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观看视频
证道经文:约翰福音13:1-20
证道文字:
约翰福音13章1-20节记载的是主耶稣所做的一件美事,也是门徒们没有想到的一件事,就是主耶稣给门徒洗脚。不是门徒给老师洗脚,而是夫子来给门徒洗脚。所以“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他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耶稣回答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约13:6-7)耶稣告诉彼得要顺服、要谦卑,要接受耶稣给他洗脚这件事情。“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约13:8)按照常理,老师确实不能给学生洗脚。当主给彼得洗脚时,他是不舒服的,所以才这样说。“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了。’西门彼得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耶稣原知道要卖他的是谁”(约13:8-11)。
在这段经文中,耶稣给门徒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也给今天所有人留下了一个好的榜样,就是彼此洗脚。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享。
一、在亲人之间彼此洗脚
就是指父母和儿女,兄弟和姊妹之间彼此洗脚。保罗曾经劝勉教会,也劝勉所有信耶稣基督的人“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弗6:2-3)。这是十条诫命中唯一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在申命记中也有同样的记载。耶和华神藉着摩西的口告诉以色列民,他们要遵守主的话就得福,无论打仗也好,在城里也好,在家中也好,无论干什么,都会蒙福。但如果他们不遵守主的话,主会给他们惩罚,他们在哪里都不会得到平安(参申7:12-24,8:11-20,11:8-28,28,30)。这一条诫命不只要求作儿女的要孝敬父母,也要求“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4)。
在这方面,有两个见证与大家分享。有一位神的仆人,他从小被严父管教,心里慢慢对父亲积聚了怨恨,青少年时期他甚至学习武术与父亲对着干,但其实父亲虽然严厉却很善良。后来他就去教会寻求主,最终,他在17岁时信主。信主之后,他认识了耶稣的宝血,彻底地悔改。他回忆说,信主之前,父母有大事小事都不会和他商量,等他真的谦卑悔改顺服耶稣了,父母凡事都是先找他商量。这是因为他里面有了谦卑,有了顺服和温柔,能够尊重父母的权威,能够孝敬父母。
还有一位弟兄,因从小父亲全心工作不顾家庭而对父亲有了怨恨,特别是17岁时因为一场重病而辍学,他更加将自己的不幸归咎于父亲,慢慢变成了一个充满抱怨的人。后来,他来到教堂寻求神,虽然也参加敬拜和聚会,可心中的苦毒、对父亲的怨恨一直无法消除。当他进入神学院,开始全职服侍之后,心里仍然有沉重的负担,无法和同学们一起敬拜神、喜乐地歌唱舞蹈。一位属灵长辈得知此事后,为他祷告,也为他分析,劝诫、帮助他。有一次假期他要回家,这位属灵长辈就让他借此机会祈求父亲的原谅,一定要得到父亲的祝福。于是这个孩子亲笔写了一封信,信是以父亲的口吻祝福儿子。放假时,他把信带回家里求父亲以这封信来祝福他,父亲就拿着信念给他听。当父亲读到对他的祝福的时候,他的心就被打开,开始痛哭流涕,他接纳了父亲,也开始原谅父亲,那从小积累在内心当中的怨气完全被主的爱所融化了。开学回到学校,他开始和所有的弟兄姊妹一起庆祝,赞美、敬拜神,完全被圣灵感动和充满。他的同学都说很难想象他能有这样巨大的转变。
我们作父母的一定要帮助孩子学会孝敬自己,因为孩子越孝顺父母,父母给他的祝福越多,他就越能得到神爱的浇灌。所以经文说:“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4)父母对儿女的教训和警戒一定也是带着神的爱和恩典的,如果父母里面没有爱,那给孩子的就是一种强势的压力。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要彼此洗脚。
今天我们应当谦卑地到耶稣基督的面前。耶稣是神的儿子,是君王弥赛亚。君王本是至高荣耀,是与父神同宗同荣同受敬拜的,但他为了完成父神拯救人类的计划,自己甘愿降卑,道成肉身,选择了贫穷的家境,然后行走在加利利,呼召门徒,传讲天国的福音,直到被自己所爱的门徒出卖,被最爱的门徒三次不承认,最后背着十字架走向各各他,为我们献上了生命。这位救主,在他离世之前,因为爱这个世界属于自己的人,因为爱门徒,所以能够端水来给门徒挨个洗脚。每当读到此处,我脑海中都是猜想耶稣洗的第一个门徒一定是犹大,耶稣擘饼蘸葡萄酒也是先给犹大。为什么呢?因为耶稣知道这个人未来的结局是什么,知道他的灵魂将来去哪里,所以耶稣把这份厚重的爱给了犹大,就是要让他悔改。作为父母的我们要藉着主的话来养育和教导我们的孩子,引导孩子从小走正路。告诉孩子要怎么离开罪,要爱耶稣,要孝敬父母,作一个走正路的人。
