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经文:马可福音8:1-26 证道文字: 可福音8章1-26节这段经文首先记述了耶稣使四千人吃饱的神迹,然后引出了法利赛人要求耶稣行一个从天上来的大神迹,紧接着就有了主耶稣给他的门徒以及跟随他的人的一个重要教诲——“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可8:15)这段经文让我们思考耶稣的饼和法利赛人的酵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进一步让我们思考如何认识神迹、认识耶稣、认识真理。 一、认识神迹 马可福音8章1-10节记述了主耶稣来到一个地方,很多人跟从他,此时他行了用七个饼使四千人吃饱的神迹。这让我们联想到在马可福音第6章,主耶稣也行过“五饼二鱼”的神迹。这两个神迹不是偶然的。从接下来的经文我们可以看到,主耶稣显然是有意为之,他要藉着这第两个类似的神迹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醒,使我们看到两个神迹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1.两个神迹的不同之处。 第一个不同,“五饼二鱼”神迹是耶稣回应门徒的要求,第二个神迹是主耶稣主动对门徒说:“我怜悯这众人,因为他们同我在这里已经三天,也没有吃的了。”(可8:2)我们知道,一个人要远行时,可能会带一些金钱和食物,但如果连续三天在外面的话一定是很困乏的。因此,主耶稣接着说:“我若打发他们饿着回家,就必在路上困乏”(可8:3),和合本修订本中说“他们会饿昏过去”,这表明人连续三天缺少食物的严重性。 第二个不同是行神迹所用的饼的数量,“五饼二鱼”是用五个饼,第二个神迹是用七个饼。 第三个不同,“五饼二鱼”的神迹是使五千人吃饱,之后把“碎饼、碎鱼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可6:43)第二个神迹是使四千人吃饱,零碎装满了七个筐(参可8:8)。 2.两个神迹的相同之处。 一是主的怜悯。主耶稣说“我怜悯众人”。主耶稣的怜悯是他三年传道生涯中所有所行的神迹奇事中一以贯之的基调,他行的所有神迹都是带着无比的怜悯。 二是主邀请人们与他同工。无论是五个饼或者七个饼,主耶稣拿起来分给众人,他是邀请众人一起来参与,使每个人都有份于这个伟大的神迹。在主耶稣的这两个神迹中,无论是五千人还是四千人,他们都是神迹的享受者和受益者。主耶稣邀请他们一起参与这个神迹,饼传给了每个人,他们都得以吃饱,也都与主耶稣一起同工,并见证了这个神迹。 三是耶稣施行神迹的过程是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主耶稣的“祝谢”和“擘开”清楚地表明了他自己与父神的位格关系。他是人子,是父差来的儿子。主耶稣是神,但是他教导我们要这样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祷告结束时说“奉耶稣基督的名”。主耶稣带着谦卑提醒众人,他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中间的一个位格。他祝谢了就擘开,然后神迹就出现了。 这里有一个值得我们思想的问题。当主耶稣提醒门徒他怜悯众人的时候,门徒本应该立即联想到五饼二鱼的神迹,进而联想到主耶稣即将行类似的神迹,可是他们却没有。福音书中的大量信息表明耶稣的价值门徒并没有认识到。比如耶稣在船上睡着的时候,起了风浪,门徒就指责耶稣:“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可4:38)由此我们看到,这些门徒常常忘记主耶稣行的神迹,也认识不到他是神。 3.正确认识神迹。 在马可福音8章11-13节,法利赛人登场了。在主耶稣三年传道的过程中,特别是中后期,法利赛人密切地跟随耶稣,为的是居高临下地带着优越感挑耶稣的刺,找他的把柄。法利赛人在犹太人中很有影响力,撒都该人属于犹太人中有权势的阶层,有宗教上的职分,而且他们的身份是被上流社会,特别是被罗马政权所认定的,他们都听命于罗马政权希律王的统治。关于当时的犹太社会,神学家这样描述: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在许多事上看法不同,法利赛人广受民间的支持,但撒都该人拥有政权。当这些势力在一起同流合污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恶果,犹太人仰望神的信仰被扭曲成为一种世俗化的宗教,并且受到泛神论的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属灵的光景十分黑暗。 “法利赛人出来盘问耶稣,求他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想要试探他。”(可8:11)“盘问”说明他们带着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因为他们知道耶稣没有任何的职分和身份。说“求”耶稣,这个词用得不太准确,在圣经的和合本修订本中,这个词不是“求”,而是“要求”,即要求耶稣从天上显个神迹下来。他们是在要求、要挟、纠缠耶稣,让他行一个从天上来的神迹。“耶稣心里深深地叹息说:‘这世代为什么求神迹呢?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神迹给这世代看。’他就离开他们”(可8:12-13)。这段经文值得我们详细解读。 马太福音第16章在记载这件事时有更为丰富的细节,其中提到当时不只是法利赛人,还有撒都该人也在试探耶稣。耶稣告诉他们说:“晚上天发红,你们就说,‘天必要晴’;早晨天发红,又发黑,你们就说,‘今日必有风雨’。你们知道分辨天上的气色,倒不能分辨这时候的神迹。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神迹,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看。”(太16:2-4)我们对比这两处经文来思考神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简单捋一下圣经中神迹的例子。 在旧约圣经里有挪亚方舟的神迹。洪水灭世,“惟有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创6:8),挪亚一家被神存留下来。接下来有巴别塔的神迹。当人们狂妄自大想要建一座塔通天的时候,神变乱了他们的口音,让人们四散在世界各地(参创11:1-9)。亚伯拉罕的一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神迹。最大的神迹是神用了上百年的时间,藉着经历神来历练亚伯拉罕,使他成为单单认识神的“信心之父”。再后面有雅各的神迹。雅各用他的前半生经历神的同在,消除他身上所有的杂念和不堪,最后为神所用。之后还有摩西带领以色列几百万人出埃及,过红海这样旷世的神迹。 所有这些神迹的背后无不彰显着神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和神建立美好的关系。无论新约旧约,在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中,一切都是由大大小小的神迹组成的。在主耶稣的年代,主耶稣行的所有神迹都是如此。但法利赛人为什么会要求耶稣必须从天上行一个神迹?这和我们平日生活中的神迹又有什么不同呢?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找一个超出我们生活经验的、非理性的神迹呢?