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聚会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
——约翰福音 15:4
证道经文:彼得后书2:1-10 证道文字: 弟兄姊妹,主内平安!我们接着分享彼得后书第2章,这章经文围绕假师傅和异端展开。 一、假师傅的特征和影响 彼得说:“从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来,将来在你们中间也必有假师傅”(彼后2:1)。由此可见,异端从使徒时代就有,直到如今,并且会伴随人类的历史。主耶稣在地上传道时就教导我们:“那时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这里’,或说‘基督在那里’,你们不要信。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神迹奇事,倘若能行,就把选民迷惑了。你们要谨慎。看哪,凡事我都预先告诉你们了。”(可13:21-23) 这些假先知、假师傅、假基督兴起的目的是要“私自引进陷害人的异端”(彼后2:1)。所谓“异端”,就是违背圣经真理的思想和学说,使人离弃真道,将人引向灭亡。可能有人觉得随便听一下异端邪说无关痛痒,但是彼得明确指出,这些异端的性质是“陷害人”。这不仅关乎人今世的肉体生命,更关乎人永恒的灵性生命。所以,教会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以非常严肃的态度对待异端。 这些假师傅除了引进异端,甚至“连买他们的主他们也不承认”(彼后2:1),他们的结局就是“自取速速的灭亡。”(彼后2:1)虽然圣经已经讲明假师傅的结局,可惜的是两千多年来还是有许多人随从异端,偏离真道。如经文所讲:“将有许多人随从他们邪淫的行为,便叫真道因他们的缘故被毁谤。”(彼后2:2) 如今这个时代同样有许多异端,例如全能神、呼喊派、恩典福音、母亲上帝教、耶和华见证人等。以恩典福音为例,目前国内的代表人物有杭州万国丰收教会的林辉辉、温州的小兵牧师、上海恩典100教会的江涌流。他们以“信心”为幌子大肆宣传成功神学。所谓“成功神学”其实就是成功学披上了宗教的外衣,对圣经的经文断章取义。他们认为人的话语具有力量,只要讲出来就可以心想事成,鼓励人们追求属世的物质财富,为自己的贪心寻找冠冕堂皇的借口。这严重违背圣经的教训,因为只有神的话是“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弟兄姊妹,我们信心的对象只有耶稣基督,这是我们信仰的核心。如保罗所讲:“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2)。 接着经文讲到:“他们因有贪心,要用捏造的言语在你们身上取利。”(彼后2:3)“取利”在原文中用的是“做买卖”一词。古今中外的各类异端都有几个普遍特征:贪心、欺骗、淫乱。 贪心是动机。这些假师傅以自我为中心,贪财,贪名,贪权。前段时间上映的《周处除三害》,虽然影片并非宗教题材,但其中对邪教的描述依然比较透彻。他们表面上温柔待人,实际目的却是骗走你的钱财,还美其名曰“帮你摆脱世俗的缠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们或要你的金钱,或要你的灵魂。 “捏造的言语”指的就是欺骗。异端常常用一些似是而非的逻辑陷阱来迷惑人心。比如,他们说基督徒作为神的儿女就应该像世上的王子和公主一样有富足的生活,如果生活贫穷就说明不被神悦纳。这样的言论将属灵的追求转嫁到对物质的追逐,完全脱离了以基督为中心的宗旨。若是这套谬论成立,耶稣基督和众使徒就都走错了路,因为他们在世的生活并不丰富。以保罗为例,他原本可以凭借罗马公民和法利赛人的双重身份继续过养尊处优的生活,但是为着福音的缘故,他甘心摆上自己,一面制造帐棚养活自己,一面为神的福音竭力奔跑。 当今时代,信息资讯充盈爆炸,其中不乏许多虚假信息和错误教训,即使闭目塞听也无济于事。我们盼望一个不被罪恶玷污、真实无瑕疵的环境,然而不得不面对的现状却是假师傅、假教训一直存在。我们常常以自己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推理作为判断的标准,觉得符合逻辑的就是对的,不合逻辑的就是错的,以致被很多似是而非的虚假教训所迷惑。 作为基督徒,我们应当警醒,谨慎分辨真道和异端,因为这关乎我们的生命和灵魂。正如使徒约翰的劝勉:“亲爱的弟兄啊,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神的不是,因为世上有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凡灵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就是出于神的,从此你们可以认出神的灵来;凡灵不认耶稣,就不是出于神,这是那敌基督者的灵。”(约壹4:1-3) 能够使人得生命的只有神的道——耶稣基督,如约翰一书所讲:“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约壹1:1)。主耶稣也亲自告诉我们:“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 弟兄姊妹读圣经时可能会觉得一些经文表面看似矛盾,不合逻辑,然而内在却蕴藏着神的智慧、真理、荣耀和大能,学术上称之为“反合性”(paradox)。人们认为神应当以荣耀君王的身份来拯救世人,但是主耶稣却选择以降生在马槽里这种最卑微的形式道成肉身,以被钉十字架这种最羞辱的方式为我们偿还罪债,如保罗所讲:“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林前1:18)。 二、假师傅将要面临的刑罚和审判 彼得说:“他们的刑罚,自古以来并不迟延;他们的灭亡,也必速速来到。就是天使犯了罪,神也没有宽容,曾把他们丢在地狱,交在黑暗坑中,等候审判。神也没有宽容上古的世代,曾叫洪水临到那不敬虔的世代,却保护了传义道的挪亚一家八口;又判定所多玛、蛾摩拉,将二城倾覆,焚烧成灰,作为后世不敬虔人的鉴戒。只搭救了那常为恶人淫行忧伤的义人罗得。因为那义人住在他们中间,看见听见他们不法的事,他的义心就天天伤痛。主知道搭救敬虔的人脱离试探,把不义的人留在刑罚之下,等候审判的日子。那些随肉身纵污秽的情欲,轻慢主治之人的,更是如此。”(彼后2:3-10) 虽然现今时代充斥着异端的搅扰、邪教的攻击以及各种各样似是而非迷惑人的教训,但是我们不必太过悲观沮丧,因为我们的信仰从来都不是靠自己,而是源于神的恩典。神既然在过去的世代审判了犯罪的天使,焚烧了罪恶之城所多玛和蛾摩拉,必然会在末日审判这些假师傅和随从私欲的不敬虔之人。神既然在古时拯救了挪亚一家,搭救了罗得,也必然会在如今这个时代以及将来的日子保守那些遵循真理、敬虔跟从主的人。神的话语“安定在天”(诗119:89),亘古不变。神的信实是我们平安的保障。 我们惟有靠着耶稣基督的真理才能站立得稳。以分辨真假钱为例,最保险的方法不是知道所有假钱的类别,而是知道真钱的标志。信仰同样如此,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把各种异端都研究一遍,最有效的方法是认识真理——“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2)。盼望弟兄姊妹能够渴慕神的话语,追求神的真理,按照圣经的教导分辨真理和异端。愿神祝福他的话语。阿们!
