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观看视频
证道经文:马可福音3:31-35
证道文字:
弟兄姊妹,上一次我们一同分享了由“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所带出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从神按照他自己的形像造亚当夏娃,我们便知道我们是神的儿女。然而因着我们的始祖犯罪,罪便入了世界,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破裂。直到主耶稣来施行他的拯救,他重新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耶稣宣告说:“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太12:50)无论是外邦无论是万国,谁遵行天父旨意,他便是与我们有着“亲情”关系的人。
弟兄姊妹,什么是亲情呢?圣经中多次记载以色列人的家谱,亚伯拉罕的家谱清清楚楚地记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联系。然而就在这样的联系中,不断出现争战、反目和背叛。
第一,人类亲情关系的脆弱和撕裂里面包含着冷漠、隔绝、仇视,主要原因在于人对于天上的父的远离。
1.亲情首先是一种体认。
我们的亲情关系本来就摆在那里,关键在于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做父母的是否认同这种关系。关于神与人的关系,我们是否愿意体认那在天上的父,那按照他自己的形像造我们的父神?真理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可是,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愿意体认我们在天上的父,体认那位全能的、按他自己的形像造我们,爱我们的父呢?
这使我想起一部电影的片断:一位父亲在他的儿子刚出生就因为某种原因要去远方。许多年之后他历经沧桑回来了,妻子与丈夫团圆,家里终于有了男主人。然而他的孩子并不认他——一个“陌生人”居然登堂入室,要与自己分享母亲的爱。孩子对多年之后回来的父亲非常抵触。但是,从远方回来的父亲凭着为父的心肠,藉着每一个细节、每一日的爱对待儿子,突然有一天在某个情境下,他的儿子突然喊了他一声“爸爸”,这句呼喊,好像一缕阳光照进了全家,所有的阴霾都不见了。这让我们意识到原来亲情也需要一种体认,儿子愿意喊父亲一声爸爸,就像保罗在书信中说,我们要称我们在天上的父为“阿爸,父!”(加4:6)
我生活在一个基督徒的家庭。小时候,当我的母亲以及众弟兄姊妹一起喊“阿爸父”的时候,我不是很理解,因为我很尊敬我自己的父亲,怎么会又蹦出一个“父”呢?直到有一天,我的父亲倚着门框,拉着二胡,奏响了福音的旋律——一辈子刚硬不愿意接受福音的老父亲在他最后的几年里信主了。那个时候我才明白,那位天上的阿爸父神是多么慈爱,多么全能,多么配得普世儿女称呼他为阿爸父神。
2.亲情需要培育。
新约圣经讲过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儿子拿着分到的家产,到外面去闯荡,他“任意放荡,浪费资财”(路15:13),最后沦落到与猪同吃同喝同眠。感谢神,终于他有了一颗忏悔归回的心。他回到了父亲的面前,当他再一次称呼“父亲”的时候,父亲满怀喜乐,宰牛宰羊地欢迎他,并且说:“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路15:24)可见,一个浪子回归我们在天上的父是何等的喜悦。然而,亲情关系的确认还只是第一步,好的亲情关系还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培育。
一位牧者说过,一个成熟的基督徒应该有爱亲人的弱点的能力。这是衡量一个基督徒、一个神的儿女对亲人之爱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你爱他的钱财、才华、前途,这样的爱又有多少价值呢?世上的人都爱这一切。而格外能够体现亲情关系的,恰恰就是能够容纳亲人的短处,它既是亲人之间的标志,也是展现亲情的重要品格。
一个基督徒或者一个族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衡量他的文明程度,一个重要的指标就在于是否能爱一个陌生人。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天生就有一种对亲情的格外偏爱以及对陌生人的天然的排斥,这是我们品格操练中的一个功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用法律、用公权力和资源去关怀那些贫寒的、受压制的人、受欺辱的人,才表明他的强大。
我们做神的儿女首先要遵守律法。马太福音第22章记载,一个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他说:“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太22:36)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太22:37-38)什么是律法?律法写在摩西五经里,在希伯来原文“律法”与“真理”有着共同的含义,就是爱神口中说的话,爱神显示给我们的真理,爱我们在天上的父。主耶稣接着说:“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太22:39)这“其次”并不是说第二,它是和“第一”并列的,是“第一”的另外一个方面。什么是“爱人如己”呢?什么是爱邻舍如同自己呢?就是爱家人(亲情关系)和家庭之外(非亲情关系)的人。主耶稣说:“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这不正是一个人、一个族群、一个国度文明的标志吗?也不正是我们爱的真谛吗?主耶稣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他把天上的真理用道成肉身的方式诠释给我们,告诉我们当如何而行,让所有的人无可推诿。我们不是说爱神、爱基督吗?那我们就要爱身边的人,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要爱我们中间最小的最弱的人。