这就是人的罪恶、小信与愚钝。 今天也是如此,我们的信仰生活和信仰经历无不在神迹当中。如同一位神学家所说的“没有非灵恩的基督徒”,意思是说,只要你说你是信主的,无论你怎么夸耀说你很理性,你的信仰生活也一定会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神迹,甚至可以说我们每一次的祷告都是由神迹支撑的,每一次的祷告都是在与神建立关系。 藉着今天的经文,我们要特别思想神迹对我们的意义。为什么主耶稣在这里说,“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看”?我们能够感受到主耶稣在说这话时的愤怒与失望。因为约拿的神迹是约拿违背神对他的呼召,到处躲藏,最后被一条大鱼吞吃到肚子里三天三夜。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在神面前祷告,于是鱼就把他吐出来。所以主耶稣说我们要想看神迹,恐怕只能看到这样的神迹,也就是说我们越是想看神迹,越是会陷入到一种咒诅里面。弟兄姊妹,如果我们对神迹不能端正态度的话,就会陷入到迷信当中。 一个属灵的基督徒必须有对罪的敏感,然而,我们常常在罪恶的面前彷徨,一遍遍地去求问主——明明神已经透过圣经告诉了我们哪些是益的,当做的。因此,基督徒的祷告应该是言之有物的祷告,是行动中的祷告。透过对圣经的理解,你会知道神的心意是什么,就已经可以去做了,并且要在做的过程中,不住祷告,寻求神的旨意与成就。神定会透过万事万物互相效力,把普遍启示和特殊启示都告诉我们。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耶稣行了神迹,但他并非希望我们因着神迹而信他。他要把属灵的话语,生命的话语晓喻我们。我们是他造的,他清楚我们的品格、我们的脆弱和愚钝。 二、认识真理 “耶稣嘱咐他们(门徒)说:‘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可8:15)希律、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全在其中,他们代表特别的权力。法利赛人高高在上地来审问和干预耶稣,似乎主耶稣一定要在他们面前行一个神迹,经过他们的认证,这个神迹才是合格的。似乎主耶稣所说的满带能力的话语只有经过法利赛人的认可,才是合法的。而那些吃饼得饱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今天的世代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包括在座的各位。我们在一个团契里面,是否觉得自己是个老信徒,读了很多遍圣经了,用这样的一种身份来确立自己对圣经理解的某种权威性,用那些非圣灵给我们带来的感动去强调自己的权威性,把自己作为一个过来人,固步自封。 一位神学家说,圣经的话语中心是清楚的,边缘却是模糊的。意思是说独一的神是清楚的,神的慈爱是清楚的,他差遣独生爱子耶稣基督来救赎我们是清楚的,他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流血是清楚的,他的复活是清楚的,他必再来审判这个世界是清楚的。然而许多的边缘却是模糊的,要不要蒙头?要不要吃猪肉?是加入三自教会还是家庭教会等等,这些都是模糊的。这就需要我们透过圣经,在祷告中领会神的心意。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祷告。诗篇中说:“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诗1:2-3)神的话不单单是一门学问,读完了理解了,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透过神的话,去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三、认识耶稣:主耶稣的饼和防备法利赛人的酵 1.主耶稣的饼。 当主耶稣说“你们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的时候,他的门徒还不清楚耶稣话中的真意,他们以为耶稣是指他们没带饼,预备不够。耶稣问他们那五个饼的零碎装满了几个篮子,他们说十二个篮子。又问他们今天七个饼的零碎装满了多少筐,他们回答说装满了七筐。耶稣说:“你们还是不明白吗”(参可8:14-21)?七和十二在犹太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耶稣的言下之意是在告诉门徒们,他所行的神迹不是仅仅让众人吃饱,乃是同七和十二这样完全的数字一样,它隐含着更为属灵的意义。 主耶稣藉着这饼,首先要彰显他的怜悯,要温暖众人。因为在“五饼二鱼”神迹的时候,施洗约翰被杀,尸骨未寒,成千上万的人无所投奔,然后就来到了主耶稣的面前。耶稣在敌人面前为众人摆设筵席,施行神迹使众人吃饱。 主耶稣的饼,其次要彰显他的主权。你只要坚持圣洁和公义,神必在你面前做主,四面扎上篱笆,派天使来护佑你。 主耶稣的饼还告诉我们,他来是要让我们跟他建立美好紧密的关系,而不是让我们单单去寻求神迹。他是要藉着这一切,让我们认识这位创始成终的救主。 2.法利赛人的酵。 法利赛人的酵却不是如此。当时的人们对耶稣是救主、是神的儿子的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就连跟耶稣很亲密的门徒们有时都糊涂。在马太福音中,耶稣说让门徒们防备法利赛人的酵,是要让他们晓得,他们要防备种种谬误流传,防备他们对耶稣基督的抵挡。 我们不能靠自己认识耶稣基督,只能透过恩典,透过他在十字架上为我们代赎,才能成就我们的信,成就我们的指望。因此,主耶稣自己上了十字架,受死、埋葬,第三天复活,升天。直到五旬节圣灵降临的时候,所有的门徒才明白他就是神的儿子,他所说的话是旧约中先知的预言的应验,他就是犹太民族世世代代所颂扬和期待的弥赛亚。 当我们觉得自己非常属灵的时候,就要小心了,不要做法利赛人,不要做抵挡耶稣的人。像法利赛人扫罗,他曾经是逼迫和屠杀基督徒的人,后来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神迹降临,他信了耶稣(参徒9:1-20),从此成为主的使徒,将福音传遍了外邦。由此我们东方的中华儿女也得到了这美好的福音。 亲爱的弟兄姊妹,透过马可福音8章1-26节的经文我们晓得,神爱我们,神愿意花功夫历练信他的人。主耶稣基督,用他自己短短三十多年在地上的生活传讲神的道,锻造那些信他的人。神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美好的计划,使我们今天能聚集在这里敬拜神。当我们继续奔走属灵的天路时,主会一路陪伴我们,就如同他打造亚伯拉罕一样,也必将我们在座的各位打造成合他所用的器皿。 主耶稣提醒我们,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酵本身是很小的一点,但它会发得很大,那里边有骄傲,有对权力的崇拜。我们希望看到神迹,却不知道我们一生中所有的细节都充满着神迹,透过这些神迹,神要打造我们。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不要追求耶稣给我们显一个神迹,基督徒所理解的神迹就是主耶稣,是天父与我们之间温暖的关系。如果我们遇到一个神迹,中间没有这样的温暖和安慰,没有这样的平安和喜乐,那它一定是假的,或者它是来自邪灵。 今天,愿神引领我们认识神迹,认识耶稣,认识真理,也愿我们在每日的读经祷告中多多谦卑在神的面前,心意更新而变化,在任何一个时代,尤其在这弯曲悖谬的时代,做合神心意的器皿。愿神怜悯我们!阿们!