证道经文:希伯来书13:1-16 证道文字: 这几天社会上最大的事情可能莫过于高考了,考生们经过十几年的苦读,将要迎来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这考试凝聚着考生们多少个日夜的努力,因为成功从来都是需要坚持的。对基督徒而言,跟从主也从不是一劳永逸的。虽然圣经告诉我们,我们得救是本乎恩(参弗2:5),不是出于自己的任何功劳、努力,但圣经也同样告诉我们,蒙恩得救的人要心被恩感,活出信心的生活来。所以使徒保罗说:“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腓2:12)。希伯来书也透过不断的劝勉,提醒广大基督徒“总要谨慎,不可弃绝那向你们说话的”(来12:25),我们不能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希伯来书第12章也说:“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侍奉神。”(来12:28)今天我们所读的希伯来书13章1-16节就非常具体地告诉我们如何追求蒙神悦纳的信仰生活。按照经文的脉络,我们主要从群体和个人两个方面分享。 一、从群体方面,追求彼此相爱(来13:1-3) 基督徒要彼此相爱,这是主耶稣赐给我们的新命令。希伯来书13章1-3节从三个方面具体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彼此相爱。 1. 弟兄相爱 第一个劝勉是新约圣经里常见的主题——弟兄相爱(当然也包括姊妹)。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怀,这尤其应该是基督徒的特色。希伯来书在这里力劝当时的基督徒“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来13:1)。这说明当时他们可能已有忽视弟兄姊妹的情况发生,弟兄相爱的心受到挑战。 首先,当时的教会常遭到逼迫,很多基督徒对信仰非常认真,他们宁可付出生命,也不背离信仰,但是有时对信仰过分严苛,也产生了一些反效果。比如面对软弱的,或在信仰上有过跌倒状况的弟兄姊妹,对信仰非常严肃的弟兄姊妹可能对这样的弟兄姊妹有些看不起,或者有一些拒绝的态度,从而失去了爱心和同情。所以,保持信仰的纯洁是一回事,矫枉过正以致吹毛求疵而失去爱心是另一回事。我们应该做的是在信仰上发出热心,对软弱的人以爱心去关心和劝导。 其次,整本希伯来书特别注重信心,要基督徒效法信心的伟人。经文反复告诉我们,信心最大的表现就是爱心的生活。只有当基督徒彼此相爱时,才真正实行了信心的生活。“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西3:14)一个不爱弟兄的人,爱神的心也必定不在他里面。今天我们在教会内外做很多的事工,但是如果这些事工当中没有倾注我们因为基督的爱而生发的爱心,那么这些工作、事工可能就没有价值。比如在教会里面,有时我们会因为持守真理的某种观点,而不能容忍与我们看法不同的人,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在基本的真理要合一,在非基本的真理上要包容,在凡事上要相爱。只有这样,弟兄姊妹才能共建一个和谐友爱的教会。 2. 爱心接待 追求彼此相爱的另一个具体做法就是要用爱心接待。爱心接待是整本圣经一贯的教导。在旧约时期,接待客旅是非常常见的,有人“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来13:2)。这里指的是创世记18-19章记载的关于亚伯拉罕接待三位天使的故事。不管是在希伯来文化还是早期教会,互相接待都是爱心的表现。圣经的记载中,接待客人不仅是为他们摆上食物,还要悉心照料。就像亚伯拉罕见到三位客旅一样,他为他们宰牛,烤饼,使他们心情畅快。罗马书12章13节说:“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地款待。”提摩太前书和提多书中提到要作监督职分的人必须要具备的品德之一就是“乐意接待远人”(参提前3:2;多1:8)。彼得前书4章9节也吩咐基督徒“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特别是在早期教会,传道人要四处奔走传道,而路上的旅店房租贵或者道德声誉差,所以常有基督徒在自己的家中接待远来的弟兄。一个彼此相爱的团契要彼此接待,这样才是一个有爱的群体。 “爱心接待”在教会的语境中,经过历史的演变,已不仅仅局限在基督徒之间的彼此接待,还指基督徒的社会服务。拉动教会前进的三驾马车是基督的救恩(oikonia)、基督徒的群体(koinonia)和服侍善工(diokonia,带有教会理念的社会服务)。第一驾马车是耶稣基督的救恩,我们都是因耶稣基督的救恩而产生的救恩的团契;第二驾马车是因为救恩而产生的群体,就是教会。教会里有各种各样的事工,要让救恩在教会中得到彰显;第三驾马车是服侍善工。透过服侍社会上的人,服侍善工来表达自己的信心。新约圣经记载,教会从建立之初就将照顾孤儿寡妇等社会边缘人群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教会早期文献记载,教会在最初的几百年间,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帮助照顾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到了公元四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由于教会长期以来在照顾弱势群体上的特殊经验,国家直接拨给教会物资,让教会帮忙来做社会服务。而教会之所以愿意这样做都是因为圣经的教导——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 英文中“医院”这个词是hospital,“热心”或者“热情好客”叫做hospitality,hospital和hospitality其实是同一个词根,都是缘于拉丁文“客人、客旅”的意思。为何如此呢?因为在欧洲,最早的医院是教会成立的供客旅旅途休息的地方。教会在各处设立这样的地方,供客旅获得身体的更新,同时也获得灵魂的休整。所以有现代理念的医院越来越注重全人的关怀,不仅对人的身体进行医治,还注重心灵关怀。教会从很早就发现生理疾病与心理疾病有伴生的关系,因此医院有院牧,不仅为基督徒患者增强信心,也为非基督徒患者开释心结,教会牧者也要学习临床关怀。 希伯来书劝勉基督徒要用爱心接待客旅,这是让我们对主内的弟兄姊妹要爱心接待,照顾他们的身心灵;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做好服侍善工,让我们的信心带出好行为的见证。 3. 记念遭难者 追求彼此相爱,还有一个意思是要记念遭难者。圣经说要“记念被捆绑的人”(来13:3),“被捆绑的人”是指因为信仰而受患难的基督徒。他们容易被人遗忘,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因此保罗劝大家要记念他们。记念他们的意思是不只单单地想起他们,也包括思想上与他们同受苦难。基督徒之间是互为肢体的,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我们要与哀哭的人同哀哭。教会是一个大家庭,大家都是基督里的弟兄姊妹,不仅需要有福同享,也需要有苦同担。 受患难的弟兄姊妹我们要记念,要与他们同受苦难。还有一种受捆绑者也需要记念,那就是还深陷在罪中的人。有的人知道自己在犯罪,可被罪捆绑、引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有的人身在罪中,却不知在罪中(比如非基督徒),他们都需要我们更加有同理心地记念,因为回想我们在不认识主的时候也曾经常如此。 