3.亲情需要我们以爱的方式触发,把道成肉身落实在我们的行动当中。
昨天我们的团契有一位姊妹提出一个扎心挑战的问题:我们怎么去爱一个陌生人呢?我们都不认识。尤其是作为一个姊妹,在今天这样的一个弯曲悖谬的世代里,这种爱会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的确,在网络上、在现实中充满着各种欺骗,我们自己又有多少能力,有多少免疫力、承受力去爱呢?有许多教导人如何去爱的心灵鸡汤,我相信这些资讯是好的,但是作为基督徒,我们在真理中、在真光中,我们爱的所有技巧的源头在于在爱中间有没有天父的位置,有没有神的位置。一个爱人的人,心里有没有为父的心肠,有没有以基督的心为心?当我们以为父的心肠、以基督的心去爱人,我们的爱就会充满安慰、温暖和力量。当我们用这样的姿态去爱的时候,就不会把爱看为交换和辖制。
什么是没有辖制的爱?很多人有难处却不愿意张口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觉得接受了别人的爱实际上等于也接受了别人对自己的辖制,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都需要符合别人的心意。我们自己何尝不是如此。为亲人愿意把自己所有的都献上,但同时往往也会去干预他们的生活,希望他们能够这样或者那样,于是原本是出于爱,最后却造成了亲情之间的纷争、撕裂、反目。而且这种撕裂还不是因为抢夺财产,而是因为“爱”,这是多么可悲!
然而,当我们以基督的心为心,当为父的心在我们里面的时候,我们的爱就有了无尽的力量和源泉。于是,我们知道爱一个人不是求回报和感谢的,而是我们自己蒙福的机会和责任。我们爱一个人,就把我们的资源交给他,让他自己拥有主权,因为我们天上的父会赋予他所有的智慧。这样,我们是尽到了爱的本分,便不会因为爱而受到伤害。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的主耶稣不正是这样吗?他爱我们在座的各位,爱我们普天之下所有的罪人。他告诉我们要爱仇敌,即便他被钉在十字架上,还对那些钉他的人、致死他的人向父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他为罪人舍去生命,被挂在木头上。
第二,人的亲情关系需要生命、需要救赎。
主耶稣来到我们中间,他的目的在于救赎我们。他给我们带来了两件礼物:一是让我们有机会在神的面前献上赎罪的祭悔改,让我们有机会受洗得救;一是主耶稣带来的福音。主耶稣藉着福音来牧养我们,并且让我们藉着福音让更多的人得以被牧养。亲情不只是停留在它的长成,还在于生命不断地更新。正如主耶稣所描绘的:“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这才是生命的延续。
如果我们只是为亲情而活着,这是没有多少指望的,反倒会成为我们的一个缠累、牵挂和捆绑,这个亲情迟早也会失丧。就像主耶稣所说:“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太16:25)。唯有藉着亲情看到我们在天上的父神,也藉着我们在天上父神的爱,才能坚固我们在地上的亲情,给我们地上的亲情赋予丰盛的内容和意义。
主耶稣升天前对他的门徒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16:15)这里的“万民”在圣经的原文是“凡受造的”。“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16:16)。相信福音且受洗就是在神面前认罪悔改。主耶稣正是用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的生命得以更新,让我们的亲情得以更新和延续,从地上一直延续到天上,也使我们在地上的亲情多了一份温暖,多了一份活力,也多了更为重大的意义。
我们看到,许多基督化的家庭,他们内在的温暖格外令人钦羡,更多的基督徒体会到这福音对家庭、对儿女是何等重要。当一家人在一起祷告,就如同油灯下那光照在全家人的身上,那种温暖是世俗亲情永远不能体会的。
亲爱的弟兄姊妹,最后让我们一同分享一段经文,它记载在哥林多后书5章16-19节:“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认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一切都是出于神,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这托付就是让我们在地上见证为父的心肠,以基督的心为心,见证我们从天上而来的亲情关系。我们要呵护从天父那里来的亲情关系并且在主耶稣基督里承认他对我们的救赎,接受他给予我们的礼物,在他话语的牧养当中,在他赐给我们认罪悔改的机会当中让这福音传遍天下,与所有受造的人一起分享,迎接我们主耶稣基督第二次降临,我们与他一同作王。
亲爱的弟兄姊妹,愿这美好的光景能够在地如在天,让所有认识我们在天上的父的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弟兄姊妹和母亲。愿神怜悯我们!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