主日聚会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
——约翰福音 15:4
证道经文:哥林多前书16:13-24 证道文字: 今天分享哥林多前书16章13-24节,这是哥林多前书最后一部分,也是我第36次分享这卷书信。我们可以通过哥林多前书认识神对教会的建造以及对生命真理的宣讲。 哥林多前书像一部问题专著,保罗针对哥林多教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弟兄姊妹进行真理的劝勉和教导。今天的教会也面临同样的处境、问题,所以基督徒的信仰必须面对现实,也就是说信仰带我们面对生活中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哥林多前书给我们提供了两个视角来看待问题,即教会的视角和基督徒的视角。 哥林多前书明确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教会。教会是基督徒的聚集,包括每一个蒙神所选召的儿女。所以教会是由一群被基督耶稣拯救的人所组成的耶稣基督的身体,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在主里成为一家人,因着恩典、救赎、生命翻转与改变,蒙召过荣耀神的生活。所以教会是在传递福音的过程中,不断地带领弟兄姊妹过圣洁荣耀神的生活。这是我们对教会的看见。 当我们从基督徒的视角看,每个基督徒都是组成教会的一份子,教会是个集体,当我们聚集在一起时,就组成了教会。因着相信耶稣基督,接受他为我们生命的救主,我们就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蒙召的人,这决定了我们在世界中不能随波逐流,不能在罪恶中沉迷,要过属天、荣耀神的生活。正如彼得前书2章9-10节说:“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基督徒是蒙召的人,拥有特殊的身份,人生也因神有了不一样的价值。这样的身份和价值,奠定了我们生命的方向和基础。 哥林多前书所要表达的核心真理就是保罗所说的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参林前2:2)。教会出现问题就要回归到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的真理中来。当我们在生活中遇见艰难,身体上有病痛,处在逆境中的时候,同样要回归到耶稣基督里,思想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的真理。纵观教会历史的进程,不是在创新,而是回归到耶稣基督的救恩里。当教会如此做的时候,就拥有了责任、使命和传福音的能力;当基督徒如此行的时候,生命就重新焕发了生机。所以,思想整卷哥林多前书,总结起来就是教会和基督徒的属灵生命出现问题时,都要回归到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上来。这不是一句口号,要具体到生活中。耶稣基督使我们成圣,当相信耶稣基督,接受他为我们生命的救主,这是我们新生命的起点,也是我们时时刻刻得力量的源泉,更能让我们走上一条成圣的道路。基督徒不仅仅是一个名义上的身份,我们还要活出这身份。我们蒙了神的拯救,脱离了罪恶和死亡,就要活出新的生命、喜乐和盼望。 基督徒并不是用自己做的好事来换取救恩。成圣是基督徒生命的方向,也是教会存在的意义。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弟兄姊妹宣告他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参林前2:2)时,他带领哥林多教会再一次回归,让他们在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恩上有生命的建造。我们处理任何关系也都要回归到耶稣基督里。今天我们面对家庭关系、教会服侍、工作和世界中的挑战,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己背重担,但这重担常常是我们背不动的,所以我们内心有压力、有痛苦、有恐惧。二是来到耶稣基督面前,回应他的呼召:“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太11:30)所以,当面对生活的挑战时,我们要学会藉着祷告、敬拜来到神面前,交托、仰望主耶稣,与主同死,同埋葬,同复活。更要学会尽本分。人其实有两样痛苦:第一是我做了,你没有给我回应;第二是希望别人改变。但当你把希望寄托在人身上时会发现,人常常让你失望、受伤。但当我们来到神面前,神告诉我们,做自己该做的,其他一切仰望交托给神。生活中我们总说,我做了,对方怎么还不改变?我做了这么多,他怎么就没一点反应?我们总希望得到人的认可,世界的掌声,别人的关注,但当我们明白自己是蒙召的人时,我们只需做好自己,天上的主他全知道。 耶稣基督告诉我们:“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6:5-6)所有爱心的事,属灵的事,生命成长的事,都是你与主的事,主能看见,主晓得一切。做在主里的人是有福的人。所以,我们要学会交托、仰望,学会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的事。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11章告诉我们,教会是我们的头,我们每个人是向主交账,无需去讨人的认可。对基督徒来说,本分是什么呢?耶稣教导我们:“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9:23)耶稣基督要我们跟从他,我们不要想得人的安慰、认可,要得神的医治,要不断地回归基督。然后我们才能改变、成长,因耶稣而得胜。这是一条成圣之路,是一条生命成熟之路,我们会经历生命的建造,成为神祝福的管道。 有人说追求属灵的事就要忽略身体和生活,但我要说,耶稣基督为我们钉十字架,不但要拯救我们的灵魂,更要拯救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的身体有他荣美的形像。我们是一个完全被拯救的人,当在神面前献上自己当作活祭。 在教会中我们可能绊倒别人,也可能被别人绊倒,保罗提醒我们,耶稣基督是为那软弱的弟兄而死的。当你被人绊倒了,不要去指责,要想到耶稣基督为他而死,付出了赎价,你在基督里,让基督来安慰你。如果你伤害了别人,也不要活在内疚里,当你真诚悔过时,要明白耶稣已经为你而死了,他已经完全地接纳了你。在教会圣礼中,我们知道主的身体为我们而舍,主的宝血为我们而流,我们应该做的是与主同死,与主同活。正如一首诗歌所唱的,“与主同死,因主反得生,与主同活,因活感受到恩典的丰盛。”所以当你在教会面临诸多问题时,要不断地让教会和我们的属灵生命回归耶稣基督里。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埋葬了,第三天复活,因着他的复活,留下了盼望,使我们知道自己是蒙召的人,不能随波逐流,要活出神儿女的见证来。 我们应该活出什么样的形像呢?回到今天的经文里,保罗在最后一段带给我们三方面的信息。第一是13-14节里的命令,“你们务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凡你们所作的,都要凭爱心而作。”当今社会,我们面对的要求太多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要求,你要达到给你的KPI。家庭中父母、孩子互相要求,丈夫要求妻子顺服,妻子要求丈夫有舍己的爱。要求成为生活中创伤的来源。但耶稣基督的命令却是我们生命的方向,不是勉强你,是要告诉你应该活成这样,应该拥有这样的荣耀。不是否定你,而是要你活出当有的价值。保罗说要警醒,警醒并不是保持不睡的状态,而是保守清醒的决心,知道你所信的是谁。基督徒会面临很多挑战,不论是世俗的影响,还是异端邪说,甚至在教会中也会出现勾心斗角。但你一定要知道你所信的是谁,你到教会里是要得什么,在心里对耶稣基督有清楚的认识。正如耶稣基督上十字架前对门徒说:“我要称你们为朋友”(参约15:15)。我们相信主,就要真正地认识主,信靠他,跟随他。当别人给你传错谬的信息时,要能够分辨。当你来到神面前寻求他的时候,是警醒的,并且明白所信的是谁的时候,就能够站立得稳。 站立得稳,就是不看环境、不看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事情和环境使我们软弱、跌倒,但当回到主耶稣面前时,我们是蒙召的人。神选召了你,当你真的持有因神选召而有的身份时,会发现许多事情很简单——做你该做的、能做的,不能做的交给神。正如保罗所说的,神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参林后12:9)。 如此,你会发现自己刚强了。当你软弱时,需再次回归,在主里找到自己根本的身份,明确知道凡你所作的都是凭爱心作的。如果不是,求主光照,让我们悔改;如果是,就坦然无惧。面对神也好,面对人也罢,尽力做该做的,把心里的重担交给主。这是保罗对蒙召的人提出的命令,还给我们带来了见证。 经文中的两个见证一个是家庭的见证,一个是同工的见证。保罗在15-16节说司提反一家人在家里接待圣徒,他们做的功课就是接纳。在家庭里,做丈夫的要接纳妻子,做妻子的也要接纳丈夫;做父母的要接纳有缺点的孩子,做孩子的也要接纳这样的父母。在家里操练的就是接纳。接纳是一种服侍,如果内心没有接纳,这个家就没有服侍的能力,也没有服侍的见证。保罗告诉我们要顺服,要效法这样服侍的榜样,我们要在别人活出耶稣基督的时候为他感谢主,让我们一起同蒙神的恩典。这是第一个见证。 第二个见证是一群弟兄姊妹在服侍中查漏补缺。这个世界人常做的是锦上添花,而查漏补缺是做别人不愿意做的,服侍在暗处,是不容易被别人记念的。如果不是保罗书信里告诉我们教会里有这样的弟兄姊妹,我们会认为哥林多教会好像一无是处。但无论任何时代,神总是在百姓中存留敬畏他的人。就像以利亚先知在山洞里自怨自艾的时候,耶和华说还存留了未曾向巴力屈膝的七千人(参王上19:18)。愿我们的教会里多一些这样的弟兄姊妹,他们默默地在教会缺乏的时候、存有漏洞的时候,摆上自己,服侍别人,使主的名得荣耀。愿我们无论在家庭里还是同工中都能尽自己的本分,因为我们本是蒙召的人。 最后保罗问安。他不仅祝他们平安,也有特别的地方,就是22节中所说的:“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主必要来”。这是很严厉的话,是对基督徒的提醒,基督徒的平安应该成为神的见证。基督徒得平安,就是得到了身份,要在身份上去荣耀主。当得到这个身份、这份平安和祝福时,我们是否让这样的平安成为了见证,而不是成为了自我安慰和满足?保罗在提摩太后书2章16节劝勉属灵的儿子提摩太,要远避世俗的虚谈,因为这等人必进到更不敬虔的地步。如果我们享受平安,而没有传讲、传递、见证平安,就会落入更不敬虔的地步里去。“倘若他们因认识主救主耶稣基督,得以脱离世上的污秽,后来又在其中被缠住、制伏,他们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不好了。”(彼后2:20) 弟兄姊妹,保罗的问安和祝福对哥林多教会来讲是挑战,对今天的你我也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回归到自己的身份里,回归到基督的身体里,知道我们是蒙召的人,要活出耶稣基督生命的荣美。愿我们回归到基督徒的身份里,得蒙神的喜悦和祝福。阿们!