作为一个因着主耶稣的救恩而产生的群体,基督徒之间要彼此相爱。通过弟兄姊妹之间的相爱、接待、记念关怀遭受捆绑的人,教会切实做到彼此相爱。 二、从个体方面,过圣洁敬虔的个人生活(来13:4-9) 1. 要尊重婚姻 初期教会的时代,在希腊罗马社会里,男人的性道德有时会表现得相当败坏。他们接受妓院,有的会搞幼童恋、同性恋,有几位希腊哲学家甚至认为婚姻是一种麻烦,但性的发泄则有必要。但是,圣经的婚姻观却非如此。圣经不接受希腊通行的婚姻价值观,而是将婚姻视为神所设立的、圣洁的男女关系,男女在婚姻中当互敬互爱,彼此尊重。甚至在新约时期,圣经将教会与基督的关系常常比喻成婚姻关系。经文说:“婚姻,人人都当尊重”(来13:4)。 当今时代,婚姻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以我们国家某个大城市为例,离婚率将近40%,每天约有75对夫妻办理离婚,民政部门一天都解决不完这75对的手续,需要预约才能完成。影响婚姻的因素很多,比如互联网极大降低了获取“第三者”的成本,还有一些经济原因等等。所以在今天,尊重婚姻的教导变得尤其重要。圣经上教导说:“床也不可污秽,因为苟合行淫的人,神必要审判。”(来13:4)“污秽”是指不正当的性行为,“苟合”是指没有婚姻关系的性行为,“行淫”是指婚姻配偶的不忠实。哥林多前书7章2节说:“男子当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当各有自己的丈夫。”夫妻在婚姻之内的性关系是圣洁的。婚姻若失去圣洁,夫妻就会失去相爱的心。所以,基督徒要尊重婚姻。 2. 要靠神知足 今天的教会和初代教会一样,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物质主义的威胁。“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6:10)很多人对于贪财都没有免疫力,有些基督徒也是如此。我们要知道,钱财本身并不是恶,所以不是让我们避免获得钱财,而应该避免的是贪财。当钱财本身变成了目的,贪财的心就增长了。圣经说“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来13:5)。“知足”的意思不是说我们要在经济上维持现状和无可奈何地接受,而是以积极的态度承认钱财不是绝对重要的东西。只有当钱财不被视为绝对重要的东西时,人才能腾出精力来思考其他的事情,社会才不会仅仅是“向钱看”。一个只“向钱看”的社会不会让人深入思考,也不会让我们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国家一再提倡,不仅要追求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跟上。对基督徒来说,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希伯来书13章5节引用了申命记31章6节的经文:“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意思是说神不会陷你于缺乏的境况而不看顾你。当我们陷入窘境或缺乏的时候,神会看顾,他不会丢弃我们。这里给我们的教导是:富裕的基督徒不要贪爱钱财,要愿意施舍钱财,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不富裕的基督徒也不要贪爱钱财,要学会依靠主,相信主会给我们机会,而不是我们自己不择手段地去追逐财富。 圣经说“主是帮助我的,我必不惧怕”(来13:6)。“帮助”不仅指物质的帮助,也指心灵的支持,这是让我们放心依靠神。所以我们要靠着神,知足常乐。 3. 要效法先贤 一个人如何能活出敬虔的生活?希伯来书一再提出,要效法先贤,就是效法那些曾经在信心上做过美好见证的人。“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来13:7)这节经文告诉我们,唯有那些传神的道、引导我们的人才会被记念。传神之道的人就是那些言行可以作信徒榜样的人,是能知又能行的人。我鼓励大家多读一些圣徒的传记,可以帮助我们效法先贤,踏着他们的脚踪前行,坚定地跟随主。 这里也提醒每一位弟兄姊妹,我们是否能够成为后人想念的对象呢?只有当我们以自己合乎主道的言行,将后代引到主面前,我们才可能成为后人的见证。因为“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13:8)。只有以言传身教见证神的永恒真理的人才是不朽的,才会被人永远记念。 4. 要坚守真道 希伯来书在13章9节提醒基督徒要站立得稳,“你们不要被那诸般怪异的教训勾引了去。”从教会的发展历史看,初代教会开始就有很多旁门左道的教训,他们教导似是而非的真理,都经不住圣经的考验。 这节经文提醒我们,不要偏离已经接受的标准。不管是在教会中,还是在神学装备的过程当中,基督的信仰都是在传讲或者阐述我们的使徒,还有主所启示和传承给我们的。基督信仰不是越新越好,而是我们的理解、我们的传讲越贴近使徒的教导,越贴近圣经才是越好的,越正确的。所以这里提醒我们不要偏离已经接受的标准。我们的基督信仰是靠基督的救恩得以坚固的,神的恩典是我们属灵所需的营养品,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藉着圣经让我们不偏不倚地行在神的道中。只有圣经是我们信仰最终的标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能成为最终标准,也无法使我们生命成长。 保罗又举了一个例子,说我们的心坚固不是靠饮食,因为“那在饮食上专心的,从来没有得着益处”(来13:9)。当时的犹太人重视遵循律法,却没有从恩典的角度真正活出信仰来。今天也一样。很多基督徒在信仰生活中受各种怪异的教训辖制,比如:基督徒要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基督徒不过什么世俗的节日等形形色色怪异的教导,这些教导都是似是而非的。他们并非没有引用经文,但所引用的经文是为自己的观念服务的,而不是让自己服在经文的权威之下。 因此,我们说要坚守真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守手中的这本圣经,因为这是神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历代的圣徒所传讲的依据,是非常重要的教导。不管是通过查经班的学习还是通过自己的灵修,我们要更加用心地学习,要注重在圣经上扎稳脚跟。 追求蒙神悦纳的信仰生活,除了群体中的彼此相爱,还要在个人的生活中透过尊重婚姻、知足不贪婪、效法先贤、坚守真道来追求个人的圣洁敬虔之道。 希伯来书13章10-16节也不忘提醒我们,不管是在群体还是个体追求,我们都不要忘记:所有这些内在的动力源泉是耶稣基督。因为他为我们的救恩上了十字架,为我们受难,为我们进入坟墓,为我们复活,为我们升天。我们每一位基督徒要与基督联合,不仅与得胜的基督联合,还要与他的受难、他的受苦,与他的经历联合。基督徒的生活不是花香常漫的,也会经历死荫的幽谷。但是当我们与复活的基督紧密联合的时候,不管在教会生活中还是在个体生活中,就都能活出蒙神悦纳的生活来。 这里特别提及说:我们要结出“嘴唇的果子”来(参来13:15)。当我们祈祷的时候,要经常发出赞美。基督徒非常注重祷告,很多时候我们的祷告就是希望从主那里得到我们所想要的。但我们有没有心被恩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外在的行为能不能行出来,同时也在我们嘴唇的果子,就是能不能发出赞美的声音来。所以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境况下,都要仰望那位为我们创始成终的耶稣基督,这样就能时刻提醒自己过讨神喜悦的生活。 感谢主!藉着希伯来书这段经文和弟兄姊妹分享“追求蒙神悦纳的信仰生活”。愿神的话常存在我们心中,直到永远。阿们!