二、在主仆之间彼此洗脚
耶稣为门徒洗脚也让我们思考,在主人仆人之间,老板和工人之间,也要彼此洗脚。“你们作仆人的,要惧怕战兢,用诚实的心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好像听从基督一般。不要只在眼前侍奉,像是讨人喜欢的,要像基督的仆人,从心里遵行神的旨意,甘心侍奉,好像服侍主,不像服侍人。因为晓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赏赐。你们作主人的待仆人也是一理,不要威吓他们,因为知道他们和你们同有一位主在天上,他并不偏待人。”(弗6:5-9)这是主仆之间的关系,仆人对待主人是完完全全的忠心和顺服,主人也不能威吓仆人。
保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仆人在生活中对主人无微不至地照顾,打理主人家里的一切事物。在主的教导中,仆人做这件事情要甘心去做,像是给主做,不是给人做。如果不是给主做,而像是给人做的,那就是做在表面上。做基督的门徒,心里不能有怨言,做事就要像给主做一样。我们要像那个来到主的脚前哭,然后用自己的头发去擦的有罪的女人(参路7:37-38);也要像那个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的迦南妇人(参太15:27);还要像那个“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的百夫长(参太8:8)。主耶稣喜欢我们的信心,我们的谦卑,我们的顺服。保罗说:“不要威吓他们,因为知道他们和你们同有一位主在天上,他并不偏待人。”(弗6:9)在地上人和人虽有主仆之分,将来到天堂没有主仆之分,都是一样的,都要按照自己的行为在主的面前领取奖赏。如果你的老板不信主,你每天不仅要服侍他,还要愿意服侍他。无论你的主人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在你的心里都要有基督耶稣的心肠。
三、在兄弟之间彼此洗脚
耶稣说:“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5:20)一听到文士和法利赛人,我们脑海中第一个反应就是假冒为善,我们不能像文士和法利赛人。但是在耶稣的教导中,说文士和法利赛人有一个优点,就是他们研究律法很严谨。他们天天读圣经,研究律法。但他们只是教导别人,自己却不遵行,把担子搁在人的肩头上,自己一个指头都不肯动。这是主责备法利赛人的地方。耶稣要求门徒胜过法利赛人的义,是指不仅要像法利赛人一样严谨地、认真地读主的话语,而且还要把这话语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不只是告诉别人遵守,自己要首先遵守,这样才能够进入天国。
耶稣讲的是如何进天国,文士和法利赛人教导百姓的是如何在地上履行律法,这是完全不一样的。耶稣是带着权柄、带着爱、带着对父神的顺服和谦卑教导的,所以他和法利赛人的教导是不一样的。天国的道路,就是基督徒的方向。耶稣继续说:“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太5:21-22)向弟兄动怒在主的里面神是不接纳的。“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太5:22)拉加和魔利都是亚兰语,翻译过来就是“废物饭桶和笨蛋”。这是指主禁止一个爱主的门徒动怒,更不能骂弟兄,否则结果是难免地狱的火。“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3-24)就是说在读经、祷告、服侍、献祭之前,如果你得罪弟兄了,先要去道歉,主动取得他的谅解,与弟兄和好,然后再来献礼。“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太5:25-26)这是主给门徒的非常高标准的教导。
耶稣为门徒洗脚给我们留下的榜样,就是要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真实地去原谅自己的弟兄。不能去埋怨、抱怨他,这是主所不喜悦的,会让我们内心得不到喜乐和平安,无法释怀,不能被圣灵充满,也没有办法向主献上完美的赞美。耶稣基督的教导就是来解决我们目前处在这种光景当中的问题,主内弟兄姊妹之间要彼此洗脚。
约翰福音21章1-18节记载了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向七个门徒显现的事情。这是耶稣从死里复活之后第三次向门徒显现。经历了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门徒却都睡着了,经历了耶稣被拿时门徒四散,经历了彼得三次不认主,复活之后的主耶稣仍然爱他的门徒,并且向他们显现。几个门徒一夜打鱼并没有打着什么,“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门徒却不知道是耶稣。耶稣就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耶稣说:‘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他们便撒下网去,竟拉不上来了,因为鱼甚多。