证道经文:诗篇19篇 证道文字: 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经常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他的思想可以在诗篇第19篇中找到确据。诗篇第19篇的重点就是神藉着自然界、圣经和人心向世人启示他自己。在这首诗篇中,大卫从神的创造开始默想,接着进入到神的话语,再谈及他自己的罪并想到神的救恩。神通过大自然来启示他自己(参诗19:1-6),使我们认识到他的大能和我们的有限。神又藉着圣经启示他自己(参诗19:7-11),使我们认识到他的圣洁和我们的污秽。神还通过我们日常的经历来启示他自己(参诗19:12-14),使我们认识到他的宽恕和我们所得的拯救。 一、自然界的启示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他的量带通遍天下,他的言语传到地极。神在其间为太阳安设帐幕。太阳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欢然奔路。它从天这边出来,绕到天那边,没有一物被隐藏不得它的热气。”(诗19:1-6) 当我们仰望穹苍,望着太阳升起和落下,当我们看到海浪拍打着海岸,听到鸟儿唱虫儿鸣时,所有的受造物都在与我们交谈,告诉我们造物主的奇妙。造物主存在的证据充满天地之间,大至宇宙,小至细菌,乃至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都是造物主存在的有力证明。对科学越是深入探知和了解,越是相信造物主的存在。耶和华神的荣耀在他的创造物中被看见和宣告。 受造界是一本全人类都可读懂的无字之书,无需翻译。从这日到那日,这夜到那夜,神藉着他所造的万物,不住地向我们诉说造物主的奇妙和伟大。这声音传遍全地,覆盖了地球上的每个国家、每个角落。因此,所有受造物中都能看到神的荣耀,看到它们如何指向造物主。没有一个角落不在宣称有一位创造天地的神,没有一个角落听不见受造物讲述神的荣耀。 神在被造物中的普遍启示,是要把我们吸引到造物主的荣耀中,敬拜他。自然启示是要指引我们来仰望耶和华的荣耀,惊叹于他的杰作。我们被造为人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敬拜耶和华我们的神。 尽管这个宇宙性的信息传遍世界,但大多数人还是我行我素,拒绝神,因为他们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而不是过神喜悦的生活。 “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罗1:20-23)拒绝神荣耀的人是那些敬拜受造物而不敬拜造物主的人。 古代许多民族敬拜太阳、月亮和星宿(参伯31:26-27;王下23:5)。而现代人要么把它们解释为无意识的自然随机形成的产物,要么转向占星术。只有圣经指出,太阳乃是受造之物,它有其大而可畏的一面,但创造它的那一位才是更加奇妙伟大,令人敬畏的。人应该敬拜的是造物主,而不是受造物。他们拒绝神的荣耀,转而按照自己的形像来造神,敬拜偶像。 有的人在自然启示中相信有神的存在,然而,他们会按着自己的形像试图把神变成自己认为他应该成为的样子,他们对神的认识不是基于神的普遍启示,甚至不是基于神的特殊启示,而是基于自己对他应该是谁的想法和感受。这个观念的危险在于认为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形像重塑神的样子。 一方面,天地万物清楚见证了世界上有一位全能的造物主;另一方面,天地万物不足以清楚见证神的救恩。虽然神创造的启示实在奇妙,但以自然启示来彰显神的属性和创造的目的,却是有限的。人类堕落以后,受造物都活在空虚和捆绑之中,罪蒙蔽了人的双眼,人类不能靠自己从自然启示中认识神。所以除了自然启示之外,神同时还使用更直接、更清晰的圣言启示,使我们可以正确地认识他。 二、圣经的启示 “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都比金子可羡慕,且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况且你的仆人因此受警戒,守着这些便有大赏。”(诗19:7-11) 这里诗人用六句话叙述了神话语卓越的特征和用处——耶和华的律法、法度、训词、命令、道理和典章。这不是圣经中的部分话语,是圣经的近义词,代表全部圣经。圣经展示了神从创世记到启示录的奇妙救赎故事,讲述了仁慈的神如何来救赎迷失的人归向他自己,如何将他们从罪恶和耻辱中拯救出来。圣经揭示了耶和华的荣耀,并确切地揭示了耶和华是谁,以及他如何从一开始就为救赎他的子民而工作。 在神救赎他子民的故事中揭示了神的怜悯和恩典。耶和华的律法表明了人心的罪恶。神处理这种罪的办法是用纯洁的神羔羊——救主耶稣基督的宝血为赎罪祭,将我们从罪和死亡的刑罚中赎买出来,使我们出黑暗入美好奇妙的光明。 在诗篇19篇7-11节,大卫告诉我们神话语的全备性。“确定、正直、清洁、洁净、真实”表示可以全然信赖、毫无瑕疵、毫无错误、不被污染;而“正直”则比它本身所显明的意思更加重要。“正直”这个词字面上是指一把直的尺。一把直尺的作用就是测度其他的物件。大卫的意思是,圣经的准则是衡量判断其他事物的标准。神的话语带有能力。圣经可以苏醒人心,使你得到智慧。圣经有能力显明你是谁,把你的实际身份重新显明出来。能使你觉醒过来,并且塑造你成为被造时那个真正的你。圣经也能够显明出你是更加被爱、被接纳,更有价值的人。 另外,圣经能够带给你极大的好处,远超世界一切的财富,远超所有感官的愉悦和快乐。凭信心领受的神的话语,对灵魂来说是甘甜的,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 你可能会说,我在圣经里看不到这些事,也体会不到这些感受。你知道为什么吗?大卫会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当大卫谈到圣经启示的各个方面时,他总是使用“耶和华”这个词。“耶和华的律法”“耶和华的法度”“耶和华的训词”“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的道理”“耶和华的典章”。“耶和华”贯穿始终。这意味着这些方面是我们找到主耶和华的渠道,是主为我们做了所有这些奇妙的事情,是主饶恕、洁净、启示、施恩并使我们喜乐。当在圣经中找到他时,这些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整本圣经都在为耶稣基督作见证。 三、人对启示的正确回应 如果你读不懂自然之书,或者读不懂圣经,那不是因为这书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读者身上。 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错误,但这些错误、态度和扭曲的思想会不断影响着我们,以至于我们无法看到真理的本来面目。我们在本质上不理解它,在话语中也不彰显它。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从隐藏的错误中解脱出来,大卫以一个美妙的祷告结束了这篇诗篇。 “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求你拦阻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不容这罪辖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耶和华我的磐石,我的救赎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诗19:12-14)大卫谦卑地来到神面前,向主承认自己的罪,寻求主耶和华的赦免,并祈求耶和华保守他脱离这些放肆的罪,不受它们的辖制。这是依靠耶和华我们的神、我们的磐石和我们的救赎主的祷告。 救赎之路开启于我们谦卑自己,承认自己的罪并转向神,这是解决罪恶问题的出路。当你以正确的态度来到神的面前时,你才可以正确领会到神的启示。从头顶的星空,到手中的圣经,再到心灵的深处,神是与人亲近的神。 你已经和主建立亲密的关系了吗? 如果你已经来教堂参加礼拜,但从未信靠主耶稣,请不要再犹豫,耶和华的律法是完全的,它揭示了神是谁,揭示了你是谁,揭示了神的救赎计划,甚至神在创造中的荣耀也把你指向造物主。不要继续拒绝创造天地的耶和华,现在就接受这份宝贵的救恩,承认你的罪并相信耶稣定将你从罪恶中拯救出来,耶稣愿意并等待着背负你的重担。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谦卑自己来到神的面前信靠他!阿们!