证道经文:约翰福音17:1-26 证道经文: 这几天社会上最大的事情可能莫过于高考了,考生们经过十几年的苦读,将要迎来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这考试凝聚着考生们多少个日夜的努力,因为成功从来都是需要坚持的。对基督徒而言,跟从主也从不是一劳永逸的。虽然圣经告诉我们,我们得救是本乎恩(参弗2:5),不是出于自己的任何功劳、努力,但圣经也同样告诉我们,蒙恩得救的人要心被恩感,活出信心的生活来。所以使徒保罗说:“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腓2:12)。希伯来书也透过不断的劝勉,提醒广大基督徒“总要谨慎,不可弃绝那向你们说话的”(来12:25),我们不能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希伯来书第12章也说:“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侍奉神。”(来12:28)今天我们所读的希伯来书13章1-16节就非常具体地告诉我们如何追求蒙神悦纳的信仰生活。按照经文的脉络,我们主要从群体和个人两个方面分享。 一、从群体方面,追求彼此相爱(来13:1-3) 基督徒要彼此相爱,这是主耶稣赐给我们的新命令。希伯来书13章1-3节从三个方面具体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彼此相爱。 1. 弟兄相爱 第一个劝勉是新约圣经里常见的主题——弟兄相爱(当然也包括姊妹)。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怀,这尤其应该是基督徒的特色。希伯来书在这里力劝当时的基督徒“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来13:1)。这说明当时他们可能已有忽视弟兄姊妹的情况发生,弟兄相爱的心受到挑战。 首先,当时的教会常遭到逼迫,很多基督徒对信仰非常认真,他们宁可付出生命,也不背离信仰,但是有时对信仰过分严苛,也产生了一些反效果。比如面对软弱的,或在信仰上有过跌倒状况的弟兄姊妹,对信仰非常严肃的弟兄姊妹可能对这样的弟兄姊妹有些看不起,或者有一些拒绝的态度,从而失去了爱心和同情。所以,保持信仰的纯洁是一回事,矫枉过正以致吹毛求疵而失去爱心是另一回事。我们应该做的是在信仰上发出热心,对软弱的人以爱心去关心和劝导。 其次,整本希伯来书特别注重信心,要基督徒效法信心的伟人。经文反复告诉我们,信心最大的表现就是爱心的生活。只有当基督徒彼此相爱时,才真正实行了信心的生活。“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西3:14)一个不爱弟兄的人,爱神的心也必定不在他里面。今天我们在教会内外做很多的事工,但是如果这些事工当中没有倾注我们因为基督的爱而生发的爱心,那么这些工作、事工可能就没有价值。比如在教会里面,有时我们会因为持守真理的某种观点,而不能容忍与我们看法不同的人,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在基本的真理要合一,在非基本的真理上要包容,在凡事上要相爱。只有这样,弟兄姊妹才能共建一个和谐友爱的教会。 2. 爱心接待 追求彼此相爱的另一个具体做法就是要用爱心接待。爱心接待是整本圣经一贯的教导。在旧约时期,接待客旅是非常常见的,有人“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来13:2)。这里指的是创世记18-19章记载的关于亚伯拉罕接待三位天使的故事。不管是在希伯来文化还是早期教会,互相接待都是爱心的表现。圣经的记载中,接待客人不仅是为他们摆上食物,还要悉心照料。就像亚伯拉罕见到三位客旅一样,他为他们宰牛,烤饼,使他们心情畅快。罗马书12章13节说:“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地款待。”提摩太前书和提多书中提到要作监督职分的人必须要具备的品德之一就是“乐意接待远人”(参提前3:2;多1:8)。彼得前书4章9节也吩咐基督徒“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特别是在早期教会,传道人要四处奔走传道,而路上的旅店房租贵或者道德声誉差,所以常有基督徒在自己的家中接待远来的弟兄。一个彼此相爱的团契要彼此接待,这样才是一个有爱的群体。 “爱心接待”在教会的语境中,经过历史的演变,已不仅仅局限在基督徒之间的彼此接待,还指基督徒的社会服务。拉动教会前进的三驾马车是基督的救恩(oikonia)、基督徒的群体(koinonia)和服侍善工(diokonia,带有教会理念的社会服务)。第一驾马车是耶稣基督的救恩,我们都是因耶稣基督的救恩而产生的救恩的团契;第二驾马车是因为救恩而产生的群体,就是教会。教会里有各种各样的事工,要让救恩在教会中得到彰显;第三驾马车是服侍善工。透过服侍社会上的人,服侍善工来表达自己的信心。新约圣经记载,教会从建立之初就将照顾孤儿寡妇等社会边缘人群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教会早期文献记载,教会在最初的几百年间,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帮助照顾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到了公元四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由于教会长期以来在照顾弱势群体上的特殊经验,国家直接拨给教会物资,让教会帮忙来做社会服务。而教会之所以愿意这样做都是因为圣经的教导——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 英文中“医院”这个词是hospital,“热心”或者“热情好客”叫做hospitality,hospital和hospitality其实是同一个词根,都是缘于拉丁文“客人、客旅”的意思。为何如此呢?因为在欧洲,最早的医院是教会成立的供客旅旅途休息的地方。教会在各处设立这样的地方,供客旅获得身体的更新,同时也获得灵魂的休整。所以有现代理念的医院越来越注重全人的关怀,不仅对人的身体进行医治,还注重心灵关怀。教会从很早就发现生理疾病与心理疾病有伴生的关系,因此医院有院牧,不仅为基督徒患者增强信心,也为非基督徒患者开释心结,教会牧者也要学习临床关怀。 希伯来书劝勉基督徒要用爱心接待客旅,这是让我们对主内的弟兄姊妹要爱心接待,照顾他们的身心灵;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做好服侍善工,让我们的信心带出好行为的见证。 3. 记念遭难者 追求彼此相爱,还有一个意思是要记念遭难者。圣经说要“记念被捆绑的人”(来13:3),“被捆绑的人”是指因为信仰而受患难的基督徒。他们容易被人遗忘,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因此保罗劝大家要记念他们。记念他们的意思是不只单单地想起他们,也包括思想上与他们同受苦难。基督徒之间是互为肢体的,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我们要与哀哭的人同哀哭。教会是一个大家庭,大家都是基督里的弟兄姊妹,不仅需要有福同享,也需要有苦同担。 受患难的弟兄姊妹我们要记念,要与他们同受苦难。还有一种受捆绑者也需要记念,那就是还深陷在罪中的人。有的人知道自己在犯罪,可被罪捆绑、引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有的人身在罪中,却不知在罪中(比如非基督徒),他们都需要我们更加有同理心地记念,因为回想我们在不认识主的时候也曾经常如此。 作为一个因着主耶稣的救恩而产生的群体,基督徒之间要彼此相爱。通过弟兄姊妹之间的相爱、接待、记念关怀遭受捆绑的人,教会切实做到彼此相爱。 二、从个体方面,过圣洁敬虔的个人生活(来13:4-9) 1. 要尊重婚姻 初期教会的时代,在希腊罗马社会里,男人的性道德有时会表现得相当败坏。他们接受妓院,有的会搞幼童恋、同性恋,有几位希腊哲学家甚至认为婚姻是一种麻烦,但性的发泄则有必要。但是,圣经的婚姻观却非如此。圣经不接受希腊通行的婚姻价值观,而是将婚姻视为神所设立的、圣洁的男女关系,男女在婚姻中当互敬互爱,彼此尊重。甚至在新约时期,圣经将教会与基督的关系常常比喻成婚姻关系。经文说:“婚姻,人人都当尊重”(来13:4)。 当今时代,婚姻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以我们国家某个大城市为例,离婚率将近40%,每天约有75对夫妻办理离婚,民政部门一天都解决不完这75对的手续,需要预约才能完成。影响婚姻的因素很多,比如互联网极大降低了获取“第三者”的成本,还有一些经济原因等等。所以在今天,尊重婚姻的教导变得尤其重要。圣经上教导说:“床也不可污秽,因为苟合行淫的人,神必要审判。”(来13:4)“污秽”是指不正当的性行为,“苟合”是指没有婚姻关系的性行为,“行淫”是指婚姻配偶的不忠实。哥林多前书7章2节说:“男子当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当各有自己的丈夫。”夫妻在婚姻之内的性关系是圣洁的。婚姻若失去圣洁,夫妻就会失去相爱的心。所以,基督徒要尊重婚姻。 2. 要靠神知足 今天的教会和初代教会一样,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物质主义的威胁。“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6:10)很多人对于贪财都没有免疫力,有些基督徒也是如此。我们要知道,钱财本身并不是恶,所以不是让我们避免获得钱财,而应该避免的是贪财。