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你们属基督

王教佺
主日证道

登录后即可观看视频

证道经文:马可福音9:38-50

证道文字:

马可福音9章38-50节有三个方面的主题。第一,主耶稣藉着他的门徒所犯的一些错误,晓喻门徒,也晓喻今天跟随他的我们:我们信仰的底线在哪里,我们信仰最简单最基本的恪守在哪里。第二,主耶稣特别告诫我们不可因自己的言语行为绊倒人,要拒绝罪给我们带来的诱惑,守住信仰的底线。第三,主耶稣用盐的比喻告诉我们,基督徒要做信耶稣的美好见证,就当活出属灵的见证,使人和睦。

一、我们信仰的底线

相信弟兄姊妹一定有这样的思考:我能得救吗?我要怎么做才合神的心意?是不是达到六十分就能进天国呢?虽然我们不敢在神的面前祷告说只要六十分,也不愿意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信仰,但我们好像希望知道我们信仰的底线在哪里,只要不跨越、不触碰这个底线,我们就能够得救。

在这段经文中,主耶稣藉着与门徒的对话,给我们一个提醒。当时,门徒约翰向主耶稣反映一个情况,说一个人奉耶稣的名赶鬼,门徒们就禁止他,因为他没有像门徒一样跟从耶稣。经文说:“因为他不跟从我们”(可9:38)。这时候,主耶稣的回答是否定的。“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没有人奉我名行异能,反倒轻易毁谤我。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凡因你们是属基督,给你们一杯水喝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不能不得赏赐。’”(可9:39-41)从主耶稣的回应中,我们看到主耶稣对要求别人信仰耶稣的门槛很低,并且及时指出了约翰等人处理的不当。对这一事件,路加福音也有相关记载,约翰说:“因为他不与我们一同跟从你。”(路9:49)两处经文都表明,门徒们认为那个人奉耶稣的名赶鬼,却不像他们那样信仰耶稣。

这就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在今天的教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认知和学识等也不同,每个人对圣经、对信仰的理解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这些独特的观点加在一起,使我们的团契生活变得非常丰富。这位弟兄有这样的亮光,那位姊妹有那样的理解,这是我们之间的差异。虽然这些差异值得谨慎,我们也许会因此犯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但我们更应该看到主耶稣的提醒:不能把我们对信仰生活的理解和表达强求于他人,不要像主耶稣的门徒那样禁止别人,好像自己对圣经、对信仰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才是完全正确的。

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有的人侧重于祷告,有的人侧重于读经,还有的人侧重于做见证、作光作盐、广传福音……弟兄姊妹对信仰生活有着不同的侧重和理解。甚至同是祷告,弟兄姊妹各自的理解也不同。事实上,我们会发现那些真正成熟的属灵前辈们,他们绝不会把自己的祷告生活、读经生活的方式强加给我们,因为那些要求是他们对于自己的。由此可见,我们神的儿女,信仰生活在大方向上是清楚的、合一的、一致的就可以了,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亮光和不同的表达。

但在这里,约翰等人犯了一个错误,希望那个赶鬼的人应该像门徒一样跟着耶稣,因为那时候耶稣还活着。当时耶稣就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他们认为:你既然奉耶稣基督的名赶鬼,为什么不像我们这十二个门徒一样来服侍耶稣,跟从耶稣呢?可是主耶稣对此的回答是否定的。“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没有人奉我名行异能,反倒轻易毁谤我。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凡因你们是属基督,给你们一杯水喝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不能不得赏赐。’”(可9:39-41)主耶稣对待他所拣选、所认可的,能够与他一起在天国里同在的人的门槛似乎很低,只要他不抵挡神就可以了。也让我们看到,主耶稣为我们钉死在十字架上,他那博大的胸怀、为父的心肠,他愿意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他来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狐狸有洞,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参太8:20;路9:58)。耶稣那时候只有三十多岁,他甘愿受那么多的苦难,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目的就是为了拯救所有愿意信他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不要轻看我们中间任何一位弟兄姊妹。主耶稣说:“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10:10)彼得也说:“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每一位愿意口里承认、心里相信的人,在神的面前,在耶稣基督面前都看为宝贵。每一颗忧伤痛悔的心,神必不轻看。在座的各位都是基督的圣徒,不要轻易得罪我们中间的人,不要论断他,不要强求他。

主耶稣在这里给我们确立了信仰的两个底线:一是奉耶稣基督的名。他要求我们信他,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份荣耀、每一份功劳都不属于自己。我们要奉耶稣基督的名,就像那位虽然看上去表面上没有跟从,可是却奉耶稣基督的名赶鬼的人,耶稣依然肯定他。二是不要抵挡耶稣,也不要抵挡耶稣基督做的事情。

