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经文:马可福音6:45-52 证道文字: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内平安!感谢主的恩典,让我们可以一同分享经上的话语。马可福音6章45-52节记载了一个神迹——主耶稣在海面上行走。在主耶稣行这个神迹之前有两件重要的事情:施洗约翰殉道和主耶稣行五饼二鱼的神迹。五饼二鱼的神迹彰显了主耶稣作为永生神的儿子有无限的权柄和无比的怜悯。无论我们处境如何,遭遇怎样的逼迫和苦难,主耶稣都会负我们完全的责任,使我们一无所缺,得胜有余,就如同那盛满零碎的十二个篮子。虽然门徒们经历了五饼二鱼的神迹,但是当他们看到主耶稣在海面上行走时却“以为是鬼怪”(可6:49)。今天,我们将从初心、信心和本心三个方面来分享主耶稣在海面上行走这个神迹。 一、初心 相信很多弟兄姊妹最初信主的时候都有一个美好的见证,如今我们是否还记得这份跟随主的初心呢? 2000年我母亲来北京看我,当她了解到我四年都没有进教堂的时候,她说:“还记得你小时候害的那场大病吗?”那时,我进食之后常常呕吐,两年之内遍访了县城里的中医和西医,却依然无药可救。有次针灸之后我似乎有些好转,全家人为了庆祝就包饺子吃,结果我吃完再一次呕吐。母亲带着全家人一起跪下来为我祷告,从那以后,这个病从我身上消失了,全家人都见证了这个蒙恩得救的奇迹。人就是这么健忘,常常忘记神给予我们的恩典和怜悯。 回到今天选取的经文,在行完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先渡到那边伯赛大去,等他叫众人散开。他既辞别了他们,就往山上去祷告。到了晚上,船在海中,耶稣独自在岸上,看见门徒因风不顺,摇橹甚苦,夜里约有四更天,就在海面上走,往他们那里去,意思要走过他们去。但门徒看见他在海面上走,以为是鬼怪,就喊叫起来,因为他们都看见了他,且甚惊慌。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于是到他们那里上了船,风就住了,他们心里十分惊奇。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那分饼的事,心里还是愚顽。”(可6:45-52) 藉着这个神迹,主耶稣要让门徒们明白,他是天地万物的掌管者,是值得他们信靠的救主。作为神的儿女,我们无助时有主扶持,忧伤时有主安慰,胆怯时有主加添心力。祈求主保守我们,使我们常存一颗跟随主的初心。 二、信心 对观马太福音,我们还可以了解一些互补的细节。“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啊,救我!’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太14:28-31) 在路加福音的记载中,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紧接着是彼得认耶稣是基督。“耶稣自己祷告的时候,门徒也同他在那里。耶稣问他们说:‘众人说我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还有人说是古时的一个先知又活了。’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说:‘是神所立的基督。’”(路9:18-20) 仔细揣摩这两段经文,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彼得在风浪中被主耶稣拉了一把,他跌倒的信心在主耶稣那里被重新建立,又怎能不认耶稣是基督呢? 常常有慕道友问:“亚伯拉罕百岁得子是真的吗?”“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过红海是真的吗?”“童贞女马利亚由圣灵感孕是真的吗?”“耶稣从死里复活是真的吗?”“我怎能相信这些都是历史事实呢?”弟兄姊妹,我们所相信的神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神,“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 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信心究竟是建立在物质世界的信心还是建基于耶稣基督的信心。