当钱财本身变成了目的,贪财的心就增长了。圣经说“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来13:5)。“知足”的意思不是说我们要在经济上维持现状和无可奈何地接受,而是以积极的态度承认钱财不是绝对重要的东西。只有当钱财不被视为绝对重要的东西时,人才能腾出精力来思考其他的事情,社会才不会仅仅是“向钱看”。一个只“向钱看”的社会不会让人深入思考,也不会让我们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国家一再提倡,不仅要追求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跟上。对基督徒来说,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希伯来书13章5节引用了申命记31章6节的经文:“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意思是说神不会陷你于缺乏的境况而不看顾你。当我们陷入窘境或缺乏的时候,神会看顾,他不会丢弃我们。这里给我们的教导是:富裕的基督徒不要贪爱钱财,要愿意施舍钱财,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不富裕的基督徒也不要贪爱钱财,要学会依靠主,相信主会给我们机会,而不是我们自己不择手段地去追逐财富。 圣经说“主是帮助我的,我必不惧怕”(来13:6)。“帮助”不仅指物质的帮助,也指心灵的支持,这是让我们放心依靠神。所以我们要靠着神,知足常乐。 3. 要效法先贤 一个人如何能活出敬虔的生活?希伯来书一再提出,要效法先贤,就是效法那些曾经在信心上做过美好见证的人。“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来13:7)这节经文告诉我们,唯有那些传神的道、引导我们的人才会被记念。传神之道的人就是那些言行可以作信徒榜样的人,是能知又能行的人。我鼓励大家多读一些圣徒的传记,可以帮助我们效法先贤,踏着他们的脚踪前行,坚定地跟随主。 这里也提醒每一位弟兄姊妹,我们是否能够成为后人想念的对象呢?只有当我们以自己合乎主道的言行,将后代引到主面前,我们才可能成为后人的见证。因为“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13:8)。只有以言传身教见证神的永恒真理的人才是不朽的,才会被人永远记念。 4. 要坚守真道 希伯来书在13章9节提醒基督徒要站立得稳,“你们不要被那诸般怪异的教训勾引了去。”从教会的发展历史看,初代教会开始就有很多旁门左道的教训,他们教导似是而非的真理,都经不住圣经的考验。 这节经文提醒我们,不要偏离已经接受的标准。不管是在教会中,还是在神学装备的过程当中,基督的信仰都是在传讲或者阐述我们的使徒,还有主所启示和传承给我们的。基督信仰不是越新越好,而是我们的理解、我们的传讲越贴近使徒的教导,越贴近圣经才是越好的,越正确的。所以这里提醒我们不要偏离已经接受的标准。我们的基督信仰是靠基督的救恩得以坚固的,神的恩典是我们属灵所需的营养品,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藉着圣经让我们不偏不倚地行在神的道中。只有圣经是我们信仰最终的标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能成为最终标准,也无法使我们生命成长。 保罗又举了一个例子,说我们的心坚固不是靠饮食,因为“那在饮食上专心的,从来没有得着益处”(来13:9)。当时的犹太人重视遵循律法,却没有从恩典的角度真正活出信仰来。今天也一样。很多基督徒在信仰生活中受各种怪异的教训辖制,比如:基督徒要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基督徒不过什么世俗的节日等形形色色怪异的教导,这些教导都是似是而非的。他们并非没有引用经文,但所引用的经文是为自己的观念服务的,而不是让自己服在经文的权威之下。 因此,我们说要坚守真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守手中的这本圣经,因为这是神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历代的圣徒所传讲的依据,是非常重要的教导。不管是通过查经班的学习还是通过自己的灵修,我们要更加用心地学习,要注重在圣经上扎稳脚跟。 追求蒙神悦纳的信仰生活,除了群体中的彼此相爱,还要在个人的生活中透过尊重婚姻、知足不贪婪、效法先贤、坚守真道来追求个人的圣洁敬虔之道。 希伯来书13章10-16节也不忘提醒我们,不管是在群体还是个体追求,我们都不要忘记:所有这些内在的动力源泉是耶稣基督。因为他为我们的救恩上了十字架,为我们受难,为我们进入坟墓,为我们复活,为我们升天。我们每一位基督徒要与基督联合,不仅与得胜的基督联合,还要与他的受难、他的受苦,与他的经历联合。基督徒的生活不是花香常漫的,也会经历死荫的幽谷。但是当我们与复活的基督紧密联合的时候,不管在教会生活中还是在个体生活中,就都能活出蒙神悦纳的生活来。 这里特别提及说:我们要结出“嘴唇的果子”来(参来13:15)。当我们祈祷的时候,要经常发出赞美。基督徒非常注重祷告,很多时候我们的祷告就是希望从主那里得到我们所想要的。但我们有没有心被恩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外在的行为能不能行出来,同时也在我们嘴唇的果子,就是能不能发出赞美的声音来。所以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境况下,都要仰望那位为我们创始成终的耶稣基督,这样就能时刻提醒自己过讨神喜悦的生活。 感谢主!藉着希伯来书这段经文和弟兄姊妹分享“追求蒙神悦纳的信仰生活”。愿神的话常存在我们心中,直到永远。阿们!
证道经文:约翰福音1:35-39 证道文字: 再次日,约翰同两个门徒站在那里。他见耶稣行走,就说:‘看哪,这是神的羔羊!’两个门徒听见他的话,就跟从了耶稣。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他们说:‘拉比,在哪里住?’耶稣说:‘你们来看。’他们就去看他在哪里住,这一天便与他同住。那时约有申正了。”(约1:35-39) 一、除去世人的罪孽 施洗约翰第一次介绍耶稣是在约翰福音1章29节,“次日,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第二次介绍耶稣是在1章36节。从此,约翰的两个门徒就跟从了耶稣,也就是约翰的两个学生离开了他。他们两个为什么要跟从耶稣呢?因为耶稣是神的独生爱子,是唯一能够除去世人罪孽的神的羔羊。所以这两个门徒听了约翰的话,就跟随了耶稣。 耶稣基督这时知道有人跟在他的身后,就转过身来,问他们要什么。他们回答说,拉比在哪里住啊?这两个门徒的回答是什么意思呢?当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通常会用两种方式保持联系,交换电话号码或者加一下微信。而那个时代的方式是问在哪里住。接下来耶稣说:“你们来看”。这里有两个动词,一个是“来”,一个是“看”。耶稣并没有描述他住在哪里。圣经记载过耶稣描述自己住的地方,“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路9:58) 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要做王,如果是,他会有富丽堂皇的宫殿。耶稣说:你们来看,我在这个世界没有地方。尽管主创造万有,创造了天地,这一切都属于他,但是,作为神的儿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却不要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他只要把生命之道赐给我们,让我们在主再来执行审判的时候能够复活,能够进入到神的国度。 接下来,在这一天,这两个门徒便与主同住,那时约有申正,就是下午四点钟。两个门徒抛开所有,跟随了这位满有慈悲和怜悯,满有恩惠的主耶稣基督。 大家今天之所以到教会做礼拜,是因为我们要将一切的荣耀、感谢和赞美归给这位创造我们、赐我们生命又保守我们,赐给我们喜乐和平安的主,是因为要来跟从他。我们不信别的,只信耶稣基督,是因为主耶稣不仅仅创造天地万物,赐给我们复活的生命,还挪去世人的罪孽。我们唯独信主,而不是信其他的宗教,也不信宗教的领袖,因为只有主耶稣基督方可除去世人的罪孽。 有的人可能会想,我没有偷盗,也没有抢劫,更没有杀人,怎么就成了罪人呢?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大多时候只爱自己的父母和儿女。耶稣基督诫命律法的总纲是要爱神,还要爱人如己。所以,自私就是罪。因为主知道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自私,所以告诉我们要投靠到神这里来,因为神要挪去我们的罪,就是我们由里到外,一切隐而未现的罪。 “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太26:27-28)耶稣基督设立了圣餐,这约是我们今天不相信别的,单一只相信基督耶稣,信他是神的独生爱子,信他得永生。我们单一地相信他,他便使我们的罪孽得赦。 其他的宗教和信仰是让人靠捐钱、烧香、修行、辟谷或积功德的方式来换取其实靠此根本得不着的永生之道。救主基督耶稣没有将这样的重担加在我们身上,而是要我们口里承认、心里相信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就可以称义、得永生。