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母亲的信仰

韩占慧
主日证道

登录后即可观看视频

证道经文:路加福音1:26-56

证道文字:

弟兄姊妹,这个主日恰逢母亲节,首先在基督耶稣里问候每一位作母亲的姊妹们节日快乐!

路加福音1章26-56节记载的是一位母亲的经历,这是一位特别的母亲,是耶稣基督的母亲。路加从两个场景来展示马利亚的信仰经历。一段是马利亚在拿撒勒与天使相交的经历,一段是马利亚在犹大与伊利莎白相交的经历。路加透过非常简洁的描述,丰富地展示了马利亚的信仰。这段经文让我们感受到马利亚的信仰是生动的、深刻的,也是活泼的。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和弟兄姊妹来分享耶稣母亲的信仰。

一、信仰要寻求理解

天使对马利亚说:“蒙大恩的女子,我问你安”(路1:28)。面对这一声问安,马利亚的表现是惊慌。圣经更记载了她在反复思想天使这样向她问安是什么意思,她在体会神话语所蕴含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弟兄姊妹,今天在读圣经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按照这样一个模式去思考,去探究经文究竟说的是什么呢?旧约中诗人说“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诗1:2)。我们今天也可以理解为,昼夜思想圣经话语的人,这人便为有福。接下来,天使对马利亚说:“你要怀孕生子,可以给他起名叫耶稣。”(路1:31)然后天使又说了一段话,核心点就是“你要怀孕生子”。面对天使的这段话,马利亚就更加困惑了,因为她还没有出嫁。所以她就问天使:“我没有出嫁,怎么有这事呢?”(路1:34)她把自己的困惑陈明在了神的面前。这也提醒我们,今天面对神的话也应当常常思想为什么。马利亚在她的信仰生活当中寻求理解,通过“是什么、为什么”这两个问题来使自己的信仰晋升和登高。今天我们在跟随耶稣的道路上也应当如此,当常常去思想神给我们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这样说。当我们能够把这样两个问题思考明白的时候,就会发现神的话对我们是多么有帮助和益处。

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团契今年开始学习腓利门书。这是一卷很短的书,只有25节经文,但是我们需要用半年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学习。在腓利门书第17节保罗说:“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虽然这一节经文只有18个字,当我们思考保罗究竟是什么意思,他究竟为什么这么写的时候,我们的理解是:面对“是什么”,有两个词值得特别关注,一个词是“同伴”,它在当时希腊人的语境当中常常指的是商业伙伴,做生意的人。但是在腓利门书中,这个词的词根在第6节出现过,保罗在那里说“与人所同有的信心”,这两处是同一个词根。所以这样的关联就表明了保罗想描述的这个“同伴”是对相信主耶稣为我们死并且复活有相同经验的同伴,从而我们就明白保罗在这里所说的“同伴”就是指主里的弟兄姊妹。还有一个词我们要深入研究,那就是“收纳”,这似乎是一个很平常的词,但在希腊文词典中,它是“关身语态”,这是中文当中没有的概念,是指自己的行为做在自己身上。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你要为自己来接纳他或者是收纳他”。研究了“同伴”和“收纳”两个词之后,我们对这节经文的理解和领受就更加深入了。再深入一层面对“为什么”,保罗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保罗的目的就是希望腓利门为自己去收纳阿尼西母。但他何不直接说呢?为什么开始要加一句“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呢?保罗那个时代,当时的希腊人在说服别人的修辞中很讲究加上例证,以便更有说服力。在这里,保罗就是用了自己和腓利门之间交往的两个真实的例证来说服腓利门去收纳阿尼西母。这是个很好的方法。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以后,今天我们在劝勉帮助我们周围肢体的时候,是不是加上一个活泼的例证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呢?

作为神的儿女,我们在跟随耶稣的信仰道路上要寻求不断地理解,对于神的话我们要不断地去问“是什么,为什么”,要像马利亚一样,那么我们的生命就能不断地成长,长成满有基督的身量。

关于“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努力去明白圣经”这个问题,团契中的一位姊妹的回答非常有代表性。她说:“我竭力追求圣经是源于内心深处对光的终极渴望、热爱和寻求,别无他求。我感觉这是种纯粹的需要,是生命的本能。虽为基督徒多年,当我诚实面对圣经,仍然不明白、难以归纳。当我诚实审视内心时,仍然私欲缠绕不得自由。是又真又活的神带领我学原文学方法,听主内各样的讲座,真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我感受到进步。原文读经好像对焦更准,神的旨意蕴含在文学之美当中,反复阅读、反复体会,读经和思想的过程成为一种痛并快乐的享受。神的话烙在了心版上,落在了行动中。”这一段话足以说明,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饥渴慕义、寻求理解圣经的美好见证。也希望这样的见证能激励在座的各位弟兄姊妹,在我们的生命中不断地去寻求理解神的话语。