如果目光只是聚焦在神迹上,却忽略行神迹的神,那么我们的信仰状态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信耶稣只是为了在今世病得医治,渡过难关,积累财富,那么我们和那些追求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的世人有什么分别呢? 无论是五饼二鱼的神迹还是在海面上行走的神迹,主耶稣都是要让我们明白他是掌管天地万有的主宰,是我们生命的本源和依靠。我们的信心只有建立在耶稣基督这永恒的磐石上,才能抵挡撒但魔鬼一切的搅扰和攻击。如保罗所讲:“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罗8:35)“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8:37) 三、本心 约翰福音在描述了五饼二鱼和耶稣在海面上行走的神迹之后记载了主耶稣的宣告:“我就是生命的粮”(约6:35),这是主耶稣藉着神迹所要彰显的本心。 圣经讲到:“第二日,站在海那边的众人,知道那里没有别的船,只有一只小船;又知道耶稣没有同他的门徒上船,乃是门徒自己去的。然而有几只小船从提比哩亚来,靠近主祝谢后分饼给人吃的地方。众人见耶稣和门徒都不在那里,就上了船,往迦百农去找耶稣。既在海那边找着了,就对他说:‘拉比,是几时到这里来的?’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约6:22-26) 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主耶稣的讲道从来都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直击人的灵魂深处。若不用如此扎心的话语,我们能从浑浑噩噩中幡然醒悟吗? 主耶稣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约6:27)我们所信的主耶稣是天父的独生爱子,他代表着天父的能力、权柄、荣耀和智慧。“众人问他说:‘我们当行什么,才算作神的工呢?’耶稣回答说:‘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神的工。’”(约6:28-29)简而言之,就是“信耶稣是基督”(约20:31)。 “信耶稣是基督”不是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而是我们生命真实的经历。诗篇讲到:“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诗46:1)当遇到困难或身处险境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呼求主的名,寻求主的搭救和指引呢?如此,我们就不至于蹉跎度日,也不至于徒劳无功。 接着,众人说:“你行什么神迹,叫我们看见就信你?你到底作什么事呢?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如经上写着说:‘他从天上赐下粮来给他们吃。’”(约6:30-31)尽管经历了五饼二鱼的神迹,这些人依然不肯相信耶稣是基督,反而引经据典,振振有词地要求主耶稣再给他们行个神迹。从摩西五经可以知道,以色列民在旷野四十年并没有完全按照神的旨意行,纵然神从天上降吗哪喂养他们(参出16:11-31),以云柱和火柱带领他们(参出13:21-22),他们却在摩西上山领受诫命时铸造了金牛犊(参出32:1-6),还怀念埃及的肉锅(参出16:3)。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从天上来的粮不是摩西赐给你们的,乃是我父将天上来的真粮赐给你们。因为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约6:32-33)或许有人觉得这话听起来有些空洞,但这却是基督徒生命被建造的过程。每一次的感动、忏悔、倒空都是耶稣基督在我们生命中留下的记号。 “他们说:‘主啊,常将这粮赐给我们。’”(约6:34)到了此刻,他们想的依然是物质世界的食物。但是,“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只是我对你们说过,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约6:35-40) 这是主耶稣道成肉身来到我们中间的本心,也是主耶稣给所有信他之人的应许。弟兄姊妹,如果你的生命正在经历难处,或是身体的疾病,或是内心的软弱,愿你来到主耶稣的宝座前,藉着祷告向主交托,因为主的应许是他总不丢弃我们。阿们!!