“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经上说:‘凡信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罗10:9-11)让我们把里面的自私都拿出来,叫主耶稣基督住在心里,由主来掌王权,叫我们成为新造的人,讨神的喜悦。 二、眷顾我们的需要 “耶稣上了船,渡过海,来到自己的城里。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有几个文士心里说:‘这个人说僭妄的话了。’耶稣知道他们的心意,就说:‘你们为什么心里怀着恶念呢?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起来,回家去了。”(太9:1-7)我们今天得永恒的生命不是靠着所谓的功德或修行,靠的是主耶稣基督,靠的是他的慈悲、怜悯和他的大能。 耶稣转过身来,问约翰的两个门徒要什么,这是在告诉我们,耶稣基督很关注我们人的需要。圣经里记录的耶稣基督的第一个神迹是水变酒。“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了如今!’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约2:1-11) “耶稣说:‘母亲,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耶稣基督这句话不是否认马利亚是他的母亲,而是强调神的时候还没有到,就是他将在十字架被钉,要因着他手中所做的工作让众人能够见到神的荣耀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是主耶稣还是看顾人的需要,所以行了这第一件神迹。 管筵席的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了如今!”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般来说筵席上的人都是先喝好酒,喝到后面舌头也麻了,已经品不出酒的好坏了,这时候好酒劣酒就无关紧要了。而主耶稣基督体恤人的需要,尽管他说时候还没有到,但是仍然愿意因着我们的缺乏帮助我们。耶稣基督眷顾我们属灵的生命,也眷顾我们生活的需要,他会给我们最好的。他体恤我们,怜悯我们,眷顾我们。 三、赐下永生之道 耶稣基督对他们说:“你们跟从我,是为了要什么呢?”我们跟从主到底为了要什么呢?想要今天中午有饭吃吗?这问题自己就可以解决。我们跟随主,是因为主挪去我们的罪,是因为他创造天地万物,是因为他满有怜悯,是因为跟随他的人都能够得到永生。这是我们跟随他的重要的目的,因为主将生命之道赐给我们。 “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约壹1:1)耶稣基督受伤的手和肋旁,多玛曾经摸过,先贤们曾经为我们做了美好的见证。保罗也看到过主。在捉拿基督徒的路上,复活的基督忽然向他显现,保罗多次作过见证。彼得也作过很多见证。耶稣基督问施洗约翰的两个门徒“你们要什么”,同样也是在问今天的我们,我们要明白来到神的面前要得什么。我们求主与我们同在,赐给我们喜乐、平安,还把我们的家人也摆在神的面前,求神怜悯、眷顾。我们的儿孙、亲戚在高考、中考也可以求他怜悯加添力量。这一切都可以在神面前求,也都是对的,但我们更当求生命之道。论到这生命之道,约翰告诉我们:“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 我们要来到主面前,第一,因为他挪去我们的罪。第二,主看顾我们的缺乏。在我们还是肉身的时候就体恤我们,怜悯、帮助、搭救我们。第三,为要得永生之道。主说,他心里柔和谦卑,当负他的轭,学他的样式,这样,我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我们有了永生之道就能安息在神的面前,就有平安,有喜乐。 耶稣问施洗约翰的两个门徒要什么,他们说:“拉比,你住在哪儿?”这话的意思是“我们要到你住的地方与你同住”。那一天他们就与主住在了一起。耶稣基督说“你们来看”,看一看耶稣基督是住在金碧辉煌的皇宫里,还是住在装修好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里。主耶稣告诉他们,“我除了把平安赐给你们,还要赐给你们永生之道。在我这里你们所能看到的是神的荣耀、荣美,而不是别的。” “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14:27)“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因主胜了世界,我们就有得救的指望、盼望,会有永生临到我们。 让我们同这两个门徒一样,一起来看,也一起与主同住,经历这个世界的熬炼,并且能够得胜。这是耶稣基督叫我们来到他面前的重要原因。耶稣基督说,“你们不单要来,还要看。”看什么?看藉着主耶稣基督显明的神的荣耀和他丰盛的慈爱,以及他对世人的拯救,看神胜过世界的大能。 感谢赞美我们的主!藉着这段经文让我们明白,今天我们来到神的面前,是因为他挪去我们的罪、看顾我们的软弱,将生命之道赐给我们。也因为他叫我们来看,耶稣基督已胜过世界,我们有了得救的指望和盼望。所以,我们当刚强壮胆,在这个世界上作美好的见证,等候主耶稣基督的再来。阿们!
证道经文:马可福音6:45-52 证道文字: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内平安!感谢主的恩典,让我们可以一同分享经上的话语。马可福音6章45-52节记载了一个神迹——主耶稣在海面上行走。在主耶稣行这个神迹之前有两件重要的事情:施洗约翰殉道和主耶稣行五饼二鱼的神迹。五饼二鱼的神迹彰显了主耶稣作为永生神的儿子有无限的权柄和无比的怜悯。无论我们处境如何,遭遇怎样的逼迫和苦难,主耶稣都会负我们完全的责任,使我们一无所缺,得胜有余,就如同那盛满零碎的十二个篮子。虽然门徒们经历了五饼二鱼的神迹,但是当他们看到主耶稣在海面上行走时却“以为是鬼怪”(可6:49)。今天,我们将从初心、信心和本心三个方面来分享主耶稣在海面上行走这个神迹。 一、初心 相信很多弟兄姊妹最初信主的时候都有一个美好的见证,如今我们是否还记得这份跟随主的初心呢? 2000年我母亲来北京看我,当她了解到我四年都没有进教堂的时候,她说:“还记得你小时候害的那场大病吗?”那时,我进食之后常常呕吐,两年之内遍访了县城里的中医和西医,却依然无药可救。有次针灸之后我似乎有些好转,全家人为了庆祝就包饺子吃,结果我吃完再一次呕吐。母亲带着全家人一起跪下来为我祷告,从那以后,这个病从我身上消失了,全家人都见证了这个蒙恩得救的奇迹。人就是这么健忘,常常忘记神给予我们的恩典和怜悯。 回到今天选取的经文,在行完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先渡到那边伯赛大去,等他叫众人散开。他既辞别了他们,就往山上去祷告。到了晚上,船在海中,耶稣独自在岸上,看见门徒因风不顺,摇橹甚苦,夜里约有四更天,就在海面上走,往他们那里去,意思要走过他们去。但门徒看见他在海面上走,以为是鬼怪,就喊叫起来,因为他们都看见了他,且甚惊慌。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于是到他们那里上了船,风就住了,他们心里十分惊奇。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那分饼的事,心里还是愚顽。”(可6:45-52) 藉着这个神迹,主耶稣要让门徒们明白,他是天地万物的掌管者,是值得他们信靠的救主。作为神的儿女,我们无助时有主扶持,忧伤时有主安慰,胆怯时有主加添心力。祈求主保守我们,使我们常存一颗跟随主的初心。 二、信心 对观马太福音,我们还可以了解一些互补的细节。“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啊,救我!’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太14:28-31) 在路加福音的记载中,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紧接着是彼得认耶稣是基督。“耶稣自己祷告的时候,门徒也同他在那里。耶稣问他们说:‘众人说我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还有人说是古时的一个先知又活了。’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说:‘是神所立的基督。’”(路9:18-20) 仔细揣摩这两段经文,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彼得在风浪中被主耶稣拉了一把,他跌倒的信心在主耶稣那里被重新建立,又怎能不认耶稣是基督呢? 常常有慕道友问:“亚伯拉罕百岁得子是真的吗?”“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过红海是真的吗?”“童贞女马利亚由圣灵感孕是真的吗?”“耶稣从死里复活是真的吗?”“我怎能相信这些都是历史事实呢?”弟兄姊妹,我们所相信的神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神,“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 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信心究竟是建立在物质世界的信心还是建基于耶稣基督的信心。如果目光只是聚焦在神迹上,却忽略行神迹的神,那么我们的信仰状态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信耶稣只是为了在今世病得医治,渡过难关,积累财富,那么我们和那些追求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的世人有什么分别呢? 