二、不要因我们的言行绊倒人

门徒们用错误的方式对待那位奉耶稣的名赶鬼的人,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在经文42-49节,主耶稣表达了他的担忧。经文看上去是直接针对约翰和几位门徒的,但也是晓谕世世代代的基督徒,包括今天的我们的。主耶稣说:“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扔在海里。”(可9:42)这话说得很重,意思是说:你们禁止这位,就等于残忍地把大磨石挂在他的颈项上,把他扔在海里,让他丧失生命,这样做是会绊倒这个人的。每个生命在神都看为宝贵。亚伯的血,神不允许白流。即使杀害亚伯的该隐,神也禁止人们肆意去虐杀他,因为一个人的生命是由神掌管的。直到大卫之约,神把这个权柄授予世上的君王,世上的君王有了从神那里得来的权柄,然后才可以秉公执法。

在神的眼中,每个人的肉身生命都是宝贵的,也都是唯一的,更何况每个人属灵的生命呢?主耶稣所说“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不只是针对门徒对这位奉耶稣基督的名赶鬼的人的做法,还指一些类似的作为。主耶稣说:“倘若你一只手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来。你缺了肢体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手落到地狱,入那不灭的火里去。倘若你一只脚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来。你瘸腿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脚被丢在地狱里。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就去掉它。你只有一只眼进入神的国,强如有两只眼被丢在地狱里。”(可9:43-47)

主耶稣告诉我们:我们不仅不要在信仰生活中轻易地强加于人,绊倒人,更重要的是当面对主耶稣基督的时候,我们应当守住生命的底线,抵挡世俗的诱惑。无论我们的手、脚、眼或是任何行为,都应当符合中道,如果犯了罪,不仅会绊倒人,也会让我们属灵的生命受到亏损。要与那些不符合神之意的言行举止告别,把它们彻底从生命中去除净尽,否则,等待我们的就是地狱之火。

论到地狱,主耶稣说得让人触目惊心:“在那里,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因为必用火当盐腌各人。”(可9:48-49)可见,地狱的责罚不只是针对肉体,也针对灵魂,是对一个人灵魂彻底的否定。和合本圣经括号里的解释“有古卷在此有‘凡祭物必用盐腌’”,这是希腊文原文的意思,和合本翻译时为了让我们能够理解,采用了“必用火当盐腌各人”的说法。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人要献上祭物的时候,都是献上最宝贵的,无论素祭还是牲祭,都是如此。祭物就是你愿意把它彻底舍去,把它献给神。可是还有一种祭物,就是你拜偶像的祭物,是你自以为是的祭物,是你觉得你所信、所坚持、你的世界观是最重要的,那么地狱的火就是对你这种观念的彻底否定,你曾经引以为傲的到了地狱里完全被否定。我们相信那是一个人最痛苦的地方,我们一生所追求的如果不符合神的心意,将会在地狱里被彻底地否定。

三、用盐的比喻告诉我们要活出属灵的见证使人和睦

接着,主耶稣用了盐的比喻。“盐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可9:50)这里的盐跟上文中的地狱里的盐是完全两回事。在阅读圣经时,不要把任何一个词只固定在一个意思上。比如说蛇代表魔鬼撒但,可有时候它又不是,摩西举蛇、灵巧像蛇,一定不是指的撒但。盐也是如此。经文说拿火当盐腌各人,表示任何一个犯罪的人会被判为下地狱,表示对他的否定。而在这里,主耶稣说的盐是让我们去作盐。我们今天吃的盐是粉末状的,但在古代巴勒斯坦地区,死海地区的盐一般是一种像石头一样的矿物质,这种矿物质晒久了以后就没有盐味了。所以主耶稣说:“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可9:50)

弟兄姊妹,主耶稣告诉了我们信仰的底线,我们要奉主耶稣基督的名,不要轻看我们中间最小的人,免得他跌倒。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努力的方向,也是基督徒为信仰做见证时非常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使人和睦,作光作盐。主耶稣论到八福的时候曾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5:9)这是多么大的福分啊!在一个群体里面,你是让大家喜悦的人,而且使人与人的关系融洽和睦,那么你就被称为神的儿子。主耶稣也告诉我们:“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4-35)一个人作光作盐,能够实现使人彼此相爱、彼此和睦的目的是何等的重要。

当然,作盐也讲究度,盐放多了,难吃;盐放少了,乏味。记得许多年前,我听到一位老牧者的讲道,他说我们要作光作盐,尤其是要作盐。谈到作盐,他说弟兄姊妹一定要作得恰到好处,要作得既不咸也不淡,这需要属灵的操练和圣灵的感动,也需要我们有一颗谦卑的心。使人和睦不是指中庸,也不是指和稀泥。作盐、使人和睦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超过矛盾双方、高于双方的能力;作盐,也是一种能量,一种属灵的能量。弟兄姊妹,在你所在的社区、家庭、工作岗位……当你活出一个基督徒该有的样式的时候,你就能够发挥出这种能力了。

最后,我们用马太福音第5章中主耶稣对我们的告诫来结束今天的分享。主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3-16)也希望弟兄姊妹经常以这节经文互相劝勉。愿神怜悯我们!阿们!

    文章信息

    作者:王教佺
    时间:2024年12月22日
    分类:主日证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