耶稣所爱的那门徒对彼得说:‘是主!’”(约21:4-7)每当读到这段经文,我都特别感动,平时深深爱主的那个门徒,他的属灵生命反应非常灵敏。“他们上了岸,就看见那里有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耶稣对他们说:‘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西门彼得就去,把网拉到岸上,那网满了大鱼,共一百五十三条。鱼虽这样多,网却没有破。耶稣说:‘你们来吃早饭。’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约21:9-12)那顿早餐中耶稣一再和自己的门徒说话,这也是一种洗脚。耶稣在逾越节的前一天晚上是拿着水给他们洗脚,今天是端着饼和鱼来,用话语来为他们洗脚。耶稣没有埋怨他们此前的软弱,而是来补足门徒的缺乏,他知道他们毫无所获,没有饭吃,就为他们准备了饼和鱼。
四、我们要彼此洗脚
1.超越的爱
当耶稣与门徒吃完了早饭,耶稣三问彼得爱主之心。耶稣问彼得:“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约21:15)意思是问彼得准备服侍神,还是要重操旧业去打鱼。因为彼得一直是爱耶稣的,“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约21:15)同样是爱,耶稣口里说的爱和彼得回答的爱不一样。耶稣问彼得的爱,是深爱,是像耶稣基督一样舍命的爱,而彼得回答耶稣的爱是一个情感的爱,是兄弟姊妹有血肉之情的爱。
耶稣要求我们的爱不是停留在情感层面上,一定要超越这份情感,正如耶稣所说的:“你们爱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姊妹超过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参太10:37)。
2.耶稣的三个托付
主耶稣告诉彼得要有超越爱弟兄姊妹的情感,“要喂养我的小羊”,并且一连三次都是如此。耶稣给彼得的嘱托不一样:第一次是“你喂养我的小羊”,第二次是“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是“你喂养我的羊。这就是耶稣给门徒的嘱托。
弟兄姊妹可能会认为“喂养主的小羊”是牧师的工作。其实,这与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有关系,你可能不是传讲神的话语,也可能不是给弟兄姊妹施洗,也不是到医院去探望谁,但这些工作每一个弟兄姊妹都是要做的,因为这是主给我们的嘱托。
3.完成托付
马太福音第25章耶稣讲到绵羊和山羊的分别,“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太25:33)。耶稣对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太25:41-43)左边的人“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体,或病了,或在监里,不伺候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不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太25:44-45)。
耶稣基督告诉我们彼此洗脚,不仅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形地端着水盆送上毛巾,孩子给父母洗脚,夫妻之间互相洗脚,父母用主的话来养育儿女,更重要的是要我们把这些事情施行在生活当中。不仅是讲道理,而且要去做,并且是心甘情愿地去做。弟兄姊妹或许家里有年迈的父母,身边有生病的兄弟姊妹或朋友,我们要以爱主的心去爱他们,去爱主的小羊,去喂养主的小羊。
今天,分享完这段经文,我们回去以后就以服侍耶稣的心来服侍自己的父母、兄弟、朋友,并且任劳任怨。因为服侍他们,就是在服侍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变成右边的那群义人,“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35-40)这才是在主面前谦卑的服侍,这才是主的门徒,这才是彼此洗脚。
弟兄姊妹,耶稣的话语是让我们去实践的。耶稣“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8)。耶稣在父神面前谦卑,也在父神面前顺服。今天,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是给主做,不是给人做。我们要像耶稣基督服侍我们一样,谦卑顺服地在耶稣基督宝血十字架前服侍,这才是蒙父神所喜悦的。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主赐的永远的喜乐和平安!愿主的话能够融入在我们的血液里面,让我们成为站在耶稣右边的被主所奖赏的人。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