无论是五饼二鱼的神迹还是在海面上行走的神迹,主耶稣都是要让我们明白他是掌管天地万有的主宰,是我们生命的本源和依靠。我们的信心只有建立在耶稣基督这永恒的磐石上,才能抵挡撒但魔鬼一切的搅扰和攻击。如保罗所讲:“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罗8:35)“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8:37) 三、本心 约翰福音在描述了五饼二鱼和耶稣在海面上行走的神迹之后记载了主耶稣的宣告:“我就是生命的粮”(约6:35),这是主耶稣藉着神迹所要彰显的本心。 圣经讲到:“第二日,站在海那边的众人,知道那里没有别的船,只有一只小船;又知道耶稣没有同他的门徒上船,乃是门徒自己去的。然而有几只小船从提比哩亚来,靠近主祝谢后分饼给人吃的地方。众人见耶稣和门徒都不在那里,就上了船,往迦百农去找耶稣。既在海那边找着了,就对他说:‘拉比,是几时到这里来的?’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约6:22-26) 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主耶稣的讲道从来都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直击人的灵魂深处。若不用如此扎心的话语,我们能从浑浑噩噩中幡然醒悟吗? 主耶稣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约6:27)我们所信的主耶稣是天父的独生爱子,他代表着天父的能力、权柄、荣耀和智慧。“众人问他说:‘我们当行什么,才算作神的工呢?’耶稣回答说:‘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神的工。’”(约6:28-29)简而言之,就是“信耶稣是基督”(约20:31)。 “信耶稣是基督”不是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而是我们生命真实的经历。诗篇讲到:“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诗46:1)当遇到困难或身处险境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呼求主的名,寻求主的搭救和指引呢?如此,我们就不至于蹉跎度日,也不至于徒劳无功。 接着,众人说:“你行什么神迹,叫我们看见就信你?你到底作什么事呢?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如经上写着说:‘他从天上赐下粮来给他们吃。’”(约6:30-31)尽管经历了五饼二鱼的神迹,这些人依然不肯相信耶稣是基督,反而引经据典,振振有词地要求主耶稣再给他们行个神迹。从摩西五经可以知道,以色列民在旷野四十年并没有完全按照神的旨意行,纵然神从天上降吗哪喂养他们(参出16:11-31),以云柱和火柱带领他们(参出13:21-22),他们却在摩西上山领受诫命时铸造了金牛犊(参出32:1-6),还怀念埃及的肉锅(参出16:3)。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从天上来的粮不是摩西赐给你们的,乃是我父将天上来的真粮赐给你们。因为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约6:32-33)或许有人觉得这话听起来有些空洞,但这却是基督徒生命被建造的过程。每一次的感动、忏悔、倒空都是耶稣基督在我们生命中留下的记号。 “他们说:‘主啊,常将这粮赐给我们。’”(约6:34)到了此刻,他们想的依然是物质世界的食物。但是,“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只是我对你们说过,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约6:35-40) 这是主耶稣道成肉身来到我们中间的本心,也是主耶稣给所有信他之人的应许。弟兄姊妹,如果你的生命正在经历难处,或是身体的疾病,或是内心的软弱,愿你来到主耶稣的宝座前,藉着祷告向主交托,因为主的应许是他总不丢弃我们。阿们!!
证道经文:马太福音16:15-19 证道文字: 感谢诗班带领我们在主的宝座前的敬拜。从今天一直到主再临的那天,愿我们的敬拜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蒙主的悦纳。今天我们每一场敬拜都是未来在天堂敬拜的一个演练,直到我们的敬拜完全达到神的心意。 马太福音16章15-19节讲的是耶稣即将离开世界时与门徒的一段严肃的对话。耶稣“问门徒说:‘人说我人子是谁?’”(太16:13)“人”指的是门徒之外的、没有跟随耶稣的人,他们也看到了耶稣行的神迹,也有可能看到过五饼二鱼的神迹,也有可能是得到过耶稣基督医治的一些人。门徒回答:“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太16:14)这个答案并不是耶稣所想要的。于是耶稣转过来问门徒:“你们说我是谁?”(太16:15)弟兄姊妹,如果你今天回去问妻子或者孩子“你们说我是谁”?我想他们一定很惊讶。而耶稣在即将要和门徒分开时,问这些已经紧紧跟随了他三年多的门徒,他要把一个重要的使命托付给他们,那就是耶稣基督在地上的使命。 当耶稣这样发问时,门徒鸦雀无声。但彼得打破了沉默,彼得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太16:16)哈利路亚!这就是耶稣要听到的答案,这样的回答让主的心得到满足。所以耶稣对彼得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太16:17)“属血肉的”就是来自于知识,或源于文士所研究的律法。“你是有福的”表现在哪里呢?“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16:18-19)哈利路亚! 一、认识教会 问弟兄姊妹一个问题:教会到底是谁?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接受耶稣基督为个人的救主?是不是相信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是不是接受靠着天父指示的彼得对主的认识?是的。今天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灵魂就是建造在基督、永生神儿子的这个磐石上。 1.耶稣是基督 彼得在圣灵的指示下,对耶稣的认识超出了他自己的知识,超出了夫子、拉比、先知的界限。他直接说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意思是耶稣就是弥赛亚,就是天国的君王。所以我们对耶稣的认识,一个教会对耶稣的认识,一定是超越知识、超越文士和律法师的研究、超越地域文化的,是圣灵在教会里面,在我们每个人内心当中不断地引导我们去认识耶稣基督、认识永生神的儿子。因此耶稣对彼得说“你是有福的”。今天接受耶稣基督是个人救主的我们都是有福的,因为我们脱离了死亡,脱离了世界,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主从万人中挑选出来的,就像耶稣挑选门徒一样。 2.教会的含义 在主的面前教会是什么呢?教会是盐,教会是光,教会也是神单独挑选出来的。圣经中也说,教会是新酒。马太福音9章17节说:“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也谈到教会是新布,“没有人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太9:16)。同时,教会还是新妇,是贞洁的童女。在哥林多后书11章2节,保罗说:“因为我曾把你们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弟兄姊妹,当我们接受耶稣基督为个人的救主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不再一样。虽然还生活在世俗当中,但是我们内在的生命不再一样。教会还是什么呢?教会还是无酵饼。哥林多前书5章7节说:“你们既是无酵的面,应当把旧酵除净,好使你们成为新团”。弟兄姊妹,圣经中谈到的教会,除了是盐、是光,还是新面、新酒、新布,这里都带了一个“新”字,说明与旧的是有分别的。彼得在谈到教会的时候,他说:“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如此我们就知道,教会一定是新的。 让我们回到旧约时代看亚伯拉罕的献祭。神呼召亚伯拉罕,要他把独生的爱子以撒作为幡祭献上。正当他献祭的时候神阻止了他,这时有一只公羊,两角扣在稠密的小树中,然后亚伯拉罕就取了那只公羊代替了自己的爱子,把它杀了献为幡祭(参创22:13-14)。后来摩西带领以色列民离开埃及,在旷野的时候,神正式为他们颁布了献祭的条例。献祭的条例规定要从神所分别出来指示为圣洁的动物当中,如羊或牛,或者是斑鸠、雏鸽,挑选出来作为幡祭献给神。弟兄姊妹,当祭物被挑出来要作为幡祭的时候,不是立即就献的,是要把挑出来的羊、牛等先养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祭司要不断地检查这只羊或牛作为燔祭献给神是不是合格。比如要看它的耳朵、蹄子,最后检测确实没有问题,才会把它献给神。 弟兄姊妹,教会是耶稣基督用他的宝血从万民当中赎买出来归在他名下的,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所以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移动的教会。