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观看视频
证道经文:士师记11:1-11、29-40
证道文字:
各位亲爱的弟兄姊妹,主内平安!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觉得自己不配被神使用?也许是因为出身普通,也许是因为过去的失败,或者只是因为别人的一句否定“你不行”、“你不配”、“你这样的人怎么可能”……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位士师,他的“不配”几乎写在脸上。士师记11章1节开门见山地说:“基列人耶弗他是个大能的勇士,是妓女的儿子。”“大能的勇士”与“妓女的儿子”就像两个标签,仿佛天平的两端,一边是神要他成为的人,一边是生活环境对他的评判。他被兄弟赶出家门,与亡命之徒为伍,成了别人眼中的边缘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神却拣选他成为以色列的拯救者;也正是这样的人,希伯来书第11章把他与亚伯拉罕、摩西并列,称他为因信得胜的榜样。
耶弗他的人生像一面镜子,既照见我们的破碎,我们的不配,也映出神的恩典;既显出人的血气,也彰显着圣灵的大能。今天,我们就藉着士师记第11章的经文一起思考:当神呼召“不配”的我们时,我们要如何回应?当圣灵与我们同在时,我们是否还会被我们的血气所辖制?当我们因冲动而软弱跌倒时,神的恩典能否让我们重新站立?
一、被弃的“边缘人”
耶弗他的故事从一个刺眼的标签开始,即“妓女的儿子”。在以色列人的观念里,出身几乎决定一切。父亲正妻的儿子才能继承产业,而耶弗他连在父家承受产业的资格都没有。兄弟们说:“你不可在我们父家承受产业,因为你是妓女的儿子。”(士11:2)这句话像一把刀,不仅剥夺了他的财产,更伤害了他的尊严。
于是叶弗他逃到陀伯地,“有些匪徒到他那里聚集,与他一同出入。”(士11:3)匪徒就是亡命之徒,一群一无所有、被社会抛弃的人。但我们有发现没有,神的预备常常藏在被嫌弃、不被人注意的地方?基甸在酒榨打麦子时蒙召(参士6:11-24),摩西在旷野牧羊四十年被神呼召(参出2-3),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才遇见基督(参徒9:3-22)。耶弗他在陀伯地的日子,难道只是混日子吗?其实不然,那些匪徒后来成了一支队伍,他在流亡中锻炼出的领导力和战斗力,正是以色列人对抗亚扪人时最需要的力量。
我们是否也曾被贴上标签?比如“学历低”、“家庭不好”、“过去太糟糕”……但神从不看这些外在的标签,也不看我们的能力,神如何看我们是出于他的怜悯和恩典,出于我们是否相信接受他。正如保罗所说:“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1:27-29)你也曾“被丢弃”、“被嫌弃”吗?但这可能正是神预备你“被使用”的起点。
当亚扪人攻打以色列时,基列的长老们慌了神,乱了阵脚,这时他们才想起那个曾被赶走的“妓女的儿子”。于是,“基列的长老到陀伯地去,要叫耶弗他回来。对耶弗他说:‘请你来作我们的元帅,我们好与亚扪人争战。’”(士11:5-6)耶弗他的回答带着受伤的语气:“从前你们不是恨我、赶逐我出离父家吗?现在你们遭遇急难为何到我这里来呢?”(士11:7)耶弗他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反问:“你们叫我回去,与亚扪人争战,耶和华把他交给我,我可以作你们的领袖吗?”(士11:9)这与我们是不是也很像?当神藉着环境呼召我们时,我们会不会也先和神“谈条件”:“神啊,我可以去,但你给我什么?别人会怎么看我?”基列的长老赶紧承诺:“有耶和华在你我中间作见证,我们必定照你的话行。”(士11:10)于是耶弗他回去了,“百姓就立耶弗他作领袖、作元帅。”(士11:11)这里有个细节值得注意,“耶弗他在米斯巴将自己的一切话,陈明在耶和华面前。”(士11:11)他明白,胜败不在于条件,而在于耶和华。
在新约中,使徒彼得曾三次否认耶稣。后来耶稣问他:“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约21:15)彼得没有说“主啊,我曾经失败,不配”,而是坦然地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约21:15)神呼召我们时,不是看我们“配不配”,而是看我们是否愿意放下条件,单单跟随他。那个被弃的“边缘人”现在正被神预备使用。
