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

甄翠花
主日证道

登录后即可观看视频

证道经文:弥迦书6:6-8

证道文字:

“我朝见耶和华,在至高神面前跪拜,当献上什么呢?岂可献一岁的牛犊为燔祭吗?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吗?我岂可为自己的罪过献我的长子吗?为心中的罪恶献我身所生的吗?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6-8)

今天分享的题目是“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题目出自于刚读的证道经文,我把主语“他”换为了“神”。这段经文虽然只有短短三节,但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6-7节,从一位朝见耶和华的人的角度提出问题,讲了他的看法。这位朝见神的人,也就是敬拜者,可以是一个人、一群人,也可以是全体以色列民。第8节,说明了神所要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享。

一、有所献,是蒙救赎之百姓当有的行动

以色列人是蒙神拣选和救赎的群体,这是他们所经历的不可辩驳的事实。在6章4-5节中,耶和华神谴责以色列百姓,要与他的百姓争辩,与以色列争论,神再次向他们诉说神在他们身上的恩典和作为。这恩典既包括对他们的救赎、引领、保守、祝福,也包括在他们犯罪时神对他们的惩罚。在以色列民身上,既显出神丰富的慈爱与怜悯,也彰显了神的公义。作为蒙救赎、蒙引领的神的百姓,在朝见神,在至高神面前跪拜时有所献,这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说是理所当然的呢?这是神的百姓对施恩的神,对拯救他们的神,对引领他们的神的回应。

然而在神面前跪拜之时,在朝见神之时,当献上什么呢?神喜悦他们献上的是什么呢?这是他们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他们该知晓的答案。因为只有明白神喜悦什么,明白神向人所要的是什么,所献的才会蒙神悦纳。所以不但要有所献,还要献在神的心意之中。

二、神究竟喜悦什么

在经文第6节的后半句和第7节,有一连串的反问:“岂可献一岁的牛犊为燔祭吗?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吗?我岂可为自己的罪过献我的长子吗?为心中的罪恶献我身所生的吗?”这里有燔祭,献的是一岁的牛犊;有千千的公羊、万万的油河;有他所拥有的财富;有从他身所生的长子。这些祭物是神所喜悦的吗?神是要这些吗?

从圣经我们可以知道,一切都是从神来的。创世记第1章写到神创造了天地万物,神并不缺少什么。若以为物质本身可以讨神的喜悦,而不是作为对神救恩的回应的话,那么所献的就是枉然无用的。如果为罪去献自己的长子,或是献从自己所生的却不悔改,这也不是神所喜悦的。

利未记记载,神为以色列人设立了五种祭,有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和赎愆祭(参利1-5)。这五种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感恩而献,一类是为罪而献。为感恩而献,是回应神的施恩;为罪而献,是要修复人与神之间被罪影响的关系。

蒙神救赎的百姓在敬拜朝见神的时候有所献是理所当然的。但神岂是喜悦这些吗?即使我们献上最宝贵的,若不悔改,也不讨神的喜悦。因为,赎罪祭和赎愆祭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罪的问题,只是照着神的吩咐完成礼仪上的要求。所以,赎罪祭和赎愆祭需要常常献。

神究竟喜悦人献上什么呢?“你本不喜爱祭物,若喜爱,我就献上;燔祭你也不喜悦。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51:16-17)大卫明确给出了答案。这是大卫在犯罪之后向神忏悔的时候所领悟的。

“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透过撒母耳向扫罗的述说,我们看到,神喜悦人听从他的话,神喜悦人真正有忧伤的灵、痛悔的心。也就是说,神喜悦人真正的悔改而不是在犯罪之后的献祭。

经文中这位朝圣者仅藉着宗教的仪式——献祭的行动,是不能讨神喜悦的。从表面看,虽然跪拜在至高神面前,手中还捧着所献的祭,很虔诚,但是他的想法和做法其实暴露了他并没有真正认识神,也不明白神的心意。他以为神也像人一样,可以通过财物买通,以此来赎他的罪。事实上,神喜悦的不是人所献上的祭物,或为罪献上的长子,神喜悦的是人真正地悔改并听从他的话语。

三、神向人所要的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并与神同行

第8节:“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神已指示给百姓什么是善的,什么是好的。神向人所要的并不神秘,而且与献祭和奉献也没有直接关系。

神所要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神向人所要的是行公义。神是公义的神,神向他的百姓不仅仅施行怜悯,也施行公义。所以前面提到说,当他们犯罪的时候,神也会严厉地惩罚和管教,这是神公义的彰显,因为神断不以有罪的为无罪,神也断不以无罪的当有罪。神既然是公义的,也期望百姓活出公义。公义不仅仅是神的属性,也是拥有神的样式之人的德行。我们知道,神造人的时候是照着他的形像和样式造的。所以,有神形像和样式的人也应该拥有并且活出这样的德行。如果不行公义便不能够活出神的形像和样式,当然也不能够以神指定的方式来生活。

