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基本要道丨第七单元 第1天 什么是教会?
经文
又将万有服在他的脚下,使他为教会作万有之首。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以弗所书1:22-23
文字内容
各位慕道朋友们,主内平安,欢迎来到海淀堂线上“基本要道”栏目。当我们一起学习了生命改变这个主题后,我想问你三个问题:1.你曾经经历过上帝爱的安慰吗?肯定有。《约翰壹书》 3:1提醒我们“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 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2.你曾经得到过在圣灵里的交通、团契或友谊吗? 是的。《加拉太书》4:6 告诉我们“你们既为儿子, 神就差他儿子的灵进入你们的心,呼叫:‘阿爸,父!’”3.你有这些经验和能力,有没有想分享你的爱心呢?你肯定能做到。《约翰壹书》4:19说 “我们爱,因为 神先爱我们。”神的儿女通过在教会里、在团契中彼此安慰、劝勉、交通和分享,实践彼此相爱的命令。这种活在爱中的生活,是多么地美好,我想你一定很想过这种彼此有心灵交通和分享的生活。这一单元我们就通过探讨“教会是什么”这个话题来去了解。
提到“教会”,许多人认为教会就是教堂。其实这并不是圣经上讲的教会。圣经说:“…… 神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徒 20:28)“……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 神”(启 5:9)。也就是说,主耶稣用他的宝血从各地方召(即“买”或“救赎”之意)了人来,组成教会。因此,教会不单有看得见的建筑物——教堂,更是指有基督生命的人群——基督徒,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敬拜神。教会是由蒙神选召,蒙主耶稣用宝血所救赎的人组成的团体。教会是神的家(提前3:15),是基督的身体,正如《以弗所书》1:22-23说:“又将万有服在他的脚下,使他为教会作万有之首。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由此我们可知,教会唯一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根基。(林前3:11)
教会的定义和意义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它的产生与一般的社团也不一样。联系《圣经》我们可知,教会是如何产生的。旧约圣经叙述神拣选以色列民族,并称他们是“ 神从地上的万民中特选出来的子民”(申4:20),又说他们是“归 神为圣,与万民有分别的子民”(利 20:26),“不列在万民中的独居的民”(民23:9)。这就是教会的影像。从神的拣选工作来看,这时可说是教会的预表时期,它只局限于一个民族和区域。到了新约,主耶稣在世传道时,选召了一些门徒来跟随他,作为属灵的团体(约15:19),宣传天国的福音,这是建设教会的先声,也是教会的雏形。主耶稣复活升天后,赐下圣灵给他的门徒,他们大得能力,不畏艰难地积极传扬真道,福音传到各地,吸引了各民族的人归入主耶稣的名下;五旬节圣灵降临,教会正式诞生并开始建立,教会的意义开始体现出来,各种阶层、种族的人因神的爱而成为一家人。
广义的教会包含所有那些与耶稣基督建立了个人关系的人。《哥林多前书》12:13-14说,“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身子原不是一个肢体,乃是许多肢体。”我们看到任何相信的人就是基督肢体的一部分。真正的神的教会不是指教堂建筑或哪个教派。“…… 神的教会,就是在耶稣基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林前1:2)。简单地来说,组成教会的那一班人都是因信耶稣得救的人。教会是那些通过信耶稣基督而接受了救恩的人的组合,是一个生命组织。
狭义上的教会又有各个地方教会。在《加拉太书》1:1-2有描写:“作使徒的保罗……和一切与我同在的众弟兄,写信给加拉太的各教会。”有加拉太、以弗所、哥林多、腓立比的各教会、有北京的各教会、有海淀教会等等。综合以上我们可知,神的教会是独一的,无论在哪个地方,只要是同拜一神,同有一主,同受一灵,同有一信,同受一洗,就是基督的独一身体中的肢体。基督只有一个身体,普世的教会只有一个,她可能有很多的缩影,以很多地方教会的方式体现,但只有一个教会。
各位慕道朋友,耶稣基督以人的样子来到我们中间,进入我们的世界,通过他在十字架上牺牲的死显明了神的大爱。在他复活升天之后,五旬节圣灵降临,教会诞生了。从此,耶稣基督通过他已经救赎的那些人,继续他在世上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作工,持续地招聚属神的子民,教会成为圣灵的殿,彰显神的爱、为神作见证。说到这里,你可以再次想想开头我问你的三个问题——1.你曾经经历过上帝爱的安慰吗?2.你曾经得到过在圣灵里的交通、团契或友谊吗?3.你有这些经验和能力,有没有想分享你的爱心呢?仔细思考你会发现,在教会里的相互的爱的关系不仅仅是人的力量和决定,而是完全需要依靠从神而来的力量。教会里不但有神,还有人。而人是有罪、有限和不完全的,所以地上的有形的教会有其不完美之处,对教会要有正确认识和看待,人来到教会是为敬拜神,服侍神,需要仰望神、依靠神;另一方面,教会因为有神,就有超越的一面,有神的爱和安慰。这就是我今天跟你分享的,这样你是不是对教会有初步了解呢。明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教会的目的是什么”,让我们下期见。
基本要道丨第七单元 第2天 教会的目的是是什么?