教会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人多聚在一起是大教会,人少聚在一起是小教会。如果一家两三个人聚在一起,主说他就与我们同在,那么同样也是一个教会。保罗说:“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林前6:19) 二、认识我们自己 耶稣基督把我们挑选出来成为神的教会后,就单独训练我们。每一次敬拜、祷告和每一天圣洁的生活都是在训练我们,等到基督再来的时候,我们就如同那五个聪明的童女一样,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这才是我们的终点。所以保罗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提后4:7-8)。弟兄姊妹,我们一生都是向着这个目标在奔跑。 我小时候在农村,麦子成熟后收获的麦粒中带着沙子和泥土,要经过多次淘洗,然后把淘好的麦子铺在白纸上晾干,再次把残留的沙子挑出去,然后才可以把麦子磨成面粉。如同被挑选出来的麦粒一样,我们每个人在神的眼中都是被精挑细选出来的。不要轻看基督徒的身份,我们的生命、灵魂在耶稣基督的眼中都是单挑出来的,被神的话训练,被圣灵训练,经过我们的祷告,不断地和神的话语磨合,和神的关系磨合,直到我们这个房子完完全全、稳稳固固地建造在基督的磐石上,长成有耶稣基督身量,荣耀耶稣基督神儿子的名。 三、教会的建造 1.教会的根基是基督 耶稣托付彼得说要把教会建造在这个磐石上。今天,我们每一个认耶稣是基督永生神儿子的人也同样要把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那教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第一,教会是耶稣自己的样子。因为教会是建造在耶稣基督的磐石上,我们的样子也要像耶稣一样。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安息就是喜乐和平安。当我们心里有属天的喜乐、平安、柔和、谦卑,就得享安息。柔和谦卑与骄傲自满刚好是相对的。我们学像耶稣基督,教会学像耶稣基督,就要用主的话语和主的生命来剔除里面一切的自满、骄傲、打算,所有的一切都卸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下。 第二,教会是神儿女的样子。“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约壹3:1)那么,神的儿女到底是什么呢?“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约壹3:2)“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林前15:50)这些表述都是说我们基督徒现在带着肉身,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主,到主显现的时候和他完全一样。所以“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约壹3:3)。像他就是指像基督,像永生神的儿子圣洁一样,我们现在在地上生活的样式也要圣洁,要与世界有分别。今天,我们的心里边常常是纷乱的,神的话进不到心里,祷告跪不下来,读经读不下去,因为心里满了世界。 第三,教会是天上国民的样子。我们现在在地上的样子就应该是将来天上国民的样子。“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腓3:20)我们要等候耶稣基督,等候永生神的儿子。他要叫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他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弟兄姊妹,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如今这样衰老,满头白发,身体又有病的人,未来却要和主耶稣荣耀的身体相似?耶稣给我们一个非常大的应许,就是宝血十字架的应许。耶稣基督第一次道成肉身救我们的灵魂,把我们从罪中救出来;第二次的降临是要改变我们这必朽坏的身体,让我们成为和他荣耀的身体相似的那个样子。到那时候我们会非常年轻、美丽,不再有惧怕,不再有悲哀、眼泪和哭泣,只有喜乐和平安,只有对神的敬拜和感恩。 我举正反两个例子。正面的例子是好的教会必然是遵守主道的教会。弟兄姊妹,我们的言语行为、思想意念在主面前毫无隐藏,我们要从属世的经过包装的虚假外表中剥离出来。主看我们的内心,也看我们的行为。雅各说:“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参雅2:20)。所以圣灵对一个被提的、荣耀主名的教会说:“我知道你的行为,你略有一点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没有弃绝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启3:8)“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试炼。我必快来,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夺去你的冠冕。”(启3:10-11)谁能夺你的冠冕?魔鬼撒但。所以我们不要活在骄傲之中,一旦骄傲,冠冕就被魔鬼撒但夺走了,要一直谦卑,像耶稣基督一样谦卑。 与此相反,对于一个自满富足的教会,如同圣灵对老底嘉教会所说:“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启3:15-16)因为“你(老底嘉教会)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启3:17)。圣经对老底嘉的教诲就是这样的斥责。弟兄姊妹,我们一定要在主面前谦卑、悔改,成为圣洁,学习耶稣基督的样子,让我们的生命稳固地建造在基督的磐石上,直到长成满有耶稣基督的身量为止。 2.如何建造 耶稣说:“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太7:24)磐石就是耶稣基督永生生命的真理,我们要在主面前祷告,要经常来到主的面前认罪悔改,打开心门,求主照亮我们心中的每一个角落。耶稣还说:“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太7:26)我们个人所认为的东西:美好的世界、金钱、权力等等,这些都是沙土。如果没有按照耶稣基督教导的方式去生活,就是将房子盖在沙土上,这样的房子也不会存得住。没有谦卑和顺服生命的基督徒,当遇到环境和困苦患难的时候,一定无法遇见神。“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林前3:11-13)。 虽然都在磐石上建造,但建造房屋的材料不一样。有人用金银宝石建造,有人用草木禾秸建造。金银宝石,就是用祷告和悔改。草木禾秸,就是虚假、懒惰、不顺服。金银宝石建造的工程与草木禾秸建造的工程是不一样的,前者在试炼面前能够存留,后者则无法存留。 3.用祷告建造 如何在磐石上建造,是指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要在主面前做的最重要的功课就是能够静下心来把时间奉献给主,好好地在主面前祷告和读经。 有一位神的仆人,他在劝勉教会时说要以各样的方式在圣灵中祈祷,保持警醒,要为所有属神的子民祈祷。下面我简要地读给大家: “不要有任何力量导致你不祷告,任何让你远离祷告的东西都不是从神来的。当你成功的时候要祷告,当你失败时更要祷告;当你累了要祷告,当你精神好的时候要祷告;当你快乐时祷告,当你难受时祷告;如果你生活在圣洁中请祷告,当你被罪缠裹的时候仍要祷告;当你被嘲笑时祷告,当你被爱时要祷告;当你计划祷告时,请在到达你计划祷告的时间之前开始祷告。在你祷告的时间,你要祷告,在你祷告时间之前你要祷告,在你祷告时间之后你要祷告。无论是在你的祷告的时间,还是在你祷告的时间之外,神都会听到你所有的祷告,他会听到。当你在闹钟前醒来时祷告,当你在闹钟响起后醒来,不要内疚,仍然祷告,无论得时不得时都要祷告。不要只谈论祷告,不要只是计划祷告,不要只是希望祷告,现在开始祷告,每天要祷告,在你的日程安排和你的日程安排之外要祷告。神远离不祷告的人,他要亲近常常祷告的人,没有什么是不祷告的借口,不是你的罪,不是你的失败,不是你的跌倒,不是你的错误,不是你的内疚,也不是你的痛苦,不是你的眼力,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信息——祷告。祷告将神带到你身边,祷告洁净你,祷告带来饶恕,祷告带来力量,祷告带来突破,祷告带来医治,祷告带来神机,祷告带来恩惠,祷告让你发声,祷告让你在地如在天。祷告是你与神同在,与神同行,祷告是旅程的燃料,祷告是战胜诱惑的力量。通过祷告你在活着,通过祷告你得到支持,通过祷告你进入天国——我们永恒神的家。弟兄们,只要有祷告的呼召,请留心。当人们聚在一起祈祷时,请在场;当人们谈论祷告时,请竖起耳朵;当有机会祷告时,不要为自己找借口,这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你要与祷告的人在一起,不要等待有动力才去祷告,祷告给你动力去祷告。 “一天一周不祷告,最终会让你软弱,你不要想要去祷告,而是你需要祷告;在别人祷告的时候祷告,在没有人祷告的时候你也要祷告;有需要的时候祷告,没有需要的时候也祷告;你可能会忘记吃饭或者喝水,但永远不要忘记祷告。” 愿神祝福听他话语并遵行的人,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