了“福音”,他将目光定睛于福音,所以他的感恩不受环境所限。 一、福音的深度 保罗说:“因听见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并向众圣徒的爱心,是为那给你们存在天上的盼望;这盼望就是你们从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所听见的。”(西1:4-5)因着福音,歌罗西教会的弟兄姊妹有信心,有爱心,有盼望。众肢体与神有亲密的关系,肢体之间也有美好的关系,他们的生命有了彻底的改变。保罗为福音在歌罗西信徒生命中的奇妙作为而由衷地感谢神。 相信弟兄姊妹在读经时常常会为一个人生命的改变而赞美神。比如税吏撒该。从前的他以钱财为主,借职务之便讹诈他人,在众人眼中是个罪人(参路19:7)。但因着与耶稣基督的相遇,撒该的生命有了彻底的翻转,他不再以钱财为主,而是以耶稣基督为主。他“对主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路19:8) 这样鲜活的见证在教会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层出不穷。几年前,一位姊妹在受洗考道时分享了她信主的过程。她小时候去过教会,但那时的她完全不相信神,随着年龄渐渐长大,她离神也越来越远。后来她到北京读书,工作,建立了家庭,买了房子。在身边人看来,这样的生活是令人羡慕的,但她心里却满了愁苦,没有喜乐。她嫌自家房子太小,忧愁孩子上的学校没有别人家孩子的好,埋怨丈夫对她不好。长期的压抑和愁苦让她的身体出现了状况,有一年体检,查出了肿瘤。那一刻,面对年仅十岁的儿子,她感到无比绝望。她想起了母亲所信的神,便开始进入教会,翻看圣经。当她寻求神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这么多年都没有明白圣经所启示的智慧。圣经讲到:“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6:34)“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6:8)“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弗5:22)看到这些劝勉和教导之后,她明白在北京能有房子就是恩典,不再纠结孩子的学校,对丈夫也有了爱心。虽然环境没有改变,但她不再郁闷,而是以感恩和喜乐的心来过每一天的生活。 海淀堂在10月19日、26日举办了义工培灵会。在我带领的小组里有一位名叫米受新的姊妹,从名字就可以知道她来自一个基督化的家庭,父母给她起名“受新”,希望她能接受新的生命。她的父母在解放前就已经是传道人了,但是后来因为信仰经历了诸般艰难,这也让她非常抵制福音。直到2006年,一场意外的车祸敲响了她的心门,她开始信主。在预备这篇讲章的时候,我希望能分享她的见证,她就把曾经发表在《青草地》上的见证发给了我,另外附上一段话: “ 韩牧平安,这份手稿是我在2017年11月17日见证会上作的见证。虽然时过境迁,但我坚定跟随基督耶稣的心志从未改变。我于2007年受洗后进入海淀教会,2013年正式服侍老年团契,2019年1月开始作讲台分享的事工,至今一切都靠主的带领。这次能参加二组的灵修,建造生命,与韩牧接触受益匪浅,感谢主恩!我愿在有限的岁月中努力尽上自己的本分,待将来见主面时能够交上自己的账。以马内利! ” 这段话让我特别感动,要知道这位姊妹如今已是八十岁的高龄。 弟兄姊妹,当我们看到如此鲜活的生命的时候,怎能不为福音的大能而献上感恩呢? 二、福音的密度 保罗写到:“这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也传到普天之下,并且结果、增长,如同在你们中间,自从你们听见福音,真知道神恩惠的日子一样。”(西1:6)作为神的仆人,当保罗看到福音的密度不断增加的时候,他内心充满了对神的感谢和赞美。 路加在使徒行传记载了福音不断扩展的过程: 耶稣撒冷。 “神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徒6:7) 犹太全地。 “那时,犹太、加利利、撒玛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徒9:31) 叙利亚。 “神的道日见兴旺,越发广传。”(徒12:24) 亚细亚。 “于是众教会信心越发坚固,人数天天加增。”(徒16:5) 希腊半岛。 “主的道大大兴旺,而且得胜,就是这样。”(徒19:20) 意大利半岛。 “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徒28:31) 今年7月底,我和北京基督教两会的教牧同工访问了福建省平潭县的教会。