证道经文:约翰福音1:42 证道经文: 弟兄姊妹,今天的证道经文只有一节,记载在约翰福音:“于是领他去见耶稣。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约1:42)“西门”的意思是“流动的沙子”,而“彼得”的意思则是“坚固的磐石”。 前面的经文两次提到施洗约翰称耶稣基督是“神的羔羊”。“次日,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再次日,约翰同两个门徒站在那里。他见耶稣行走,就说:‘看哪,这是神的羔羊!’”(约1:35-36) 主耶稣基督是全知的,他不仅认识我们的样貌,知道我们的名字,也晓得我们的心思意念。虽然安得烈没有向耶稣基督介绍自己哥哥的名字,但耶稣基督已经知道他是“约翰的儿子西门”,并为他改名为“彼得”。 主耶稣基督是全能的,他可以将彼得的性格从流沙变成坚如磐石,并在其上建立神的教会(参太16:18)。使徒行传记载:“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徒2:1-4)彼得一次讲道,信而受洗的就有三千人(参徒2:14-42)。主耶稣的复活再一次坚固了彼得的信心,使他成为福音的出口。 主耶稣基督满有恩惠和怜悯,他医治我们的疾病,也赦免我们的罪孽。马太福音记载:“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有几个文士心里说:‘这个人说僭妄的话了。’耶稣知道他们的心意,就说:‘你们为什么心里怀着恶念呢?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起来,回家去了。众人看见都惊奇,就归荣耀与神,因为他将这样的权柄赐给人。”(太9:2-8)主耶稣鉴察我们的内心,在我们还未开口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我们向他所求的是什么。 俗话说的“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是形容一个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甚至比改造自然还难。但是,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神,他可以改变人的内心,使其成为神的仆人。 初期教会有一位著名的教父名叫奥古斯丁(也称奥古斯都),他少年时是一个被罪充满的浪子,道德上极其败坏。后来,他信主悔改。一天,他在街上行走,遇见一个从前和他一同犯罪的妇人。妇人对他说:“奥古斯丁,你不认识我吗?为什么不理我呢?”奥古斯丁回答:“你还是你,我却不再是我了!”他知道自己已经被耶稣基督救赎,成为了神的儿女,就要效法主耶稣圣洁无瑕疵的样式。 从圣经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彼得时而刚强,时而易怒,时而软弱。当主耶稣问门徒“你们说我是谁”的时候,“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太16:16)当主耶稣被捉拿的时候,“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约18:10)。“耶稣对他说:‘收刀入鞘吧!’”(约18:11)当主耶稣在公会受审的时候,彼得三次不敢承认自己是耶稣基督的门徒(参可14:66-71)。 但是,当主耶稣基督复活以后,彼得的信心被再一次建立,使他可以在犹太公会和众人面前为耶稣基督作美好的见证。使徒行传记载,彼得和约翰去圣殿祷告,途经美门口的时候一个生来瘸腿的人求他们周济(参徒3:1-2),彼得对他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徒3:6)彼得“拉着他的右手扶他起来。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徒3:7)。百姓“因他所遇着的事,满心希奇惊讶”(徒3:10)。“彼得看见,就对百姓说:‘以色列人哪,为什么把这事当作希奇呢?为什么定睛看我们,以为我们凭自己的能力和虔诚使这人行走呢?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就是我们列祖的神,已经荣耀了他的仆人耶稣,你们却把他交付彼拉多。彼拉多定意要释放他,你们竟在彼拉多面前弃绝了他。你们弃绝了那圣洁公义者,反求着释放一个凶手给你们。你们杀了那生命的主,神却叫他从死里复活了。我们都是为这事作见证。’”(徒3:12-15) 曾经有位老姊妹讲述了她生命被主改变的见证。在信主之前,她的性格脾气极其暴躁。无论是家人还是邻居,只要做事稍微不合她的心意,她就会没完没了地数落别人。邻居们向街道办事处反应情况,工作人员来劝和,结果她把街道的工作人员一并给骂跑了。后来,她接触了福音。有一次她读经读到约翰福音第8章,经文记载:“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约8:3),问耶稣“该把她怎么样”(约8:5)。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8:7)“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约8:9)。耶稣“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8:10-11)。当这位姊妹读到这里的时候,她感到很扎心。因着圣灵的感动,她决心要做一个新造的人。她住的楼房共有六层,她住在三楼,每周她都会把整栋楼的楼道从六楼到一楼打扫一遍,将楼道里的垃圾分类并扔到垃圾箱里。邻居们看到她的转变都很惊奇。 感谢赞美我们的主!无论我们年龄多大,无论我们性情如何,他都爱我们,并且可以改变我们的心,使我们甘心学习他柔和谦卑的样式。 弟兄姊妹,我们的神满有慈悲和怜悯,他是圣洁的神。然而因着我们的罪,我们生来就是神的敌人,与神疏远。 我平时喜欢看《动物世界》,有一期节目讲到杜鹃。杜鹃把蛋下到鸟巢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第一个从蛋壳里出来的小鸟除了从父母口里得到食物,还要把其他的蛋都推到鸟巢的外边去,使它们无法被孵化。这就是动物自私的本性。 我给大家分享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在我幼年的时候,物资匮乏,父母买不了太多苹果,就只买了两个,给我和我姐一人一个。我觉得我姐的那个苹果大,就要和她交换。换完之后,还是觉得她的苹果大,就又换了回来。那时的我才两岁。这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私。 我们观察身边的小朋友,在得到一个美食或玩具后,别人想要来分享,小孩的本能往往是护着不给。这自私的天性不用父母教,生来就有。 感谢赞美主!耶稣基督将复活的新生命赐给我们,使我们从一个自私的人变成一个慷慨的人,一个愿意帮助他人的人。耶稣基督改变了彼得的生命,也改变了每一位基督徒的生命。神的全知全能已在我们身上动工,我们就要认定耶稣基督,不可以再犯罪了。如果你还未信主或者你的信心正在建造的过程中,愿主耶稣基督复活的大能在你的生命中做工,使你成为主的门徒,坚定跟随主。 愿神怜悯我们,愿主耶稣基督赐我们信心,使我们刚强壮胆,过在地如同在天的生活。阿们!