主日聚会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
——约翰福音 15:4
证道经文:马可福音14:37;约翰福音4:23 证道文字: 弟兄姊妹,我们首先看一下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两句经文: “耶稣回来,见他们睡着了,就对彼得说:‘西门,你睡觉吗?不能警醒片时吗?’”(可14:37) “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约4:23) 我们每个周日把手中、心中所有的事都放下,来到主面前重新得力。但我们每次是不是都珍惜聚会敬拜的机会?还是可有可无?又或者我们人来到主面前,心却不在这里?我们呈现的是与主在一起的状态吗?今天我想从聚会前的预备、敬拜中的参与和敬拜后的实践三个方面来分享如何敬拜。 一、聚会前的预备——警惕亲近神的阻力 马可福音第14章记载了耶稣在世最后的日子。他带着门徒去客西马尼园祷告,可是门徒总是在沉睡,耶稣提醒门徒要警醒,因为他们的肉体和灵里疲乏软弱。此时,虽然门徒们与主在一起,但实际上并没有与主在一起,他们肉体上疲乏,灵里也不警醒。弟兄姊妹,当我们来到神的殿要寻求神的面、经历神的同在时,我们是不是真正地与主在一起呢?当我们预备要见主时,灵里是否警醒?是否警惕亲近神的阻力呢? 我读过一本关于教会新人牧养的书,对里面的一段话感触颇深。作者问到:“当一个新人第一次决定去教堂时,你认为当天早上他会经历什么?”回答是:敌人要把一切的障碍都抛向他,来阻止他去教会。如果实在不能阻止他参加聚会,敌人至少会使新人到教会停车场时有很大压力,对接下来要去教会这件事没有好心情。因为撒但知道,如果他能在新人进入教会听见神的话语之前搞一些破坏,让他感到不舒服,这样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人就不会让神的话在他们生活里面扎根,比如他们会挑剔接待人员的态度、座位的不便、牧师的讲道等等。不幸的是,魔鬼通常在战斗开始之前就赢了。但如果我们拒绝让他占上风,他就不会赢。我们装备自己,认识到灵里的争战;把教会环境安排好,让新来的人感到舒服;安排接待人员给予新人友爱的微笑,待人友善;当认识到灵里的争战时,我们用祷告托起当天的敬拜、服侍、讲台工作等,为每一个要坐在座位上的新人祷告。我们要警惕亲近神的阻力,这也是聚会前的心灵预备。 其实不单是新人,是不是很多基督徒在聚会敬拜神之前也经历过这种灵里的争战?想想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当你要去聚会、要去服侍时,是不是也经历过聚会前的挑战和“不快”?比如,家人的态度和言语;路上的车况,来教堂时是否顺利;进教堂时对义工的问候是否满意;坐座位时是否可以坐到一个自己想坐的位置;服侍前与其他同伴的沟通是否顺畅。再比如,牧师的身体情况;牧师的信息分享是否让自己觉得满意……你知道吗?还没有开始听道,还没有开始敬拜,撒但对我们的争夺就开始了。如果很清楚这场争战,我们就要警醒,靠主前行,灵里要灵敏。我们把这个叫做聚会前的“预备聚会”。 其实这种灵里的争战,委身跟随主的人也总是在经历。当耶稣与门徒在客西马尼祷告时,门徒几次都睡着了。马可福音14章32-41节反复提到“他们睡着了”(可14:37);“他们睡着了,因为他们的眼睛甚是困倦”(可14:40);“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可14:41)。门徒敬拜时,人在这里,心却在安睡。耶稣在恳切祷告,而门徒困倦沉睡,二者之间形成强烈对比,显示出他们灵里的疲乏困顿。这里的灵不是指圣灵,而是指门徒本身人性的灵,就是那渴慕忠心跟随耶稣的心。他们很快就因肉身的疲倦而屈服,因为肉体软弱了。弟兄姊妹,我们是警醒预备,还是常常肉身疲倦、灵里困倦呢? 弟兄姊妹,我们在基督里本为同一个肢体。撒但使我们不与其他肢体产生联结、不亲近神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人不想聚会,让人困倦,让人体贴肉体,不热心,不想参加服侍,不愿委身于教会。当耶稣预言他要受死,门徒立即劝告他时,耶稣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可8:33)我曾经不理解这句话,现在明白是耶稣知道撒但的工作就是让人气馁、让人产生退缩的心。 所以弟兄姊妹,我们也要警醒。