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召是为忠于基督

边瑞霞
主日证道

登录后即可观看视频

证道经文:以弗所书1:1-4

证道文字:

我们今天分享的经文是以弗所书1章1-4节。

一、背景

以弗所书是保罗四封“狱中书信”的其中一卷(《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及《腓利门书》)。相对于保罗其他的著作,以弗所书不是最长也不是最完整的,但它提供了一幅圣经全貌图:神、耶稣、圣灵、教会、救赎的途径、我们在基督里的位分、作为基督徒的行为、婚姻、家庭和属灵争战。

以弗所书不仅给当时的以弗所教会以神学和信仰实践上的指导,同时也给历代直到今天的教会以丰富的牧养,它被称为“书信中的皇后”,与歌罗西书有密切的关系(以弗所书是歌罗西书的扩充,歌罗西书是以弗所书的外溢)。歌罗西书的主题“耶稣基督的完全充足”在以弗所书中进一步展开——世间万物皆有裂痕,但一切裂痕都要因在耶稣基督里而被修复。

社会背景:以弗所这座城市在保罗时代是神秘学的中心,很多以弗所的基督徒都是从神秘学中出来的。城市里有各种神庙,其中充满了淫乱和各种罪恶。

主题与结构:以弗所书以爱开始(1:4-6),以爱结束(6:23-24)。作者阐明了耶稣基督的救赎大工对信徒群体的意义:合一。这个群体不仅指犹太民族,也包括外邦人——犹太人和外邦人已经在基督里面合二为一了,教会与教会、圣徒与圣徒,已经通过圣灵的力量在基督里合一了。

二、经文文本:神的呼召

“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写信给在以弗所的圣徒,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有忠心的人。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弗1:1-4)

经文告诉我们,写信人和收信人都已经蒙主的呼召和拣选了。

1.神对保罗的呼召。

信的开头说:“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1:1)。我们需要注意这里包含的两个重要的信息:

(1)作使徒。

首先,神对保罗的呼召是要他成为使徒。保罗在第1节介绍了自己的身份:“我是基督耶稣的使徒保罗。”神先呼召了使徒,好让更多的人成为门徒,所以有了以弗所的圣徒和今天的众多教会。

“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这句经文表达了三个意思:第一,他表明自己是属于基督的,他的生命不属自己,他为基督所有,他必须完全按照耶稣基督所要求的标准而生活;第二,他是受耶稣基督的差遣。使徒apostolos源于动词“差遣”,该词可用于军队受差遣而出征,或一个使者受本国差遣承担某种任务。保罗在这里表明的含义有他是一个受差遣担任特种任务的人——一个基督工作组的组员,此生唯以耶稣基督的使命为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第三,他的使徒权柄是耶稣基督授予的。

按照传统意义,保罗似乎不符合使徒的标准,因为使徒应当是耶稣亲自选择出来的。路加在他的福音书中记载,耶稣基督拣选十二使徒时到山上整夜不停地向神祷告,到了天亮才选出来。此刻保罗自称与十二门徒相同,因为他也是被耶稣特别拣选、呼召、差派去传福音的(参徒9:1-19)。保罗并不是自愿当使徒的,他原名扫罗,原是迫害基督徒的。教会也并没有像任命其他圣职人员那样任命他为使徒或装备他。然而,保罗真是一个使徒,因为他是耶稣在升天后特别挑选、召唤和派遣来宣讲福音的(参徒9,扫罗被光照,由迫害者转变到归信者)。

就如神学家约翰·斯托得所说:“我们既不可将保罗视为一个表达个人观点的个人,也不将他视为一位人类教师,甚至不将其看作教会最伟大的传教英雄,而是单单将其看作‘基督耶稣的使徒’。”保罗以基督为一生的事业,他脱去了过去一切世俗的显赫身份——学者、大法官、博士等。

自问思考:今天我们已经为主的门徒了,我们有否从心理上、灵性上脱去过去的一切身份标签,“将万事看作粪土,以耶稣基督为至宝”了呢?