证道经文:使徒行传4:1-12 证道文字: 感谢主的恩典!刚才王传道给我们读了使徒行传4章1-12节的经文,今天藉着这段经文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耶稣——人类的拯救者”。 从使徒行传前面的经文我们可以看到,耶稣的使徒们经历了主的复活,被圣灵充满,得到圣灵的能力,之后他们开始放胆传扬主耶稣基督的福音,从而使教会在地上被建立起来,得救的人数不断地加增。圣经记载了彼得一次讲道使三千人悔改。由于这么多人都相信并跟从了耶稣,那些起初逼迫耶稣基督的人,那些把耶稣基督钉在十字架上的人,他们岂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因此他们开始逼迫教会。 一、耶稣对教会的拯救 1.教会面临的逼迫。 四福音书中记载了那些想置耶稣基督于死地的法利赛人、长老、祭司们,他们经常找耶稣基督的把柄,经常在一起商议怎样除掉耶稣。在今天我们读的这段经文中,他们也是在一起商议如何让使徒们不再传福音,这样人们就不会相信耶稣,也不会跟从耶稣了。他们彼此商议,起来逼迫神的教会。这些逼迫神教会的是祭司们、守殿官,还有撒都该人(参徒4:1)。祭司们有祭司长,一般都是大祭司的近亲。他们在当时是有权有势的宗教领袖。守殿官是在圣殿周围维持秩序的,他们也有一定的地位。撒都该人是犹太教派中的一个小的团体,他们不相信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所以当使徒们传耶稣基督,传耶稣从死里复活的时候,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达成联盟,开始逼迫使徒,也逼迫神的教会。他们还会与罗马人勾结在一起为自己谋取私利。他们这些人就是当时逮捕耶稣并且将耶稣基督钉在十字架上的人。 这些人为什么起来逼迫神的教会呢?使徒行传4章2节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是因为使徒教训百姓,本着耶稣传讲死人复活,他们听见之后就很烦恼。这些人是宗教领袖,他们喜欢人们都听他们的,跟从他们。跟从他们的人越多,就越能显示他们的权威,更能显示他们的地位。并且因着跟从他们的人多之后,他们的利益就会最大化。当使徒传扬耶稣基督的福音的时候,有很多人跟从了耶稣,跟从了使徒,相应地跟从他们的人就少了。所以,他们听见使徒这样传讲的时候,非常烦恼,以致于他们起来逼迫使徒,逼迫神的教会。他们用什么手段逼迫呢?“于是下手拿住他们。因为天已经晚了,就把他们押到第二天。”(徒4:3)使徒们因着传扬耶稣的福音,有些人被这些宗教领袖和有权有势的人捉拿,下在监里。其他门徒们离开耶路撒冷,到更广更远的地方去为主耶稣作见证、传福音。 2.逼迫带来教会的复兴。 然而,教会会因着这样的逼迫,因着人的阻拦,因着不让人去传扬福音而灭亡吗?教会的人数会因此不断减少吗?事实上并没有。我们从初期教会历史可以看到,教会恰恰是在被逼迫当中人数不断地增加了。 据说在文革时期,教会也曾经历过类似的逼迫。那时相信耶稣的人同样也有很多被下在监里。当时的温州作为一个试点,政府要求任何人都不可以信神信鬼,说这些是迷信。但结果是这样一个逼迫最大的地方,却成了福音最兴旺的地方。在温州有布道团,布道团会派神的仆人去到世界各地宣教和布道。我们不要害怕教会遭受逼迫,要相信越是在逼迫和逆境当中,福音的生命力越是旺盛。我们需要知道这是神的恩典临到我们,神要让教会大得复兴。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当时使徒和门徒们不愿意离开耶路撒冷,但当逼迫来了之后,神的应许就临到教会当中,他们就离开耶路撒冷,然后到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为主做见证。从那时起教会蔓延和扩展开来,不仅是耶路撒冷,还到了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所以,从初期教会的发展我们看到,教会在逼迫中增长,福音也在逼迫中得到广传。他们逼迫教会的结果是怎样的?“但听道之人有许多信的,男丁数目约到五千。”(徒4:4)起初彼得一次讲道三千人悔改(参徒2:41)。当教会遭到逼迫时,教会的人数又再一次增加,到了五千人。教会在逼迫中反倒复兴了。 从使徒行传4章5节往后的经文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彼得和约翰的行动和他们的宣讲,很多人跟从了耶稣,信靠了耶稣,这就威胁到了宗教领袖们的地位、权威和声望,他们更关心自己的事情,他们就心里烦恼,所以他们就逼迫使徒们。 “第二天,官府、长老和文士在耶路撒冷聚会,又有大祭司亚那和该亚法、约翰、亚历山大,并大祭司的亲族都在那里。”(徒4:5-6)虽然这个阵势非常宏大,但是彼得没有因为他们有权有势,没有被这个阵势而吓倒,也没有因为他们是宗教领袖而胆怯。他没有防守辩护,没有害怕,而是采取了主动的方式,非常勇敢地在治民的官府和长老面前,为主耶稣基督做见证:“倘若今日因为在残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查问我们他是怎么得了痊愈,你们众人和以色列百姓都当知道,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人得痊愈,是因你们所钉十字架、神叫他从死里复活的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徒4:9-10)谁使这个人得到痊愈的呢?乃是复活之主使这个人得痊愈,得到了拯救。 圣灵赐给使徒们胆量,也赐给他们能力,他们才得以勇敢地在那些官府和长老面前传扬福音,为主做见证。“人把你们拉去交官的时候,不要预先思虑说什么;到那时候,赐给你们什么话,你们就说什么,因为说话的不是你们,乃是圣灵。”(可13:11) 二、耶稣对灵魂的拯救 彼得告诉审他们的人:他们曾经逼迫、弃绝的耶稣,不仅仅是木匠的儿子,也不仅仅是拿撒勒人耶稣,他还是神的独生子,他是基督,是弥赛亚,是人类的拯救者。彼得为主做见证说:“他是你们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1-12)他指出耶稣是人类唯一的拯救。 在约翰福音12章47节下半节,耶稣基督说:“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因为这个世界陷在罪恶与黑暗当中,耶稣基督是光,他来是为这个世界带来光明。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耶稣基督是唯一通往父神面前的道路。提摩太前书1章15节也说:“‘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从这些经文我们看到,耶稣不单单是木匠的儿子,也不单单是拿撒勒人耶稣,他还是基督,是我们的拯救者,他拯救人脱离罪恶,要赐给人永生。耶稣是拯救人脱离死亡,使人灵魂得救的拯救者。他为担当世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第三天从死里复活了。因着耶稣基督的复活,他战胜了死亡,战胜了魔鬼撒但一切的作为,他得胜了。所以,信靠他的人也可以得胜。只要你来到神的面前,只要你相信耶稣基督的拯救,相信耶稣基督的福音,在神的面前认罪悔改,你的罪就可以得到赦免,你就可以与神和好,成为神的儿女。随之而来的就是神赐给你永远的生命,你就可以得到永生。“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希伯来书7章25节也告诉我们说:“凡靠着他进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为他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 有一首圣诗《我要耶稣》,每次我唱这首诗歌的时候,心里都特别感动,就想流泪。我们活在世上,想要的是什么?