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信

刘聪
主日证道

登录后即可观看视频

证道经文:约翰福音11:1-44

证道文字:

今天我们一起研读的经文是约翰福音记载的耶稣所行七大神迹的第七个神迹——耶稣使埋葬坟墓四天的拉撒路复活了,这是耶稣在地上服侍时所行神迹的巅峰,生命之主以复活的大能击碎死亡。

第10章结尾告诉我们,为了躲避耶路撒冷宗教领袖的逮捕,耶稣和门徒已经退到距离耶路撒冷30多公里的约旦河外,就是从前施洗约翰施洗传道的地方,而让耶稣和门徒再次返回危险之地的原因是来自马大和马利亚的紧急求助。

接下来第11章的内容讲到,一天,耶稣收到了来自马大和马利亚的消息:她们的兄弟——耶稣所爱的拉撒路病危。“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约11:4)然而,耶稣说的是这病导致的最终结局不是死亡,乃是为了荣耀神,不是说拉撒路不会经历死亡,事实上这是致死的病。第17节说耶稣到伯大尼时,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如果按照路程和拉撒路死亡的时间推算,信使需要一天的时间到耶稣那里,耶稣又住了两天,又用一天的时间到马大家,其实耶稣收到信使消息的那一刻拉撒路就已经死了。耶稣知道拉撒路虽会经历死亡,但要从死里复活,以此彰显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经文中说耶稣并没有立刻一同前往,但让信使带着这个满有安慰的信息返程了。想想看,当信使回去后就会发现拉撒路已经死了,这个安慰的信息对失去至亲的姐妹俩意味着什么?显然耶稣所说的与她们正经历的事实不符。这是无比煎熬的时刻,一方面她们经历着失去至亲的伤痛,一方面考验着她们是否还坚信耶稣对他们的爱,是否还坚信耶稣有能力。她们知道耶稣爱他们三姐弟,耶稣从没让他们失望过,他们渴望耶稣出面澄清,给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引。但经文说:“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约11:5-6)耶稣仍留在原地没有赶过来。这是个无比纠结、艰难的时刻,姐妹俩在接近绝望的边缘挣扎着。

当你经历的环境和神给你的应许背道而驰时,这是艰难的时刻,也是考验信心的时刻。圣经中有多处描述神的应许和成就的时间跨度较大的经文。比如,神应许信心之父亚伯拉罕要成为多国的父,要有一个儿子,但是直到他百岁了也不见他的妻子为他生儿子。

那我们思考,耶稣为什么仍要在原处多呆两天呢?约翰福音11章5-6节和合本圣经翻译成:“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其实在原文中第6节有一个连接词,意思是“所以、那么”。吕振中译本是最接近原文直译的一个版本,里面讲到:“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所以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耶稣延迟的这两天是因为爱的缘故。这对于我们来说更加不容易理解,若是因为爱,耶稣应该第一时间出现才是。此时,马大和马利亚的心都碎了,对于求助者来说,等候帮助者到来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的,早一点到,不是更好吗?然而这是神奇妙的旨意。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在神那里迫切需要帮助时,你的心正在为某事而破碎,需要神干预,你迫切地祷告,但什么也没发生,这真是非常艰难的时刻。我们往往把这个延迟理解为:神不垂听,不在意,甚至认为我们所信的神,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罢了,也许他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心中会出现很多的质疑。但延迟的回答并不是神漠不关心或神没有听见,更不是神没有能力。

首先,神对我们的爱是永不改变的,神的能力也是永不衰减的。在爱的前提下,延迟将对我们有所帮助,不会伤害到我们,反倒会让我们更强大。以赛亚书55章8-9节告诉我们:“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虽然当下还无法理解这拖延的美意,当下的处境让人有些无法接受,但我们绝不能质疑神的爱、神的信实,绝不能对他的话语失去信心。从马大和马利亚的身上我们看见了这样宝贵的信心。

当时犹太人认为人断气后灵魂还会盘旋三天,期间仍有苏醒的希望。拉撒路若是断气四天后复活,更能清楚显明那是神荣耀的作为。纵然姐妹俩不理解,很纠结,很挣扎,但她们没有失去对耶稣的信,因为她们知道耶稣爱他们。若是在爱的前提和背景下来理解迟延,就不会失去信心。

等耶稣到达伯大尼后,“马大对耶稣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神求什么,神也必赐给你。’”(约11:21-22)马大的话中有些许的遗憾和沮丧,但也显露了她对耶稣依然持有信心。她相信耶稣那里有她所支取的力量和安慰,她相信神可以释放一颗背负着重担和被悲伤撕裂的心,她期待神可以赐予她奇妙的内在平安。她并未抱怨,当听说耶稣来了,她第一时间跑出去迎接耶稣,正如她一贯雷厉风行的性格。“耶稣说:‘你兄弟必然复活。’马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必复活。’耶稣对她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马大说:‘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就是那要临到世界的。’”(约11:23-27)从对话中可以看到马大并没完全领悟明白耶稣的话,但她依然选择相信耶稣,相信他是基督,是神的儿子。