二、圣灵的同在与血气的冲动
“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身上”(士11:29)。类似这样的话在士师记中出现过多次,比如:“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士6:34),“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士14:6)。我们看到,圣灵的工作有一个特点,他不是非要挑选“完美的人”,他在寻找“愿意被用的人”。耶弗他虽然有过去的伤痛,有不好的出身,但当他顺服神的呼召时,圣灵依然降在他的身上,充满他,让他有能力完成使命。
“他经过基列和玛拿西,来到基列的米斯巴,又从米斯巴来到亚扪人那里。”(士11:29)这里的“经过”并非闲逛,而是带着圣灵的能力前行。他与亚扪王谈判表明是神带领以色列人要得到现在居住的地方。耶弗他试图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纠纷与战争,但却没有成功,因为亚扪人的王不肯听他的话。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身上的目的,就是要加添他作为军事领袖所需的能力,使他可以抵挡敌人的侵略,因为那些人原本就是耶和华用来管教他的百姓的工具。正如保罗所说:“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林前15:10)
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有时觉得“我太软弱,圣灵不会用我”?但圣灵的能力正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参林后12:9)。我们无需先“变得完美”,然后才能被圣灵使用,而是只需要“愿意被圣灵使用”。哪怕带着过去的伤痕,哪怕内心还有挣扎。
然而,耶弗他接下来的行动很真实地暴露了“圣灵同在”与“血气冲动”的矛盾。“耶弗他就向耶和华许愿,说:‘你若将亚扪人交在我手中,我从亚扪人那里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无论什么人,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就必归你,我也必将他献上为燔祭。’”(士11:30-31)耶弗他敬畏神,有热心,但却缺乏真理,所以鲁莽地许了一个没有必要、也不蒙神喜悦的愿。他用热心代替了真理,居然许愿把“无论什么人”都献上为燔祭。我们仔细思想他许的这个愿,他把神的恩典当成了“交易”。他心想,“神啊,你帮我打赢,我就给你一个‘礼物’”。这不是信心,是功利;不是依靠,是试探。神从未要求人用献祭家人来换取胜利,他要的是“尽心、尽性、尽力爱他”(参申6:5)。耶弗他为何会这样?源于他内心的不安全感。他的出身被嫌弃,所以他需要用胜利证明自己;他被兄弟伤害,所以他需要掌控权力。这种“血气”让他忘了,胜败本不在乎他,乃在乎耶和华。神所悦纳的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罗11:36)的侍奉。只有动机符合神,方法倚靠神,才能把结果献给神。人若出于自己的热心或爱心,按照自己的方式,把自己想做、爱做的事硬塞给神,就不是侍奉神,而是在满足自己肉体的需要。
新约雅各书1章6-7节说:“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耶弗他的许愿正是出于不安、疑惑,他不信神会白白赐福,所以想用条件捆绑神。如今的我们是否也会如此?“神啊,你让我升职,我就奉献十分之一”;“神啊,求你让我孩子康复,我就去做义工”等等。这不是神要的信心,而是和神讨价还价的血气和冲动。
三、在失败中,恩典从未离开