(2)奉神旨意。

神对保罗的呼召是出于神的旨意。

保罗开宗明义地说,他是“奉神旨意”。保罗非常清楚神的旨意是至高无上的,他是奉神旨意作使徒的。在给加拉太人的信中他再次说明了这一点,他说神在他出生前就把他分别出来,以便他可以在外邦人中传讲耶稣(参加1:15-16)。保罗不断地提到是神选择了他,意在不断强调神的主权。保罗强调人得蒙被拣选成为门徒是出于神主动的爱与恩典,这个拣选是神先于人的行动,不是人做了什么而换取的。

同理,今天我们每一位基督徒都是神在基督里拣选的。神已经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作他天国的子民。我们得到的救恩,就像保罗的一样,完全是出于神至高无上的旨意。我们被呼召,就像保罗被呼召一样,完全出于神至高无上的拣选。若不是神的旨意,就不会有救恩和呼召。是神如此“爱世人”(约3:16)的。所以,在创世以前,神就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弗1:4)。

这对我们意味着:我们所有的思考必须从神的主权开始,神管理一切,是他先于我们,在我们还没有认识他的时候就定意给我们救恩,这救恩与拣选不是我们可以通过哪种途径的努力可以换取的。这是个恩典,是白白得来的。当我们保持这样的认识时,便会对我们的父神心生敬畏与感恩,便会时时刻刻让神在我们的里面作主作王了。

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凡事都可以用“奉神的心意”、“奉主耶稣的名”来形容,那么我们一定是在基督里、有忠心的圣徒了。

2.神对信徒的呼召。

关于神对信徒的呼召有两点需要我们思考:

(1)做圣徒=有忠心。

保罗在第1节说:“写信给在以弗所的圣徒,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有忠心的人。”“圣徒”和“在基督耶稣里有忠心的人”含义相同,“有忠心的”是对“圣徒”进一步的展开与定义。由此可见,神对信徒的呼召是要作圣徒和有忠心的人。

“忠心”字意为“坚定、敬业、可靠、值得信任的”,来源于希伯来词根,基本意思是“信任(一个人)”或“相信(一种说法)”。“阿们”一词的字根就是这个词的衍生词。

“圣徒”(hagiois)的字面意思是“分别出来为神所用的人”。因着在基督里的救恩,这些被分别出来的人成为圣徒——普世教会的一部分。成为圣徒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在基督耶稣里”,而非在亚当里或在以弗所的神庙里。

所以,“在基督耶稣里”打破了一切隔断的墙。尽管信徒所处的地域、文化、时代不同,但其属灵位置却是相同的——都是“在基督耶稣里”。保罗经常使用“在基督耶稣里”、“在他里面”这些短语,旨在强调基督徒生命的源头在基督里。圣徒就是在基督里有忠心的人。

(2)圣徒的工作。

关于蒙召成为圣徒的意义是什么,需要具体做什么,保罗在第2章给出了线索——一个关于福音在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产生的奇妙联结的线索。

以弗所书2章11-16说:“所以你们应当记念,你们从前按肉体是外邦人,是称为没受割礼的,这名原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称为受割礼之人所起的。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

保罗在这里非常清晰地将教会的样子刻画出来:教会应该是一个让来自不同种族、背景和文化的人彼此联结、合而为一的地方。我们继承了基督儿子的身份,同样也要继承他的事工——使人亲近神、彼此和睦。所以,凡是在基督里的,就要以基督的心为心,做好拆毁与建造的工作——拆除隔阂,建造生命。

三、“蒙召是为忠于基督”的思考

1.如何保持有忠心?