经文
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使徒行传2:42
文字内容
各位慕道朋友们,主内平安,欢迎来到海淀堂线上“基本要道”栏目。上一课,我们简单了解了“什么是教会”。教会就是蒙神选召,蒙主耶稣用宝血所救赎的人的集合。那今天我们要来探讨教会的目的是什么?教会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教会的性质和使命
我们知道教会是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神选召出来的,团体中的人是要见证神。当人堕落离开了神,成了不认识神的人。神把教会选召出来,就用教会来作神的见证,叫其他人能通过教会认识神,藉着教会所作的见证归向神。《彼得前书》2:9 说“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 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这节经文清楚有力地说出了教会的性质和使命——教会见证神的大能,领人来归向主,又造就人追求像主。因此,教会就好像灯台,给人看见亮光,脱离黑暗的死荫。
教会的目的和意义
在《使徒行传》2:42提到初期教会“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根据这段经文,我们可知教会的目的和意义是:
1、遵守使徒的教训,教导圣经真理;
2、彼此交接、有团契生活;
3、同领主的圣餐;
4、祈祷。
首先,教会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弗2:20),这个根基就是指使徒所见证的真理和教训,这些教训成为后来教会信仰的根基。因此,教会具有使徒性,具有使徒的传承和渊源。教会的使徒性是强调真道的传承,强调真理的权威地位。教会的使徒性有三大意义:
1)它强调了教会的真理性。教会是建立在先知所预言的、使徒所见证的这本新旧约《圣经》 所启示的纯正真道的根基上。教会要教导圣经真理,以此建立我们信仰的根基。这样,“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 (弗4:14)。
2)它强调了教会的生命性。重生彼得的这一位圣灵,也是重生了我们的圣灵;内住在初期使徒教会中的圣灵,也是内住在历世历代神的教会中的同一位圣灵;我们与彼得等使徒们拥有同一个生命,但这个生命的传承不是经由肉体的血缘的遗传,乃是出于圣灵。
3)它强调了教会的使命性。神赐给使徒们的使命也是赐给我们的,使徒们为死里复活的基督作见证,今日我们也是为死里复活的基督作见证,圣灵赐给一切顺从之人就是为基督作见证的(徒 5:32)。神建立教会的目的就是为死里复活的基督作见证。历世历代的源自使徒的正统教会正是为死里复活的基督作见证而存在的。使命的一致性体现了教会使徒性的传承。
使徒性强调了教会的正统性与权威性,而这正统的权威是建基在这三大原则中:真理、生命、使命。
其次,教会是团契、灵里交通、分享的地方,在这里基督徒团结友爱,灵里有交通,彼此相爱(约壹3:11),互相恭敬(罗12:10),彼此劝戒(罗15:14),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弗4:32),相互鼓励、互相建立(帖前5:11),分享神的恩惠,分享神的荣耀,分享神的性情等等。教会是在团契中灵命成长,彼此鼓励、帮扶(来10:24)。在团契中相契相交,基督就在我们中间(太18:20)。在团契中一起祷告,产生极大的力量。(太18:19)团契生活是教会在对这个世界作见证(约17:21)。
第三,教会是基督徒同领圣餐的地方,记念基督为我们受难和流血(林前11:23-26)。加入教会的人需要接受洗礼、圣餐礼。接受洗礼,表明接受主的人是与主同死,同埋葬,同复活,一举一动有新的样式(罗6:3-6)。圣餐礼就是《使徒行传》所记的“擘饼”,每个基督徒必须要守主的晚餐。圣餐礼的最重要目的是记念主为我们牺牲。是为了记念主的受死(太26:26-28)。这也是主耶稣留下来的吩咐(路22:19,林前11:23)。不但是为记念主,也是为了促进彼此之间灵性上的交通。这两个圣礼,直到今日,仍是全世界教会的基本圣礼。我们在下一单元时会详细分享。
最后,教会的目的是祷告敬拜神。第五单元时我们学习了祷告。在这里我们再次提到,初期基督徒的重要灵性经验,就是人人都祷告,这成为他们敬拜神的方式,既有个人私下的祈祷,又有众人聚会时的公祷,圣殿里的祈祷和家中的祷告已成为全体信徒的习惯。当年的使徒们和信主的人同心合意专心恒切祷告(徒1:14)。建立教会的工作虽然离不开讲道,查经,牧养,以及其它许多事务工作上的侍奉;但是,每天在祷告中赞美神,在困难中仰望主,在同心合意祈祷中敬拜神,这样,弟兄姊妹就有能力去兴旺福音,建立教会,神就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徒2:47)。
教会的属灵的标记
各位慕道朋友们,通过以上了解教会的目的,我们也能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会,教会必须有其属灵标记,才确立教会存在的意义。真正的教会要具有:
1、正确地传讲真道。教会是真理的柱石,高举真理。这是教会最基本的标记,也是教会的主要任务。“这家就是永生 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 3:15)
2、正确地施行圣礼.(太28:19)教会有两大圣礼——洗礼和圣餐礼。
3、执行教会纪律。教会开始的时候组织是简单的,后来教会人数加多,事务繁多,教会需要有管理制度和纪律原则,为的是更好地传福音(提前3:1-13)。
这就是我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分享的。有的人心里也许会有疑问“我自己一个人信主不好吗,为什么要加入教会呢?”我们下期详细来看。让我们下期见。
基本要道丨第七单元 第3天 为什么我要加入教会
经文
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罗马书12:4-5
文字内容
各位慕道朋友们,主内平安,欢迎来到海淀堂线上“基本要道”栏目。前两次我们分享了“什么是教会”以及“教会的目的是什么”,有人也许会想,信主是我个人与神的关系,为什么我要加入教会呢?我自己一个人信主可以吗?教会与我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为什么我要加入教会”这个话题。
基督徒到了教堂见面时常常会说:“感谢神,我们是一家人”。从中我们就知道,教会就像一个家庭,每个人像亲人一样。大家清楚,一个婴孩出生后,自然就成为人类大家庭的一分子。但婴孩仍需要属于某个家庭,被喂养照顾而健康地成长。加入教会也是这样——当我们重生后,你就自然成为神家的一分子,但是你也要委身一间教会,成为教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以至于让你可以更好成长。虽然你与神的关系是个人的,神却从来没有想让这关系仅仅是私人的、隐秘的。在教会里,你和其他信主的人被连结在一起,成为一个蒙福的群体。正如《罗马书》12:5“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教会是一个身体,不是一栋建筑物;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不是一个组织。身体器官发挥功用,就需要与身体连结,对于作为基督身体一部分的你也是如此。我想有以下几个理由使你要加入教会:
1.参与聚会。加入教会我们可以共同敬拜,参与聚会,学习圣经。通过崇拜一起荣耀神,神喜悦我们同来敬拜他;我们也可以一起学习神的话语,教会提供了不断的圣经学习,这通常是通过小组查经、团契学习、牧师分享等方式进行;弟兄姐妹在你的信仰旅途中可以鼓励你,回应你的属灵难题,而且在艰难时刻支持你。《希伯来书》10:25“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我们是教会的一员,我们是基督身体上的一部分,身体每一部分都能从整体找到本身的意义。但如果我们像一只被割下来的手指或脚趾那样,就不会再有什么价值了。大家知道,一个器官与身体分离,就会慢慢萎缩丧失功能。当我们不再加入教会,不再参与聚会,我们就没有生命血脉,我们的属灵生命也会枯萎。
2.奉献和服侍。作为基督身体的成员,我们是他的手、他的脚、他的眼,他的心,他透过我们在世上做工。我们各人都有所要作出的奉献。《罗马书》12:1“所以弟兄们,我以 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 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不仅在教会得到支持与鼓励,我们获得服侍的机会;我们不只是接受也要付出。当我们与其他信徒彼此认识交通时,我们知道他们什么时候需要支持和祈祷,我们可以介入,以实际可行的方法去帮助,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侍。《以弗所书》6:7“甘心侍奉,好像服侍主,不像服侍人。”
3.加入小组或团契。我们被造是要活在群体中,与人交往、建立关系,我们没有人能单靠自己成就神的目的。一旦关系成长,友谊形成,就会有人鼓励你,必要的时候也会责备你、提醒你,而且与你同喜同悲。这一切都是在小组和团契中可以找到的,找到祈祷、交谈和信任的伙伴。教会是我们学习在神的家中与人相处的课堂,学习不自私、对人有同情心,去实践彼此相爱的命令。作为一个参与其中的一员,你在此学习关心别人以及与人分享经验。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分享他的荣耀。当我们不常参加聚会时,不与其他肢体联系,不再关心团契生活,我们的灵命开始软弱,我们的生命状态就在走下坡路。神教导的团契相交是我们彼此委身,正如我们对耶稣的委身一般。《约翰壹书》3:16“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神期待的就是你以这种牺牲的爱来爱彼此,愿意以耶稣爱你的方式去爱其他的人。