平潭县位于一个海岛上,人口不到40万,但是礼拜天在县城做礼拜的人数就超过了1万,还不包括乡下。后来,我查考了平潭教会的发展历史。1870年,第一位信主的人回到平潭开始传福音;1880年,教会买了三间房屋作为聚会的场所;到了1888年,这个县已经有10间教会;1907年,县城建造了一所能容纳600人的教堂;1981年,“文革”后第一次恢复礼拜,参与的人数达到1200多人,楼上、楼下、楼道、楼梯都坐满了人。之后,这个县城又分别于1987年、1997年、2004年建造了城关基督教堂一堂、二堂、三堂。这让我们看到福音在这个海岛上的发展,主将得救的人数不断地加添给教会,福音的密度不断增加,我们为此充满了感恩。 三、传福音的力度 保罗说:“正如你们从我们所亲爱、一同作仆人的以巴弗所学的。他为我们作了基督忠心的执事,也把你们因圣灵所存的爱心告诉了我们。”(西1:7-8) 保罗用“亲爱”和“忠心”两个词来形容以巴弗的品格。在这封书信的结尾,他用同样的词形容了推基古和阿尼西母。“有我亲爱的兄弟推基古要将我一切的事都告诉你们。他是忠心的执事,和我一同作主的仆人。”(西4:7)“我又打发一位亲爱忠心的兄弟阿尼西母同去,他也是你们那里的人。他们要把这里一切的事都告诉你们。”(西4:9)可见,忠心和亲爱是基督徒重要的生命特质。 关于以巴弗的职分,保罗的描述是“仆人”和“执事”。“仆人”强调的是与主人的关系,“执事”强调的是对主人的服侍,这既表明以巴弗与主有美好的关系,也体现以巴弗对主有美好的侍奉。保罗让歌罗西教会的信徒知道神特别差派了一位了不起的仆人到他们那里,把福音带给他们。 除了描述以巴弗的侍奉,保罗还强调了圣灵的工作——“因圣灵所存的爱心”(西1:8)。圣灵与以巴弗同工,在歌罗西做传福音的工作,这对歌罗西教会的肢体而言是特别的恩典。保罗为此心中充满了感恩。 从使徒行传可以知道,保罗建立腓立比教会的过程同样有圣灵的带领。“圣灵既然禁止他们在亚细亚讲道,他们就经过弗吕家、加拉太一带地方。到了每西亚的边界,他们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稣的灵却不许。他们就越过每西亚,下到特罗亚去。在夜间有异象现与保罗:有一个马其顿人站着求他说:‘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徒16:6-9)他们“来到腓立比,就是马其顿这一方的头一个城”(徒16:12),在祷告的地方宣讲福音(参徒16:13)。“有一个卖紫色布匹的妇人,名叫吕底亚,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来敬拜神。她听见了,主就开导她的心,叫她留心听保罗所讲的话。”(徒16:14) 回想我们自己的信仰之路,相信每一位弟兄姊妹都经历过神特别的恩典。以我自己对歌罗西书1章3-8节的认识为例,我以前不知道这段经文是一个完整的句子。2023年3月,我们教会的赵青霞姊妹问我要不要学希腊文,我当时果断拒绝了,而且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工作忙,家里也忙。过了两三个月,赵姊妹对我说:“韩牧,你来学希腊文吧,单词你想记多少就记多少,甚至可以一个都不记。哪天你不想学了,也可以立即退出。”在这么多优惠条件下,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拒绝,于是开始学习希腊文。以前觉得学不学希腊文影响不大,有那么多专家已经翻译了圣经,我直接看翻译好的圣经就够了。但是,学习希腊文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认识太狭隘了,翻译并不能完整表达原文的逻辑关系。中文和希腊文的语法有时差别很大,比如希腊文有分词,中文则没有。在希腊文中,歌罗西书1章3节的“感谢”是一个主要动词,4节的“听见”是一个分词,要修饰“感谢”,读中文版圣经时可能看不到这样的区别,因为这两个词都是动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也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如今每一次课都是心存感恩地来上。感谢神没有放弃我,藉着赵姊妹来劝我学习希腊文,使我对圣经有更清楚的认识。 保罗说:“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罗1:16)神给了我们极大的恩典,带领我们认识福音,并且让我们不断进深,对福音有更全面的认识。当我们看到福音的深度、密度以及传福音的力度时,相信每一位弟兄姊妹都能像保罗一样感谢神,让感恩在我们的生命中飞扬。愿神帮助我们,使我们的眼目定睛在福音上。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