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观看视频
证道经文:诗篇122:1;希伯来书12:12
证道文字:
诗篇122篇1节讲到诗人对去圣殿敬拜神的欢喜和盼望。希伯来书的作者在第12章讲到我们身边有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鼓励我们奔那摆在前头的路程。希伯来书12章12节说:“你们要把下垂的手、发酸的腿挺起来”。疫情过后大家的生活又开始忙碌起来,这个时候更不能远离主,反而更需要到神面前寻求帮助和力量,把下垂的手、发酸的腿再次挺起来。今天我从三个方面和弟兄姊妹分享。
一、诗篇作者对神的渴慕
当我们读诗篇时,常常能从字里行间看到诗人对神的爱和渴慕。
“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几时得朝见神呢?”(诗42:1)表达了诗人对神的爱慕。
“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寻求你;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诗63:1)说的是诗人在环境中对神的寻求。
“我时常切慕你的典章,甚至心碎……耶和华啊,我切慕你的救恩,你的律法也是我所喜爱的。”(诗篇119:20、174)说的是诗人对神话语的渴慕。
“我羡慕渴想耶和华的院宇,我的心肠、我的肉体向永生神呼吁……在你的院宇住一日,胜似在别处住千日。宁可在我神殿中看门,不愿住在恶人的帐棚里。”(诗篇84:2、10)。讲到了诗人对圣殿、对敬拜神的渴慕。
弟兄姊妹,当我们面对疫情感到无助时,我们是否也曾发出这样的呼声?当我们来到神的殿里敬拜时,又是否仍然存着这样渴慕急切的心呢?
诗篇122篇1节说:“人对我说:‘我们往耶和华的殿去。’我就欢喜。”灵修版圣经对这节经文的注释是:“朝见神,有时欢喜,有时不。究竟是什么原因?上圣殿是很困难,也是很欢喜的事。作为一个朝圣者,诗人参加了一年三次盛大宗教节日中的一次,他高兴地同神的百姓一起在殿中敬拜神。如果我们还有未赦免的罪,或对神的爱心冷却了的话,我们就会感到敬拜神是个累赘。如果我们亲近神,喜欢到神的面前,我们就很想敬拜和赞美神。我们对神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对敬拜的态度。”这段话很扎心。
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我们刚信主时非常热忱,恨不得能天天不受打扰地读经和在神的殿中服侍。可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还有这样的好奇、热情和初心?社会上讲“不忘初心”,其实在我们的信仰上也需要常常归回到神的面前,去思想当初我们对神的渴慕,去思想我们信主靠主的单纯和对神单单的仰望。如果你时常思想当初你是如何信主的,即使经历到周边许多人不好的见证,你也不会受到影响;如果你时常记得主对你的爱和带领时,无论团契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如何,你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才是合神心意的。当我们对神有这样的渴慕时,相信我们整个人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
弟兄姊妹,愿圣灵鉴察帮助我们,使我们时常回想自己对神的爱是如何的,省察自己现在对神和神的话语还有没有起初的渴慕?
二、呼召故事中的“好奇”和“热情”
圣经中记载了很多神对人的呼召。神呼召每个人的方式、时间、地点不同。但在这些呼召故事中,我们发现那些被呼召、被使用的人都是对神的话语保持热情,或者对神的作为保持好奇的人。
“摩西牧养他岳父米甸祭司叶忒罗的羊群。一日,领羊群往野外去,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摩西观看,不料,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摩西说:‘我要过去看这大异象,这荆棘为何没有烧坏呢?’”(出3:1-3)摩西虽然是在逃亡(放逐),但当他看见火焰荆棘,就想要到跟前去看一看。为什么会这样?是神的呼召临到摩西,神要将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使命托付给他。
大卫被父亲派去探望在战场上的哥哥们。“大卫把他带来的食物留在看守物件人的手下,跑到战场,问他哥哥们安。与他们说话的时候,那讨战的,就是属迦特的非利士人歌利亚,从非利士队中出来,说从前所说的话,大卫都听见了。以色列众人看见那人就逃跑,极其害怕。以色列人彼此说:‘这上来的人你看见了吗?他上来是要向以色列人骂阵。若有能杀他的,王必赏赐他大财,将自己的女儿给他为妻,并在以色列人中免他父家纳粮当差。’大卫问站在旁边的人说:‘有人杀这非利士人,除掉以色列人的耻辱,怎样待他呢?这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是谁呢?竟敢向永生神的军队骂阵吗?’”(撒上17:22-26)大卫本是去战场上看一看,但他好奇什么人可以辱骂神的名,最终他迎战歌利亚并得胜了。
保罗在讲到自己的过往经历时说:“我原是犹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长在这城里,在迦玛列门下,按着我们祖宗严紧的律法受教,热心侍奉神,像你们众人今日一样。(徒22:3)“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加1:14)保罗去捉拿那些信主的人,认为自己是大发热心。而这份热情,在他蒙主呼召成为使徒后也没有改变过。
保罗建立教会,多受苦难。他多次说:“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徒26:19)。“为这缘故,我也受这些苦难,然而我不以为耻。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后1:12)
撒该听说耶稣来了,就跑到前面去,爬到树上去看。“耶稣进了耶利哥,正经过的时候,有一个人名叫撒该,作税吏长,是个财主。他要看看耶稣是怎样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见。就跑到前头,爬上桑树,要看耶稣,因为耶稣必从那里经过。耶稣到了那里,抬头一看,对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他就急忙下来,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路19:1-6)
神使用这些对神的话语和作为保持热情的人,他们灵里敏感,对神的话语保持好奇,对神的作为保持热情。弟兄姊妹,我们是否灵里敏感,常对神的话语和神的作为保持好奇和热情呢?