圣经中是如何解释公义的呢?有两个方面。消极的方面,行公义就是不做那些神禁止的事情,如偷盗,欺骗,不诚实,贿赂,勒索等。积极的方面可以总括为为别人的益处着想,在人有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比如,保护社会中无助的弱势群体如寡妇、孤儿、外来者和穷人等。弱势群体是遭到不公平待遇的人群。圣经中的公义观念特别接近慈爱,接近爱的行动。神喜悦人行公义远超过在宗教场所人们所做的一切。一位神学家说过:“没有任何的狂热的宗教活动能够填补公义的空白。”神向人所要的是行公义。

第二,神向人所要的是好怜悯。怜悯也是神的属性,而且是神最基本的属性,怜悯与爱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有时候怜悯也被翻译为爱的怜悯。神是有怜悯的神,他以怜悯待人。神是慈爱的神,他以慈爱待人。所以神也要求他的百姓以怜悯待人。

怜悯是对人的态度,是具体的行动。怜悯的内涵包括忠诚的爱,坚定不移的爱,也包括仁慈。怜悯会催促人向别人行善。怜悯不是因为对方有什么优点,也不是基于对方有什么可爱之处。如果一个人有优点才能够被怜悯,有缺点就不能蒙怜悯的话,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蒙神的怜悯,因为我们都是罪人,是死在罪恶和过犯之中的,都是与神为敌的,而且我们在蒙神无条件拯救之后还常常活在罪中。神对我们的怜悯是无条件的,因为他爱我们,怜悯我们。

我们要去怜悯,因为神就是这样怜悯我们的。神的怜悯是爱,是宽恕、包容、接纳,不带条件,也不求回报。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爱的颂歌”中更具体地解释了出于怜悯的爱的内涵(参林前13:1-8)。旧约中神给他子民的律例典章中也着重提到了爱(参太22:37-40),神是怜悯人的神,神是爱人的神。我们这些因着神的怜悯而蒙救赎的百姓也当像神一样,存怜悯之心,有怜悯的行为。

第三,神向人所要的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与神同行的字面意思是与神一同行走。既然特别强调了要存谦卑之心,因此与神一同行走并不是指与神并肩而行,也不是走在神的前面,而是紧随在神的后面,跟着神走。与神同行,指的是我们与神的关系,也指我们的行动和生活。作为神的百姓,需要谦卑在神的面前,也需要顺服地与神同行,而不是骄傲自大。《活祭》《爱,我愿意》这两首诗歌会让我们体会到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时那种降伏的状态。神的所行所为,神对人的态度和行动,跟随在后的人会尽收眼底。看到了神是怎样说话行事之后,我们就要效法他。

“我是把你们从埃及地领出来的耶和华,要作你们的神,所以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11:45)“因为我是慈爱的,我必不永远存怒。这是耶和华说的。”(耶3:12)“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西3:12)与圣洁的神相交的人应当活出圣洁,与爱人的神相交的人应该活出爱。与神同行具体的表现就是效法神。

“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行公义”“好怜悯”这三者构成了一个正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端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下面的两个角是“行公义”“好怜悯”。这三角形也是神的百姓(旧约、新约中以色列民和现在的基督徒)信仰生活的基础,这三者是一个整体,是彼此相关的。神的子民回应神的爱和救恩的行为表现就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当神的百姓这样做的时候就是彰显神、荣耀神。

以上三方面就是神向人所要的答案。神希望他的百姓能够活出他的性情和品德。这是神与以色列民立约的目标,也是神藉着他的儿子耶稣基督救赎我们,并且赐生命给我们的目的。

短短的三节经文让我们看到,蒙神救赎的子民在神面前应当有所献,这是出于感恩。但是我们不应以献祭物来解决罪的问题。作为神的子民——蒙救赎的群体,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凭自己的努力使罪得赦免,也不能藉着献祭或是宗教仪式讨神喜悦。人若悖逆神,即使献上最完美、最贵的祭物,也不能讨神喜悦。神向他子民所要的,在旧约和新约中是一样的,就是希望百姓活出他的性情和品德。

当明白了神向我们要的是什么,就要行神向我们所要的,以此来回应神的怜悯之爱,回应神藉着耶稣基督舍命流血对我们的救赎之恩。

最后,让我们一起诵读第8节经文,把“世人哪”改为“神的子民哪”,把“你”换成“我”来读。“神的子民哪,耶和华已指示我何为善,他向我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我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我的神同行。”阿们!

    文章信息

    作者:甄翠花
    时间:2024年6月30日
    分类:主日证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