二、信仰面临选择

当神藉着天使给了马利亚话语,她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之后,其实摆在她脚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按照神说的去做,一条是不按照神说的去做。马利亚明显选择了前者。她说:“我是主的使女,情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路1:38)这一刻我们会发现,马利亚的选择其实有很明确的指引,神就是让她怀孕生子。马利亚说“情愿这事成就在我身上”,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选择。所以说我们的信仰要面临选择。

比如我们读“十诫”的时候,“不可偷盗,不可奸淫,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等等,都是非常明确的选择。我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见证:在一所神学院中,周末学生们要去教会实习。有一位女同学走了一段路程,忘记了一件东西,就回到宿舍去拿。当她打开宿舍门的时候,发现宿舍里进了一个小偷,对方也被她吓了一跳,就夺门而逃。这个女生其实脑海一片空白,她下意识地把手中的一本圣经塞到了小偷的手上,其实她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小偷拿着圣经,不知道拿的是什么,就赶快逃跑了,跑到了安全的地方。这时候看到手里拿的是一本圣经,恰巧圣经的夹绳夹在以弗所书第4章,其中的一节经文映入小偷眼中,恰好是那句“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弗4:28)。这让小偷久久不能忘记,心里不得安宁。我们基督徒知道这是圣灵在他里面作工。所以他就拿着圣经找到了一所教堂,问牧师该怎么办。牧师告诉他说,“你要认罪接受耶稣”。从那一刻开始他洗心革面,愿意来到主的面前,有了很虔诚的信仰。几年之后,他甚至奉献自己做传道人读神学。若干年后,当初的那个神学院女同学已结婚成家,嫁给一位牧师。有一天她在收拾丈夫书柜的时候,发现了她自己学生时代的那本圣经。她非常奇怪当初塞在小偷手里的圣经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等先生回来之后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见证当中,我们看到了神明确的命令,看到了他带给这一对夫妻特别的恩典和祝福。我们也相信,神每一个清楚的命令都能够带给我们恩典和祝福。

在马利亚的经历当中,我们会发现神不仅给她明确的选择,也让她面临一些不明确的选择。经文说“天使就离开她去了”(路1:38),马利亚到底该何去何从并没有说明。而“马利亚起身,急忙往山地里去,来到犹大的一座城。进了撒迦利亚的家,问伊利莎白安”(路1:39-40)。我们细细地去思想马利亚的这个抉择,其实会发现这也是不明确的选择。马利亚一方面需要启示,她透过天使的话知道伊利莎白怀孕6个月了,伊丽莎白是她的亲戚。另一方面她也需要根据自己现实的处境来衡量。当时一个未婚女子怀孕,风险很大,有可能会被人用石头打死。连她最亲爱的未婚夫约瑟都不理解她,谁还能理解她呢?天使离开她之后,马利亚根据神的启示,也根据自己现实的处境做了一个选择——往犹大去,往伊利莎白的家里去。如果对以色列的地理熟悉的话,就知道拿撒勒在很北边,而且还不能直着走,因为中间有撒玛利亚人的地方,她要先绕约旦河东往南走,再拐回来到犹大的山地,长途跋涉很是艰辛。但是马利亚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弟兄姊妹,今天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情圣经似乎没有提出很明确的选择,比如基督徒能不能抽烟,基督徒能不能沉溺于刷短视频,圣经里从来没有这样的教导,甚至连手机这个词都没有。那我们该怎么做出选择呢?我们需要结合圣经的启示,并结合自己的处境去做一个讨神喜悦的最佳的选择。