再来看马利亚。她比较感性,更加安静和内敛,她没有和马大一起跑出去迎接耶稣,此时她已经被自己的忧伤淹没了,因失去亲人悲痛到心碎,正沉浸在巨大的伤痛中无法自拔。当马大通知马利亚耶稣来了正叫她时,她急忙起来去迎见耶稣,正如她一贯的做法,她俯伏在耶稣脚前,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约11:32)马利亚与马大说的相同,她的心情和马大的一样,既有沮丧和遗憾,同时也显露出对耶稣的信。马利亚说完这话就已经泣不成声,和她同来的人们也一同哀哭。耶稣看见了“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约11:33)。随后,“耶稣哭了。”(约11:35)“犹太人就说:‘你看他爱这人是何等恳切。’其中有人说:‘他既然开了瞎子的眼睛,岂不能叫这人不死吗?’”(约11:36-37)

对于马利亚,耶稣并没有像对马大那样讲很多真理,马大需要用那种方式建立信心,马利亚则需要另一种方式。耶稣能体会马利亚的感受,他与她同哭是因为爱,所以他也很悲伤。旁观者将耶稣的眼泪视为耶稣对拉撒路爱的证据。耶稣的泪水确实是爱的表达、爱的证据,但耶稣哭的原因却不是众人所理解的那样。耶稣哭和众人哭的原因根本不一样,在原文中约翰使用的词语也是不一样的,众人是“哀哭、悲号”,耶稣是“哭泣流泪”。众人因拉撒路英年早逝而悲伤,马大、马利亚因失去至亲而悲痛欲绝,而耶稣知道拉撒路很快就会苏醒,他并不是为失去拉撒路而哭。经文说,耶稣看见了,“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悲叹”原文表示“情绪上极度的波动、愤怒”。耶稣因看到死亡带给人的痛苦而悲愤不已。耶稣的心因众人的哀嚎和悲伤而被搅动。随后耶稣问拉撒路安葬的地方,他就哭了。

因为耶稣的人性,他认同他们的感受,他深爱那些人;因为耶稣的神性,他能看透万事,所以他感受到的是死亡带来的混乱、哀伤和眼泪。耶稣知道自己有能力阻止这场葬礼并将之变为喜乐,但他知道自己无法阻止所有人的葬礼,无法参与每一个葬礼。他不仅看见马大和马利亚的哀哭,还看见世上所有人的哀哭;他不仅为拉撒路、马大和马利亚哭泣,他也知道自己将施行神迹,展示他战胜死亡的大能和荣耀。因此,仅仅这件事根本不会让耶稣激动愤怒,甚至悲痛落泪。耶稣想到的是我们每一个人,他哭泣是因为他深爱着我们。耶稣知道他若使拉撒路复活,成就这惊人的神迹,其实就是在催逼敌对者下手,拉撒路的复活会促成耶稣的受死。他知道要改写我们每个人的葬礼,唯一的方法就是他代我们承受这一切,因为爱——他向死亡怒吼。耶稣此时的悲愤是他爱我们的记号。当你所爱的受到威胁伤害时,你爱得越深,被激起的怒气就会越大。因为耶稣深爱我们,所以他不仅哭泣,甚至起了愤怒。当他来到坟墓前,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约11:43),其实也是为自己的死而悲叹。“我下沉,才能救拔你;我受死埋葬,才能使你得救。”他恼怒的是罪,是因罪而带来的死亡。他知道唯一能够拯救我们的方法就是亲身担当我们的罪,承担罪的刑罚和痛苦。他藉着十字架上的死,藉着牺牲和受苦来救赎我们。因他流血我们才得赦免,因他受鞭伤我们才得医治,因他受刑罚我们才得平安(参赛53:5)。

这样舍命流血的爱还有什么可质疑的?!他不会做对你无益的事,不会留下任何好处舍不得给你。全然相信他吧!因为他全然爱你,他爱到为你舍命,为你而死!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尽管祷告的事情没有按照你所期待的时间和方式成就,尽管神的应许和你现在所经历的看似背道而驰,尽管你现在无法理解,甚至有些难以接受,但仍然要选择相信他,因为他深爱你。如果一切都是在他深爱你的前提下,那就选择相信吧!坚定地相信他,等候按照他的旨意成就。

记住,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阿们!

    文章信息

    作者:刘聪
    时间:2024年5月5日
    分类:主日证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