4.发现并操练恩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角色,正如圣经说“只是各人领受 神的恩赐,一个是这样,一个是那样” (林前7:7)。在神的家中,你参与服侍和一些教会事工,是神给了你恩赐去做的,为的是“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4:12)。神使各人有不同的才干恩赐和能力,为要使整个教会都得益处。当你加入教会,神把你摆在你现在的团契当中,让你去发现、发展并使用你的恩赐,我们“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林前14:12)。
5.灵命成长丰盛。单单参加崇拜聚会或作个被动的旁观者,我们很难长大成熟。只有积极参加教会生活,灵命才会增长。教会中每一个人都各按其职、各尽所能,彼此相助,教会便在爱中建立起来,并且渐渐长大。在教会里每个人都是相互有关系的。神要我们彼此相爱、彼此代求、彼此劝勉、彼此接纳,彼此尊重、背负彼此的重担、彼此饶恕等,这些都是我们灵命成长的开始。我想没有人能免于受试探,在某种环境下,你我都会犯罪,所以神给每个人有责任去相互帮助、提醒,同走生命路。圣经中提到,我们要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当我们彼此有责任去相互关心时,我们的灵命也在不断丰盛。
各位慕道朋友,基督徒的生命不只是委身基督,也包括委身于其他的肢体。跟随基督不单单是相信,也是归属,我们是他身体——教会的一员。我们每人都是基督身体上的一部分。我们被放在一起、连结在一起、一起被建立、互相为肢体,我们不是独自一人。加入教会我们一起敬拜神、注目仰望神;以奉献和服侍回应神的恩典;团契相交帮助面对人生难题;圣经学习坚固信心;服侍让你发掘才能、奉献自己;传福音使你完成使命。我想你可以通过学习,预备自己来加入教会、加入团契。这就是我今天要和你分享的。明天带你了解一点教会历史。让我们下期见。
基本要道丨第七单元 第4天 带你了解一点教会历史
经文
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 神。——歌罗西书3:16
文字内容
各位慕道朋友们,主内平安,欢迎来到海淀堂线上“基本要道”栏目。前三次课程我们已经对关于“教会是什么”这个主题有了一些分享和探讨。今天我要带你了解一点教会历史,让你对教会有多一些认识。
教会是神的儿女、蒙召的子民所组成的团体,是敬拜神的所在,是基督的身体,在圣灵中的团契。教会历史就是这些人的故事,就是他们在历史的时空中如何了解和实践自己的信仰及生活。教会历史是神救赎历史的一部分,神是历史的主角。两千多年教会历史见证着神的信实和慈爱,每个时代神都会兴起忠心又良善的仆人,洁净教会,兴旺福音。过去一段时间,在跟慕道朋友交流时我发现大家对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很感兴趣,但也比较困惑。那其实我们了解一点教会历史后就清楚一些了。为了让大家有一个历史脉络,那我就按着时间顺序来分享。
教会历史的源头不得不追溯到主耶稣,教会在耶稣复活50天后五旬节圣灵降临节(徒2:1-4)正式诞生。起初信从基督的以犹太人为主,教会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基督教起初被视为犹太教的一个派别。但是,使徒们的讲道与犹太各教派的教义截然不同。他们讲耶稣是弥赛亚,已经到来并要成全律法,是死而复活的主,藉着他的宝血和身体与人另立新约。
后来基督教就从犹太教里分离出来了。五旬节后不久,教会的门就向非犹太教人打开了。传福音的腓利对撒玛利亚人宣讲基督(徒8:5),其中很多人信了基督;使徒彼得在外邦人哥尼流家中讲道,他们也接受了圣灵;先前迫害教会的扫罗成为使徒保罗;福音逐渐传遍了罗马帝国。
随后,教会也开始受到罗马帝国的逼迫。第一世纪里较严厉的逼迫,是发生在皇帝尼禄与多米田的时候。这两次的逼迫较为局部,先在罗马(彼得与保罗殉道),后在小亚细亚(约翰遭放逐)。然而到了第二世纪,逼迫就蔓延开来。到了第三世纪,逼迫就更加剧烈,皇帝戴克里先及继任的加列流带来最后的大逼迫,也是最惨重的。基督徒被排除于公职之外,教堂被摧毁,教会书籍被烧毁,基督徒遭受全面的大逼迫,严刑拷打,多人殉道。除了遭遇外面的逼迫,教会也面临内部异端的兴起。在这个时候也涌现出了许多护教者,许多信仰的勇士。在圣灵的保守和引导下,教会确认了使徒权威性,以此保证真理的传承,确立信经,订立了了圣经正典的内容和权威,以此三者为捍卫正统信仰的必需元素。
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大帝归信耶稣,是教会史上的转折点,基督教获得在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位,成为唯一合法宗教。君士坦丁之后,基督徒不再受逼迫。这段时期也有很多异教徒,改信基督教。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衰弱,教会变得强大,在东西方教会间出现了许多分歧。西方(拉丁语)教会,以罗马为中心,向所有其它教会要求使徒式的权威。罗马主教甚至开始自称为“教宗”;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方(希腊语)教会不承认这些。1054年,东西方教会出于神学理论、政治、和语言上的分歧而分裂,就有了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因为分歧而相互排斥,割断了所有联系。到2016年2月12日罗马教宗方济各和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基里尔在古巴历史性会晤。