耶弗他为自己的冲动付上了代价。“耶弗他回米斯巴到了自己的家。不料,他女儿拿着鼓跳舞出来迎接他,是他独生的,此外无儿无女。”(士11:34)“不料”一词充满了悲剧色彩。“耶弗他看见她,就撕裂衣服,说:‘哀哉!我的女儿啊,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难了,因为我已经向耶和华开口许愿,不能挽回。’”(士11:35)
这里有个问题,神会悦纳这样的献祭吗?当然不会。神在申命记18章10节中明确禁止“使儿女经火”。耶弗他的悲剧并非神的旨意,而是他血气冲动的后果。就像大卫王数点百姓,结果瘟疫降临一样(参撒下24:1-17)。神允许后果发生,是为了让我们明白,靠血气行事,只会伤害自己和所爱之人。更令人痛心的是女儿的回应。她没有抱怨,只是说:“父啊,你既向耶和华开口,就当照你口中所说的向我行……有一件事求你允准:容我去两个月,与同伴在山上,好哀哭我终为处女。”(士11:36-37)耶弗他的女儿,最终成为了父亲血气冲动的牺牲品。
让我们觉得矛盾的是,希伯来书11章32节说:“我又何必再说呢?若要一一细说,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大卫、撒母耳和众告知的事,时候就不够了。”耶弗他明明犯了这么大的错,为何还被神列为信心的榜样呢?因为真正的信心并非“从不失败”,而是“失败后仍归向神”。耶弗他的信心在于,他虽有软弱,却顺服了神的呼召;虽用血气许愿,但仍承认“向耶和华开口,不能挽回”。他明白,要对向神许的愿负责(尽管这个承诺本身是错的)。就像彼得三次否认耶稣后痛哭悔改(参路22:60-62),耶稣依然托付他建立教会(参太16:18)。神的恩典,不是只给完美的人,而是给愿意在失败中回转的人。
弟兄姊妹,你是否曾因过去的失败觉得神不会再用你?耶弗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神的恩典大于我们的失败。大卫犯了奸淫和谋杀,仍被称为“合神心意的人”(参撒上13:14);保罗曾逼迫基督徒,仍被称为“外邦人的使徒”(参罗11:13)。所以,你的失败不是终点,神的恩典才是。只要你愿意回转,他就愿意重新使用你。
亲爱的弟兄姊妹,耶弗他的事迹如同一面镜子。我们都有自己破碎的经历,可能是出身的遗憾,可能是过去的伤害,也可能是内心的软弱。我们也可能像耶弗他一样,在呼召中谈条件,在圣灵同在时被血气辖制,在冲动中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但是,神的恩典大于这一切。神能把被弃的边缘人转变为带领百姓的领袖,能在血气冲动造成的悲剧中彰显信心的得胜,能让不配的我们成为他手中的器皿。
如今,神也在呼唤你我。无论我们过去怎样,无论我们现在多么软弱,圣灵都愿意降临在我们身上,关键在于我们愿意放下“标签”,相信他的预备;放下条件,顺服他的呼召;放下血气,让圣灵主宰我们。正如希伯来书12章2节所说,“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能使我们在破碎中遇见恩典,使软弱变为刚强,让我们结出圣灵的果子。阿们!
各位亲爱的弟兄姊妹,主内平安!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觉得自己不配被神使用?也许是因为出身普通,也许是因为过去的失败,或者只是因为别人的一句否定“你不行”、“你不配”、“你这样的人怎么可能”……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位士师,他的“不配”几乎写在脸上。士师记11章1节开门见山地说:“基列人耶弗他是个大能的勇士,是妓女的儿子。”“大能的勇士”与“妓女的儿子”就像两个标签,仿佛天平的两端,一边是神要他成为的人,一边是生活环境对他的评判。他被兄弟赶出家门,与亡命之徒为伍,成了别人眼中的边缘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神却拣选他成为以色列的拯救者;也正是这样的人,希伯来书第11章把他与亚伯拉罕、摩西并列,称他为因信得胜的榜样。
耶弗他的人生像一面镜子,既照见我们的破碎,我们的不配,也映出神的恩典;既显出人的血气,也彰显着圣灵的大能。今天,我们就藉着士师记第11章的经文一起思考:当神呼召“不配”的我们时,我们要如何回应?当圣灵与我们同在时,我们是否还会被我们的血气所辖制?当我们因冲动而软弱跌倒时,神的恩典能否让我们重新站立?