我们的敬拜不是开始于坐在这里,而是在聚会前就要开始预备的。为了让身体不疲惫,你要警惕自己的时间安排;当你担心出门时与家人产生不和时,就要在心里祷告求主赐下平安;当你想来却又起不来,想着要不就不去了下周再去时,你要祷告求主加给你力量;当你进入教会之前有拦阻、有不快时,你要认识到这是灵里的争战,要求主保守。 二、聚会中的预备——心灵和诚实的敬拜 约翰福音4章21-24节记载了耶稣和一位撒玛利亚妇人的对话,耶稣说:“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4:23-24)耶稣讲到了敬拜的重点: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 1.真正的敬拜不单有外在的行动,更是一个人内心对神完全的顺服。 敬拜是每个教会的一个共同点。从有数千人参加的大教堂到只有几个人的小教堂,我们聚集在一起是敬拜神。敬拜的中心是降服在神的面前,把自己全然摆上,不是出于惧怕和义务。神愿意我们的敬拜是出于爱,出于感恩,出于甘心。 圣经中记载的历史上第一桩谋杀案其实是发生在敬拜的场合。该隐和亚伯各带着祭物来献祭,但该隐的祭物被神拒绝是因为他徒有外表,缺乏内心的祭。神拒绝人的献祭通常是因为人用外表合乎礼仪所献的祭取代顺服圣洁的生活。因为带着自己的骄傲来敬拜,反而引发对弟兄的嫉妒、仇恨甚至是恶毒,这已经失去献祭的意义了。真正的敬拜是内心完全放下自己的想法、骄傲和判断,放下自我。 有时候,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关于敬拜的对话常被我们当作寻求自由的借口。我们会认为因为敬拜不局限于某一个地点,所以去不去教会、有没有和弟兄姊妹一同敬拜都没有关系。心灵和诚实的敬拜别人又看不到。什么样才是用心灵和诚实敬拜?全心全意和半心半意的区分在哪里?马可福音12章30节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敬拜开始于我们对神的降服,且完全顺服;敬拜也是出于爱,因为神先爱了我们;真正的敬拜是让神欢喜。当我们将自己全然摆上,而不是80%摆上,不是95%摆上,乃是全心全意地摆上时,神就喜悦。 2.真正的敬拜始于与神的联系。 神创造了我们,我们的心里就有与神联结的需要。在以赛亚书29章13节主批评那些虚假的敬拜,“主说:‘因为这百姓亲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敬畏我,不过是领受人的吩咐。’”第56章又讲到一种真实的敬拜:“还有那些与耶和华联合的外邦人,要侍奉他,要爱耶和华的名,要作他的仆人,就是凡守安息日不干犯,又持守他约的人。我必领他们到我的圣山,使他们在祷告我的殿中喜乐。他们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坛上必蒙悦纳,因我的殿必称为万民祷告的殿。”(赛56:6-7)以赛亚所用的“联合”一词,是指线缠绕在一起形成一根绳子。想真正理解敬拜,我们就必须与神紧密相连。与神联合的人,要侍奉神,爱耶和华的名,敬拜神,神就使敬拜他的人在他的殿中喜乐。所以,真正的敬拜始于与神的联结,是以神为焦点,以喜乐而结束。如果敬拜让我们不安、不满,那我们的敬拜可能是错误的。当然,有时我们可能需要操练,也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要与主在一起,而不是让自己的思绪到处游走。 3.敬拜不只是诗歌,教会聚会的每一个部分都是敬拜。 海淀堂四月的义工培训中,杨传道讲到崇拜时说,从进堂礼开始到结束的祝福都是重要的,是整全的。不是只要听了讲道,前后都可以省略。也不是按个人喜欢挑选,听一堂课再听一堂课。我们的敬拜是人到神面前回应神的作为。我们在聆听神的话语时,不是听演讲或以评判的态度去听,而是用心灵和诚实的敬拜。所以,敬拜不只是诗歌,不只是讲道,教会聚会的每一个部分都是敬拜,进堂,静默,祷告,读经,听道,甚至彼此的问候都是敬拜。 《标竿人生》的作者Rick Warren写道:“敬拜跟歌曲的速度和风格没有什么关系,神喜欢一切风格的歌曲,因为是他创造这一切或快或慢,欢快或者柔和,新的或是旧的,我们可能不会喜欢所有风格,但是神喜欢。如果我们所有摆上的都是出于心灵和诚实,那这就是敬拜。”有时候我们会对聚会有评价,今天诗班这个歌好听或者不好听,这个风格我喜欢或不喜欢,这个讲道我没得到什么,等等。但敬拜不是为了我们个人的喜好,敬拜是要让神欢喜。如果你觉得不喜欢敬拜的这一部分或是那一部分,那我们的敬拜就出问题了。