到了中世纪,教会慢慢就开始走向顶峰,教会与国家君王的关系也密切。君王的加冕需要教宗的出席和认定。与此同时,教会领导阶层的腐败贪婪黑暗随处可见。但神在教会内部的做工并没有停止。越来越多的有能力阅读圣经的人痛感需要回归圣经,改变教会的腐败,出现了许多敬虔的信仰团体。
终于到1517年,一位名叫马丁·路德的德国修士挺身而出激起了改革教会的浪潮。路德的新教改革给中世纪画上了句号。除了路德,还有加尔文和茨温利等等人物的继续改革,虽然在神学的很多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是关于强调“圣经的权威胜于教会传统和教宗权威”,以及“罪人是藉着恩典因信而得救,不是出于善行”这两点上,他们是一致的。尽管后来天主教有一些改变和改革,并且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战争,改革仍然削弱了罗马天主教的权威,打开了通向现代的大门。
1790年至1900年,教会对传教事工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殖民地的开拓为传教打开了视野,工业化使人们从经济上资助传教成为可能。传教士去世界各地传福音,教会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
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到广州传教,这是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的开始,后来有大批的传教士远赴中国传讲福音。当十九世纪初基督新教传教士来到中国时,见罗马教会在十六世纪来华的传教士已经采用了“天主”一词以翻译God,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天主教”和“天主教会”。新教的传教士后来翻译时采用了“神”、“基督教”和“基督教会”,今天看来,这样的名称翻译,使绝大多数的人都误以为“基督教”和“天主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宗教、基督教就是和只是“基督新教”。事实上“基督教”包括: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基督新教,而“基督教会”应包括“罗马天主教会”、“东正教会”和“基督新教教会”。 今天,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为修复他们的关系做出了很多努力,在天主教和新教各派之间也是如此,教会在进行着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教会固然有很多,但只有一个福音,它是“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犹3)
各位慕道朋友,每一页的教会历史都是救恩历史的一部分,藉着教会的宣讲及生命的见证,把神的道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境况活现出来,成为一种改造生命的动力。我们从教会历史上认识到要“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歌罗西书3:16)。教会每一页的历史都是坚贞不移的基督徒用血和汗写成的。不少基督徒为了忠于神所托付的使命,不辞艰苦地将福音带到不同的地域与文化,并且在面对逼迫时,不惜将生命浇奠。他们的血像种籽一样,在不同的地区萌芽生出教会来。然而,教会也经历了多次的挫败,有时面对挑战时畏缩妥协;有时被外在的势力渗入,分化教会,使教会沦于败坏光景;有时因人的软弱,在高举教义真理时却忘记了爱心的实践,因而造成教会分裂,使神的名受到莫大的亏损。正因为教会经历过多次的挫败,我们更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教会的历史是神的信实不断展现的历史。无论在什么时代,当教会处于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神便兴起他的仆人,配合各种环境的因素,洁净教会,复兴教会,使她从颓败中起来,拓展神的国度。关于教会历史的了解我就跟你分享这么多,那我们下次就是最后一单元的课程了,我们要分享关于“洗礼”和“圣餐”的一些内容。让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