一、被弃的“边缘人”
耶弗他的故事从一个刺眼的标签开始,即“妓女的儿子”。在以色列人的观念里,出身几乎决定一切。父亲正妻的儿子才能继承产业,而耶弗他连在父家承受产业的资格都没有。兄弟们说:“你不可在我们父家承受产业,因为你是妓女的儿子。”(士11:2)这句话像一把刀,不仅剥夺了他的财产,更伤害了他的尊严。
于是叶弗他逃到陀伯地,“有些匪徒到他那里聚集,与他一同出入。”(士11:3)匪徒就是亡命之徒,一群一无所有、被社会抛弃的人。但我们有发现没有,神的预备常常藏在被嫌弃、不被人注意的地方?基甸在酒榨打麦子时蒙召(参士6:11-24),摩西在旷野牧羊四十年被神呼召(参出2-3),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才遇见基督(参徒9:3-22)。耶弗他在陀伯地的日子,难道只是混日子吗?其实不然,那些匪徒后来成了一支队伍,他在流亡中锻炼出的领导力和战斗力,正是以色列人对抗亚扪人时最需要的力量。
我们是否也曾被贴上标签?比如“学历低”、“家庭不好”、“过去太糟糕”……但神从不看这些外在的标签,也不看我们的能力,神如何看我们是出于他的怜悯和恩典,出于我们是否相信接受他。正如保罗所说:“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1:27-29)你也曾“被丢弃”、“被嫌弃”吗?但这可能正是神预备你“被使用”的起点。
当亚扪人攻打以色列时,基列的长老们慌了神,乱了阵脚,这时他们才想起那个曾被赶走的“妓女的儿子”。于是,“基列的长老到陀伯地去,要叫耶弗他回来。对耶弗他说:‘请你来作我们的元帅,我们好与亚扪人争战。’”(士11:5-6)耶弗他的回答带着受伤的语气:“从前你们不是恨我、赶逐我出离父家吗?现在你们遭遇急难为何到我这里来呢?”(士11:7)耶弗他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反问:“你们叫我回去,与亚扪人争战,耶和华把他交给我,我可以作你们的领袖吗?”(士11:9)这与我们是不是也很像?当神藉着环境呼召我们时,我们会不会也先和神“谈条件”:“神啊,我可以去,但你给我什么?别人会怎么看我?”基列的长老赶紧承诺:“有耶和华在你我中间作见证,我们必定照你的话行。”(士11:10)于是耶弗他回去了,“百姓就立耶弗他作领袖、作元帅。”(士11:11)这里有个细节值得注意,“耶弗他在米斯巴将自己的一切话,陈明在耶和华面前。”(士11:11)他明白,胜败不在于条件,而在于耶和华。
在新约中,使徒彼得曾三次否认耶稣。后来耶稣问他:“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约21:15)彼得没有说“主啊,我曾经失败,不配”,而是坦然地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约21:15)神呼召我们时,不是看我们“配不配”,而是看我们是否愿意放下条件,单单跟随他。那个被弃的“边缘人”现在正被神预备使用。
二、圣灵的同在与血气的冲动
“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身上”(士11:29)。类似这样的话在士师记中出现过多次,比如:“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士6:34),“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士14:6)。我们看到,圣灵的工作有一个特点,他不是非要挑选“完美的人”,他在寻找“愿意被用的人”。耶弗他虽然有过去的伤痛,有不好的出身,但当他顺服神的呼召时,圣灵依然降在他的身上,充满他,让他有能力完成使命。
“他经过基列和玛拿西,来到基列的米斯巴,又从米斯巴来到亚扪人那里。”(士11:29)这里的“经过”并非闲逛,而是带着圣灵的能力前行。他与亚扪王谈判表明是神带领以色列人要得到现在居住的地方。耶弗他试图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纠纷与战争,但却没有成功,因为亚扪人的王不肯听他的话。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身上的目的,就是要加添他作为军事领袖所需的能力,使他可以抵挡敌人的侵略,因为那些人原本就是耶和华用来管教他的百姓的工具。正如保罗所说:“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林前15:10)
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有时觉得“我太软弱,圣灵不会用我”?但圣灵的能力正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参林后12:9)。我们无需先“变得完美”,然后才能被圣灵使用,而是只需要“愿意被圣灵使用”。哪怕带着过去的伤痕,哪怕内心还有挣扎。