三、信仰需要团体

我想这是在座参加团契的弟兄姊妹非常认可的一个观点。我们进入到经文当中,看一看马利亚所在的是什么样的团体。

1.马利亚有此时此地的团体

经文说马利亚到了伊利莎白的家里问伊利莎白安,然后我们就会看到这两个姐妹一人说了一首诗歌。今天弟兄姊妹见面之后,如果双方都说一首诗歌,我们会觉得怪怪的,对不对?我当时在读这段经文的时候琢磨了很长时间,为什么两个姐妹一见面,一人说了一首诗歌呢?后来我在一份资料当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诗歌最能够形成情感的共鸣”,对于这段经文的困惑我就释然了。那一瞬间,我觉得圣经记载得太伟大,也太真实了。弟兄姊妹想一想,放眼整个以色列,谁能够去理解马利亚呢?没人能够理解,也只有伊利莎白才能够真正懂得她的心。所以这两个人彼此都能够惊叹神的伟大,也能够感受到马利亚的蒙福。而且这两首诗的内容高度一致,两个人的用词虽然不一样,其实核心点都是在说马利亚的蒙福,都在称颂神救赎的伟大。这两个人的团体虽然人少,只是一对一,但是在主的里面却是那么高度地合一。

弟兄姊妹,如果我们在主的里面能够彼此扶持,能够一同高举神,哪怕只有两个人,我们都会感受到在地如同在天的生活。所以,信仰真的需要此时此地的团体,不在乎人多人少,重要的是在灵里面、在基督耶稣里面的共鸣。

这一点我自己的体会也非常深刻。最近两年我开始学习圣经原文,这对于我理解圣经有特别大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要告诉弟兄姊妹的是,如果我没有那个小小的只有几个人的团体,我也没办法坚持下来。大约是两年前的一天,教堂的青霞姊妹给我打电话,她说圣经原文可好了。后来我回忆了一下,她也没有说明怎么个好法,她只是说好,说一定要学习。我就给她摆了很多现实的困难,好多个理由,很轻松地就把她给回绝了。没有想到青霞姊妹没有放弃。大约过了两三个月之后,她又给我打电话,这一次她明显想好了对策。我仍然把我的理由摆出来之后,她说,“我已经跟老师说好了,你可以试一试。你可以不记单词,可以不写作业,甚至你想啥时候退出就退出”。当我看到“优惠的礼包”都这么丰厚了,作为一个牧师还能够再回避吗?没有办法,那时候真的是硬着头皮坚持。另一方面,青霞姊妹也很有策略,打着韩牧师也一起学习的旗号又拉来几个姊妹,我们这几个人就开始了学习圣经原文的旅程。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如果没有这个小小的团体的互相支持、鼓励,真的没有办法坚持下来,也没有办法去体会神藉着他的话语所给予我们的美好。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你一定要祷告,求神带领你进入到最适合你的团体当中,因为在团体当中,神要给你恩典,神要赐给你祝福。

2.马利亚有超越时空的团体

在马利亚的诗歌的最后两节,她说:“他扶助了他的仆人以色列,为要记念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施怜悯直到永远,正如从前对我们列祖所说的话。”(路1:54-55)短短的两节经文内涵非常深刻,表明了马利亚的信仰具有深厚的、整个以色列民族信仰传统的底蕴,她把自己的信仰深刻地扎根到了整个民族的信仰当中。所以,当她自己有了经历天使这一独特的信仰经验之后,她才知道该怎样应对才不至于极端,更不会进入到异端当中。

今天,弟兄姊妹更需要把信仰植根于我们基督教信仰的伟大传统当中去。回顾教会2000多年的历史,看一看众位圣贤对于信仰的认识,对于圣经的理解,我们需要与圣经的作者来对话和交流。记得十几年前,我们教会有一位非常热心的同工,我们曾经一同建造聚会点,一同服侍教会,我甚至觉得我们一辈子的状态都会是这样的。但是没有想到在疫情期间,这么好的同工竟然去到天家了。这件事情给我的打击和触动很大,让我体会到了我们每个人都是软弱的,我们需要这样超越时空的团体,我们需要将自己的信仰植根于这个伟大的传统当中,需要植根于圣经这样深厚的底蕴当中去。

当我们不仅拥有此时此地的团体,也拥有超越时空的团体,这两者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张力的时候,这个团体就能够保证我们的脚步不偏左,也不偏右。盼望神恩待我们,赐福我们,让我们真知道我们需要团体,也能够委身于这样的团体。既有此时此地的团体,也有超越时空的团体。

盼望马利亚所展示的信仰能够带给我们今天每一位弟兄姊妹切实的帮助,让我们在跟随耶稣的道路上能够晋升、登高,活出基督的荣美,见证耶稣基督的馨香之气。阿们!

    文章信息

    作者:韩占慧
    时间:2025年5月11日
    分类:主日证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