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父母都定期去教堂,他们的孩子有72%会忠实地去教堂。

如果只有父亲定期参加,55%的子女会保持忠诚。

如果母亲经常参加,15%的子女会保持忠诚。

如果父母都不定期参加,只有6%的子女会保持忠诚。

这个数据也许不能代表所有的教会,但是有一定的现实提醒:一个定期规律地参加教会敬拜的家庭更容易影响自己的家人持守信仰。

圣经案例:摩西的全家(哥哥亚伦、姐姐米利暗)都对神忠心,因此神亲自给摩西评价说:“他是在我全家尽忠的”(民12:7)。摩西在那个时代就像值得神信赖的一个管家一样。

“忠心的”品质是基督徒的一种属灵品格,是对神信仰的自然衍生与流露。

保罗在此称以弗所的信徒是“忠心的”,pistis包含有主动的意思,也有被动的意思,即“值得信赖的”。所以,基督徒的人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生:上承神的呼召做圣徒,下启人的“可信赖”原则,让圣徒的身份实实在在地落地,让神的旨意在我们这群被分别出来的人身上得以表达,正如以弗所的受书人一样,他们在肉体上住在以弗所,灵性上却是“在基督耶稣里”、“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

当代神学家斯托得对为何需要“在基督里忠心”给出了答案:“‘在基督里’就是个人要与基督紧密相连,就像树枝与葡萄树相连,肢体与身体相连,因此也与基督的子民相连。因为我们如果没有从上与头和从下与众肢体的相连,就不可能成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那么,我们的这个“身体”就是不完整的,我们就不能算为有忠心的了。

2.在基督里有忠心就有平安。

2-3节说:“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在基督里有忠心”实际上意味着得到“一切属灵上的富足”。所以,如果我们在基督耶稣里,那么“基督的丰富就是我们的丰富,基督的资源就是我们的资源,基督的义就是我们的义,基督的能力就是我们的能力。他的位置就是我们的位置:他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他所有的,就是我们所有的。他的做法就是我们的做法:他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神对人最大的目标就是让我们明白我们的身份是“在基督里的人”。“在基督里”就意味着不再受世界价值的定义,与我们的生产力、我们的权力、我们的受欢迎程度、我们的财产或我们的显赫地位不再相关。具体如何在基督里,一位牧师在接受一个访谈时给出了具体的方法。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表示了对葛培理牧师成功的肯定,问他是否期待在天堂得到巨大的奖赏,因为他在世界各地的事工影响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与生活。

葛培理牧师回答说,他不确定自己的赏赐有多少,因为唯有神是最后的审判者。但是,他确信别人会得到比他更大的赏赐。他讲到一位老姊妹。这位姊妹坚持每天祷告,现在她又正跪在地上,为她的乡村小教堂、她的家庭和她的国家祈祷。近80年来,这位姊妹都忠心信靠基督。和那位姊妹一样的人将在天上得到最大的赏赐。

在采访结束时,葛培理牧师说:“我们被召不是为了成功。我们被召是为忠心。”

有本书《eating the elephant》,书的中心思想是“每次的小步骤让我们取得持续不断的成长”。这个秘诀适用于生活的每个层面:工作、家庭以及我们的属灵生命。正所谓:“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结语&共勉

作为基督的门徒、被神拣选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双重的人生。正如保罗所牵挂着的朋友们,有在以弗所的,有在罗马的,有在哥林多的,有在歌罗西的,有在老底嘉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住所——在基督里。每一个基督徒都有一个有形的、在人世间的住所,以庇护我们有限的、不断走向衰败的肉体;同时还有一个在天国的住所——在基督里,以遮盖我们那肉眼不见的灵性生命不被世俗分化。

最后,用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的一首诗歌《不管怎样》的节选同弟兄姊妹共勉:

If you are honest and frank, people may cheat you;

Be honest and frank anyway.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People are often unreasonable, illogical and self-centered;

Forgive them anyway.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If you are kind, people may accuse you of selfish, ulterior motives;

Be kind anyway.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What you spend years building,

Someone could destroy overnight;

Build anyway.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The good you do today, people will often forget tomorrow;

Be good anyway.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d it may never be enough;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yway.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You see,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is between you and God;

It is never between you and them anyway.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神之间的事

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愿神帮助我们每一位弟兄姊妹都坚定我们在耶稣基督里的呼召,作有忠心的圣徒。阿们!

    文章信息

    作者:边瑞霞
    时间:2023年2月19日
    分类:主日证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