我们总以为必须远离世俗琐事才能专心致志地敬拜主,必须在生命中的某些重大时刻,或是艰难困苦中才能更多经历神,当平日里一切都好时,我们便远离了神。慢慢地,我们对神的话语和神的作为不再好奇不再有热情,对圣灵的提醒和责备也没有了感觉。
劳伦斯修士在《与主同在》中只强调一件事,就是时常与主同在,不仅在祈祷时与主同在,就是在事务最繁忙的时候也不忘与主同在。作为修道院的修道士,劳伦斯修士有定时的祈祷,用祈祷藉信心的亮光认识神。但他也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随时随地敬拜主,而不是刻意避世隐居。他将平凡和卑微的工作例如煮菜做饭和洗涮碗碟都化成赞美主和与主默契交谈的行动。
他说:“无论在工作之前还是工作之后,我总是祷告的。在做任何工作之前,我就像小孩子那样交托神,对神说:‘哦,神!因着你的同在和你的旨意,我必须做这些外面的工作,所以我求你用恩典帮助我,使我一直与你同在。哦,主!求你也与我的工作同在,并用你的丰满充满我的心。’不仅如此,在工作过程中,我仍然与神有不断的交通,将我手做的小事献给他,一直求他恩典的帮助。工作完毕后,我就检查我的工作怎样。若是做得好,我就感谢神;若是做得不好,我就求他赦免,一点也不灰心。在每一次失败后,我总是再起来,藉着信与爱,行一切的事,并不疲倦。结果我就达到一种情形,就是不思念神反而是不可能的了,就好像在我起初时亲近神那么难一样了……”
“在做任何事情之先,可以用极短的时间去望一望神,正在做的时候也可如此行,做完了事再与神相亲。”这是劳伦斯在《与神同在》中讲到的与神同在的方法。他还说:“生命充满了危险与暗礁,若没有神恩典持续的拯救,触礁就是不可避免的事。但是,若不与他同在,怎能求他呢?若不时刻思念他,怎能与他同在呢?若没有养成与他同在的圣洁习惯,在他身边每时每刻祈求他的恩典,又怎能思念他呢?”
的确是这样,我自己有段时间内心很受责备,因为我常常是在重大的自己搞不定的事上迫切求主,日常却缺乏了对神作为的好奇和热情。如今我也在有意识地操练求主同在,随时地祷告呼求主。
弟兄姊妹,神使用那些对神的作为保持好奇和热情的人。我们回想一下自己,无论是在教会的服侍、家庭的生活、孩子的教养,还是工作的计划安排上,我们是否都对神的作为保持好奇和热情呢?是否灵里敏感于神的同在呢?求圣灵常在我们心中做那提醒更新的工作。
三、启示录中教会的提醒
我们知道,教会不是指一个建筑,是指那些信主的人,他们在一起就是教会。圣经启示录中讲到给几个教会的信,其中在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中这样说:“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启2:1-5)
弟兄姊妹,当我们刚信主,或者在经历主的恩典时,我们特别火热,也愿意服侍,也有爱心、耐心。但时间长了,我们有时灵里是沉闷的,没有生气的,对神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没有反应,经历了没有感恩,对教会的提醒也没有回应。让我们常常回想起初的爱心是从哪里离弃的?不单单是爱心,我们的信心、热心是否也有改变或是离弃?
在给撒狄教会的信中说:“你要写信给撒狄教会的使者说,那有神的七灵和七星的说:我知道你的行为,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启3:1)这是一个特别严厉的提醒——名存实亡。我们像不像个真正的基督徒,或者深层次的我们是不是个基督徒?弟兄姊妹,我们都是软弱的人,我们没有能力夸口,我们都需要神不断地更新,圣灵不断地工作提醒我们回到神的面前。
关于老底嘉教会,“你要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说,那为阿们的,为诚信真实见证的,在神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说: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启3:14-16)我们要特别留意这句“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弟兄姊妹,我们中间有没有在信仰上温吞吞的人呢?说不是基督徒吧,偶尔也来教会,也读经祷告;说是基督徒吧,却从来没有服侍,没有奉献,行事为人与没信主的人一样,生命没有改变,灵命没有长进。就像希伯来书5章12节说的:“看你们学习的功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主说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意思是说我们要有反应。
杨伯伦写的歌曲《愿那灵火复兴我》,可能我们中间很多人都听过:
“愿那复兴我的灵火,重新再来一次复兴我,起初的信心何处失落,我愿悔改重新再得着。在明媚的春光里,在幸福的生活中,我们陶醉,我们欢乐,早把主恩典忘记。
愿那复兴我的灵火,重新再来一次复兴我,起初的盼望何处失落,我愿悔改重新再得着。在稳妥的事业里,在迷人的笑声中,我们游戏,我们沉迷,早把主恩典忘记。
愿那复兴我的灵火,重新再来一次复兴我,起初的爱心何处失落,我愿悔改重新再得着。在艰苦的岁月里,在百般的试炼中,我们灰心,我们惧怕,早把主恩典忘记。
副歌:愿那复兴我的灵火,重新再来一次复兴我,起初的信望爱何处失落,我愿悔改重新再得着。”
弟兄姊妹,愿我们一直能保持对敬拜神的向往与欢喜。我们要为自己曾经对神的远离、冷淡、质疑而认罪。也求圣灵光照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对神的话语,对神的作为保持好奇和热情。愿我们下垂的手,发酸的腿在神的帮助下得以挺起来。愿神来再次复兴我们!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