世上的财富?世上关心你的人、爱你的人?这一切都会改变,唯有耶稣永不改变。世人的爱是一时的,当你达到他满意的时候,他会爱你,当你达不到他满意的时候,那种关心与爱就会烟消云散,甚至反目成仇。但是耶稣基督爱我们,就爱我们到底。我们应该要什么?要耶稣。就像圣经中所说的:“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书24:15)保罗也说:“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8)。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活着,是要世上的还是要天上的,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圣经告诉我们:“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壹2:17)我们需要存着信心看到将来的事。“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虽然我们的肉眼看不到永生,看不到神为我们预备的天家,但是我们凭着信心的眼睛就可以看到。因着这样的看见,我们要在世上改变我们的追求,我们要追求在神的里面,追求得神的喜悦。我们要耶稣基督,因为他是人类唯一的拯救,他能够拯救我们脱离死亡,使我们的灵魂得到拯救,使我们得到永生,使我们来到神的面前与神和好。 三、耶稣对身体的拯救 耶稣不但是拯救人脱离死亡,使人灵魂得救的拯救者,他还是拯救人脱离疾病、痛苦,身心得痊愈的拯救者。我们从圣经中可以看到,那个生来瘸腿的人,他得到了耶稣基督的医治和拯救后,“走着,跳着,赞美神”(徒3:8)。“走着、跳着”表明他的身体得到了痊愈,得到了耶稣基督的拯救,他的瘸腿好了,他彻底成了一个健康的人。这个本来残疾的人因着耶稣基督的名,因着耶稣基督的拯救,身体得到了康健,疾病得到了医治。 同样,在今天,我们有很多弟兄姊妹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和见证。我自己就经历了神的拯救。我十几岁的时候得了很严重的皮肤病,全身奇痒,我父亲就用剪刀或刀子帮我刮,刮完以后撒上盐,来缓解搔痒。这让我想到了约伯记2章8节的场景:“约伯就坐在炉灰中,拿瓦片刮身体。”我也去了很多医院,但都没有得到彻底的医治。吃了很多药,也涂抹了很多药,都不能根治,反反复复,非常痛苦。那时我刚刚信主,我信得不那么坚定,但是神藉此拯救我,坚固我的信心。就在我受洗的那一天,受洗后回到家里,我一打开身上的纱布,突然发现我的皮肤病消失了,我就这样奇妙地被神医治了,我特别开心地告诉了父母。真的是非常非常地感谢主。虽然那个时候我的信心不那么坚定,但是主耶稣基督医治了我,拯救了我。这就是我们所信的神,他能够拯救我们脱离疾病,他能够拯救我们脱离痛苦。 当我们遇到一些事情心里非常难受的时候,我们来到神的面前祷告,神能够赐给我们平安和喜乐,他能够使我们的身心都得到拯救。就像经文中这个瘸腿的人,他得到医治,能够走着、跳着,表示他身体得到了拯救;他赞美神,表示他接受相信了耶稣,他的灵魂同样也得到了拯救。主耶稣基督来到世上,不是只要拯救我们的灵魂,也要使我们的疾病得到医治,拯救我们的身体。我们也要像这个得医治的生来瘸腿的人一样,去感谢赞美神。 四、耶稣对全人类的拯救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看到这位神从创世以来一直在向人施行拯救。从旧约到新约,从亚当犯罪一直到耶稣基督二次再来接我们,我们看到的都是神的爱,看到的都是他是对人类的拯救。神用他的爱、他的拯救伴随着我们人类。创世记第3章记载,在亚当、夏娃犯罪之后,“耶和华神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创3:9)这是神知道他们犯了罪,要拯救他们,向他们发出的爱的呼唤。 创世记第45章记录了神对雅各一家的拯救,对以色列民的拯救。约瑟被卖到了埃及,却成了埃及的宰相。然后他的哥哥们因为饥荒也下到了埃及,与约瑟相认之后,他的哥哥们非常害怕。约瑟却说:“神差我在你们以先来,为要给你们存留余种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们的生命。”(创45:7)神一步步的计划为的是拯救以色列民。 在出埃及记中,神呼召摩西对以色列民施行拯救。神说:“现在以色列人的哀声达到我耳中,我也看见埃及人怎样欺压他们。故此,我要打发你去见法老,使你可以将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出3:9-10)自此摩西成为以色列民的领袖,神藉着他施行对人的拯救,把以色列民从埃及地领了出来。 马太福音18章11节以及路加福音19章10节也告诉我们:“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19:10) 使徒保罗也劝勉提醒哥林多的信徒说:“我们与神同工的,也劝你们,不可徒受他的恩典。因为他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后6:1-2) 彼得在这里为耶稣基督做见证。他说:“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这样的应许,这样的见证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神差遣耶稣基督到世上来,就是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任何人、任何宗教所拜的,都不能与耶稣基督同等,只有耶稣基督才是人类唯一的拯救者。当我们投靠在这位拯救者里面的时候,我们就得到了他完全的拯救。感谢主祝福他自己的话语,也祝福听神话语的神的众儿女。阿们!
证道经文:雅各书5:13-18节 证道文字: 在生活中我们大家有没有为自己、为家人或同事患病而祷告的经历呢?我想一定有。在这期间我们有病得医治的见证,也有未得痊愈的疑问,甚至有切切祷告,却患病至死的遗憾。对此,圣经中有没有具体的教导呢?今天我们分享雅各书5章13-18节。这段经文提到为病人祷告以及抹油,使病人恢复健康,表面上看似乎是关于如何医治病人,但事实上真正的主题却是祷告,因为每一节经文都提到了祷告。有个人的祷告,在逆境中祷告并喜乐歌颂神(参雅5:13);有教会长老为病人的祷告(参雅5:14-15);有彼此认罪的祷告(参雅5:16),还提到义人以利亚的祷告(参雅5:17-18)。无论什么情况、什么人,祷告都要出于信心,这样才是有功效的祷告。 我们可以把这段经文分成两个部分来看,13-16a节是一部分,16b-18节是一部分,两个部分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前一部分列举了无论是受苦的、喜乐的、患病的都要祷告;后一部分则说出了祷告的原则——有信心的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并以以利亚的例子再次证明什么是义人的祷告和出于信心的祈祷。 一、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祷告 1.痛苦的要祷告(自己祷告)。 雅各说的第一个例子就是在受苦中祷告。雅各清楚基督徒的生命少不了苦难。人在苦难里要怎样祷告?雅各书5章16b-18节提到总的原则,就是以“信心祷告”。雅各在这里说,你们中间有人受苦,就让他用信心去祷告。雅各在1章5-6节早已说过,在苦难中的信徒要用信心祷告,用信心求智慧,以便能够看见苦难积极的意义。人用信心祷告就能够有属灵智慧的看见,这样才有力量去面对痛苦。雅各在1章2-3节说,信心经历考验会生出忍耐。在5章13-18节说,忍耐加上信心能让我们活得更有力量。信心的祷告不一定能改变外在的环境,但能改变我们的心境,信心的祷告是大有功效的。 2.喜乐的要歌颂。 雅各提到的第二个例子是喜乐时要歌颂,不要忘记为一切恩惠感谢神。