然而,耶弗他接下来的行动很真实地暴露了“圣灵同在”与“血气冲动”的矛盾。“耶弗他就向耶和华许愿,说:‘你若将亚扪人交在我手中,我从亚扪人那里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无论什么人,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就必归你,我也必将他献上为燔祭。’”(士11:30-31)耶弗他敬畏神,有热心,但却缺乏真理,所以鲁莽地许了一个没有必要、也不蒙神喜悦的愿。他用热心代替了真理,居然许愿把“无论什么人”都献上为燔祭。我们仔细思想他许的这个愿,他把神的恩典当成了“交易”。他心想,“神啊,你帮我打赢,我就给你一个‘礼物’”。这不是信心,是功利;不是依靠,是试探。神从未要求人用献祭家人来换取胜利,他要的是“尽心、尽性、尽力爱他”(参申6:5)。耶弗他为何会这样?源于他内心的不安全感。他的出身被嫌弃,所以他需要用胜利证明自己;他被兄弟伤害,所以他需要掌控权力。这种“血气”让他忘了,胜败本不在乎他,乃在乎耶和华。神所悦纳的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罗11:36)的侍奉。只有动机符合神,方法倚靠神,才能把结果献给神。人若出于自己的热心或爱心,按照自己的方式,把自己想做、爱做的事硬塞给神,就不是侍奉神,而是在满足自己肉体的需要。
新约雅各书1章6-7节说:“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耶弗他的许愿正是出于不安、疑惑,他不信神会白白赐福,所以想用条件捆绑神。如今的我们是否也会如此?“神啊,你让我升职,我就奉献十分之一”;“神啊,求你让我孩子康复,我就去做义工”等等。这不是神要的信心,而是和神讨价还价的血气和冲动。
三、在失败中,恩典从未离开
耶弗他为自己的冲动付上了代价。“耶弗他回米斯巴到了自己的家。不料,他女儿拿着鼓跳舞出来迎接他,是他独生的,此外无儿无女。”(士11:34)“不料”一词充满了悲剧色彩。“耶弗他看见她,就撕裂衣服,说:‘哀哉!我的女儿啊,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难了,因为我已经向耶和华开口许愿,不能挽回。’”(士11:35)
这里有个问题,神会悦纳这样的献祭吗?当然不会。神在申命记18章10节中明确禁止“使儿女经火”。耶弗他的悲剧并非神的旨意,而是他血气冲动的后果。就像大卫王数点百姓,结果瘟疫降临一样(参撒下24:1-17)。神允许后果发生,是为了让我们明白,靠血气行事,只会伤害自己和所爱之人。更令人痛心的是女儿的回应。她没有抱怨,只是说:“父啊,你既向耶和华开口,就当照你口中所说的向我行……有一件事求你允准:容我去两个月,与同伴在山上,好哀哭我终为处女。”(士11:36-37)耶弗他的女儿,最终成为了父亲血气冲动的牺牲品。
让我们觉得矛盾的是,希伯来书11章32节说:“我又何必再说呢?若要一一细说,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大卫、撒母耳和众告知的事,时候就不够了。”耶弗他明明犯了这么大的错,为何还被神列为信心的榜样呢?因为真正的信心并非“从不失败”,而是“失败后仍归向神”。耶弗他的信心在于,他虽有软弱,却顺服了神的呼召;虽用血气许愿,但仍承认“向耶和华开口,不能挽回”。他明白,要对向神许的愿负责(尽管这个承诺本身是错的)。就像彼得三次否认耶稣后痛哭悔改(参路22:60-62),耶稣依然托付他建立教会(参太16:18)。神的恩典,不是只给完美的人,而是给愿意在失败中回转的人。
弟兄姊妹,你是否曾因过去的失败觉得神不会再用你?耶弗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神的恩典大于我们的失败。大卫犯了奸淫和谋杀,仍被称为“合神心意的人”(参撒上13:14);保罗曾逼迫基督徒,仍被称为“外邦人的使徒”(参罗11:13)。所以,你的失败不是终点,神的恩典才是。只要你愿意回转,他就愿意重新使用你。
亲爱的弟兄姊妹,耶弗他的事迹如同一面镜子。我们都有自己破碎的经历,可能是出身的遗憾,可能是过去的伤害,也可能是内心的软弱。我们也可能像耶弗他一样,在呼召中谈条件,在圣灵同在时被血气辖制,在冲动中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但是,神的恩典大于这一切。神能把被弃的边缘人转变为带领百姓的领袖,能在血气冲动造成的悲剧中彰显信心的得胜,能让不配的我们成为他手中的器皿。
如今,神也在呼唤你我。无论我们过去怎样,无论我们现在多么软弱,圣灵都愿意降临在我们身上,关键在于我们愿意放下“标签”,相信他的预备;放下条件,顺服他的呼召;放下血气,让圣灵主宰我们。正如希伯来书12章2节所说,“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能使我们在破碎中遇见恩典,使软弱变为刚强,让我们结出圣灵的果子。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