这节经文提到“受苦”与“喜乐”,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哀叹的诗篇。哀叹的诗篇记载诗人向神坦诚的询问,他们虽怀疑,却总以赞美和信靠画下句点。诗人感到自己或许被遗弃了:“但如今你丢弃了我们,使我们受辱,不和我们的军兵同去。”(诗44:9)但在这样的疑惑中诗人却依然选择信靠神:“求你起来帮助我们,凭你的慈爱救赎我们。”(诗44:26)所以,雅各盼望我们也牢记,不论我们身处艰难还是喜乐中,神渴望、也配得我们的祷告与赞美。生活中,我们是否常常将祷告作为第一反应?当面临挑战时,我们是否会立即向神祷告?当经历祝福时,我们是否会感谢神?我们当在每个时刻都记得祷告的重要性。 3.有病的要祷告(请求祷告)。 雅各提到的第三个事例:如果信徒中有人生病了,就要请教会的长老来为他祷告。这里的病是指什么病呢?为什么有病要请教会的长老来抹油祷告?抹油有什么功效?这里的信心是指谁的信心?出于信心的祈祷一定能使病人痊愈吗?生病一定是因为犯罪吗?第13a节“受苦”是外来的困苦,主要是靠自己的信心去面对、胜过;第14节“病”是体内的痛苦、软弱,生病的人要请别人为他祷告医治。“请长老来”应该是指请长老到病人的家里来(而不是病人到教会里去找长老),暗示病人的病情已经很严重,甚至近乎绝望,再无别的方法可以救治,请长老来祷告是当时最后的方法和盼望。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经文在这里并不是教导我们舍弃一般的医药而单去寻求神直接的帮助。 二、信心的祷告和认罪 有病的信徒请了教会的长老来,长老怎样帮助他呢?经文对称的结构是: A.教会长老奉主的名为他抹油和祷告,信心的祈祷必“治好”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 B.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这样,你们就“可以得医治”。) 彼此认罪可以叫罪得赦免,信心的抹油和祈祷可以叫病人得医治。这让我们清楚看见病人从教会的长老那里得医治有两个条件:第一,教会长老为病者作“信心的祷告”。什么是“信心的祷告”?信心的祷告包括长老为他抹油、为他祷告。“抹油”和“祷告”并不是两个没有联系的行动,而是相辅相成的。根据前后文虽然我们不能推论出究竟是在祷告之前还是在祷告的时候抹油,或许这一点也不重要,经文也没有清楚交代是否要将手按在病人身上,但长老们很可能会这样做。我们可以将它译作“长老为他抹油之后为他祷告。”“祷告”成了医病行动的高峰和总结,而这个祷告是需要信心的,故称之为“信心的祷告”。 经文说,长老要“奉主的名”去“抹油和祷告”,坚信神是医治的源头。但“奉主的名”是什么意思?“奉主的名”是我们祷告结束时说的“奉主的名求”的意思吗?不仅仅是。这里包含着:(1)呼求神的名;(2)藉呼求神的名得能力;(3)呼求者是神所委派的人;(4)有意识地聚集起一个基督徒群体。长老作为神的代表,神要透过他们作工,使病人得医治,这要归因于神的能力与作为,而不是任何人为的努力。 抹油有什么特别功效吗?古代以色列人认为酒消毒,油保护,橄榄油有广泛的功效。无论抹油这个举动的确实定义是什么,令病人痊愈的乃是“出于信心的祷告”或“出于信心热切的请求”,而不是抹油这个举动。重点在于“热切的信心”,祷告发自全然靠神的信心。这里提到的祷告和信心显然是出于长老的。当然不是说病人的信心完全不需要,起码他需要相信长老可以医治他,他才会请长老前来,但这里经文所强调的不是病人的信心,而是来医治的长老本身的信心。 雅各说病人从教会的长老那里得医治的条件是长老奉主的名,用信心为病人祷告。病人从教会的长老那里得医治的条件是,如果有罪,他需要认罪。不但是向神认罪,如果他的罪涉及其他信徒,他也需要向人认罪。虽然经文先说“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然后说“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但我们相信病人罪得赦免是在他认罪之后。原因之一是经文在论到他的罪蒙赦免之时,同时提到他要认罪,可见赦罪是与认罪相关。之二是按照逻辑和圣经其他地方的教导,人要先认罪才能得赦免。之三是在“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这一句之前,经文有一个连接词“所以”,这也表示第二句的“认罪”是第一句“必蒙赦免”的原因。当然,不是所有病患都是因个人某些罪而起的,或所有罪都会导致生病,但有某些病确实是神因人的罪而施行的管教或惩罚。在此,雅各教导我们,罪所造成的疾病可以藉着公开认罪和祷告得以除去。所以经文说“他若是犯了罪”,如果他知道自己的病是跟罪有关,他就需要先认罪,神恩典的医治才有功效。总结来说,藉着长老的祷告力量,也基于人的认罪,神就要医治好那个生病的人。 三、信心的祷告是有功效的 在受苦中祷告、在喜乐中歌颂、在病中请教会长老祷告,雅各在讲完有关信心祷告的事例之后,提出一个原则性的总结。他承接上文,在16b-18节总结说明出于信心的祷告是有功效的。第16b节“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这句话具有承上启下的功用,可以作为上文13-16a节的一个结语,同时带出下文17-18节的内容。这里的“义人”不单是说一个在生命上相信耶稣而得救的人,更是说一个在生活上信靠神而活的人。“义人”不是有超能力的人,而是委身于神的旨意,致力与神建立关系,从而明白神心意的人。 先知以利亚就是用信心祷告的榜样。以利亚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能呼风唤雨,他的祷告是配合神的意愿。在列王纪上17章1节,“以利亚对亚哈说:‘我指着所侍奉永生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起誓,这几年我若不祷告,必不降露,不下雨。’”随之而来的就是“耶和华的话临到以利亚”,神给他一连串的指令(参王上17:2-4、8-9,18:1)。可见,整件事情的决断者乃是神。18章1节记载:“过了许久,到第三年”,却没有提到以利亚祷告,求天降雨,反而是神的话临到以利亚说:“你去,使亚哈得见你,我要降雨在地上。”到后来,“以利亚对亚哈说:‘你现在可以上去吃喝,因为有多雨的响声了。’”(王上18:41)“亚哈就上去吃喝。以利亚上了迦密山顶,屈身在地,将脸伏在两膝之中”(王上18:42),谦卑、热切地祷告。 列王纪上17-18章并没有突出以利亚的祷告功效,以利亚只是遵从神的吩咐,祈祷的功效就在遵行神话语、恳切祷告的时候产生了。以利亚就是一个信靠神的人,出于信心的祈祷的关键在于时刻谦卑信靠主。 雅各强调以利亚与我们“性情相同”。所以,不管是教会长老还是一般信徒,只要我们在生活上信靠神,就可以像以利亚那样成为一个义人。对以利亚来说,祷告是即使身处艰难也能信靠神的表现,神听了以利亚的祷告。在这里雅各是否强调的是以利亚的神迹祷告?如果是,雅各就是要我们效法与我们性情相同的以利亚那样去作神迹祷告了。雅各乃是指出一个专心信靠神的人所作的祷告是满有力量、大有功效的。 一个信靠神的义人所作的祷告到底有什么力量和果效呢?就如雅各在上文所举的例子: 1.一个信靠神的长老用信心祷告,他祷告的果效就是病人得医治。 2.一个喜乐的人,他的生命就要自然地发出对神的感恩和赞美。 3.一个信靠神的信徒在受苦中用信心去祷告,他祷告的果效就是他有明白苦难试炼对他的意义的智慧,有能力面对苦难。祷告有果效不一定是指祷告使神在外面成就某些事情,它也可以是使神在人的生命和心灵里动工,使我们成熟、成长。 亲爱的弟兄姊妹,出于信心的祷告是与神沟通的桥梁,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让我们都能在祷告中寻求神的面,期待他的回应。愿我们在信心中不断祷告,经历神的奇妙作为,成为祷告的勇士,见证神的荣耀。求神帮助我们在信心中坚定地祷告,愿他的旨意成就在我们的生命中。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