敬拜是以神为中心,它会给我们带来生命的改变和更新。 如果以这为标准,弟兄姊妹,今天你是在用心灵和诚实敬拜吗? 三、聚会后的实践——夺去、挤住还是扎根 有时我们会有一个误区,好像敬拜和生活是分开的。我们放下平日的生活敬拜,敬拜完再过平常的日子。但敬拜是指导日常生活的,或者说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是敬拜。 在路加福音第8章,耶稣讲过一个撒种的比喻,讲到人对天国道理的领受。在比喻中,种子被农夫撒在不同的地方。有撒在路旁的,是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有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最后是撒在好土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参路8:11-15、5-8)。 我们敬拜也有类似这样的结果:有时来教会敬拜不明白,也不追求;有时欢喜领受,但没有根;有时是将神的话反复思想,带来生命的改变。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圣经说她是一个反复思想的人:“马利亚却把这一切的事存在心里,反复思想。”(路2:19)所以每次听道之后的反复思想也很重要,就是反复思想自己应该怎么做,有什么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听完就结束了。记得边牧师有次讲道说到,我们每次听道时都是火热的,可这火热很快就退去了,有时连周一、周二、周三都挺不过去。在这忙碌的时代,我们可能有时顾不上礼拜,真正到主的殿了,参加敬拜的状态也值得思考:听道也忙着一心二用,边敬拜边想别的,不停查看手机;有时是打卡式礼拜,想起来就来一趟,今天若没有什么安排可以去教堂坐坐;有时来了就一直在睡觉……如果是这样的敬拜,那我们所听的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行出来呢? 雅各书1章22至24节中说:“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弟兄姊妹,我们不单来敬拜,来听道,还应该把敬拜延伸到生活当中,让神的话语在我们的生命中起指导作用。我们还在做日常应该做的事,还在过自己的生活,但我们做的态度却是从给人做到给神做。哥林多前书说:“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10:31) 诗篇34篇8节中写到:“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弟兄姊妹,如果我们每次的敬拜都是在神面前全然摆上,是与神的生命联结,是整全的敬拜,这敬拜必然带给你喜悦,也必然带给你生命的改变,使你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经历主的同在,也必然是那种甘甜的主恩的滋味。 弟兄姊妹,最后让我们来回想,并在内心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 作为敬拜者,你是否预备好心灵开始敬拜,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教会? 2. 作为服侍者,你是否预备好自己向别人彰显神的爱和恩慈? 3. 作为牧养者,你是否努力尽本分做好预备工作,保守自己的心怀意念,并全然交托倚靠? 求主帮助我们灵里警醒,警惕聚会前的阻力,用心灵和诚实敬拜朝见神。也求主加力量,使我们在生活中将主的话活出来。阿们!
证道经文:路加福音10:25-37 证道文字: 今天与大家分享关于“家庭”这个话题。家之所以为家,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当然是“关系”,是有委身、能成长,甚至肉体虽逝,但爱的力量与塑造力、影响力仍长存的关系。有家庭信仰传承为根基,有神的同在为保障才有可能建造起爱的家庭。如何真诚信仰神?信心坚固,充满爱心,经营家庭都是值得尽心竭力去寻求、去学习的。今天我以“有神才有爱,有爱才是家”为题目来分享神、爱及家的关系。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是路加福音中著名的比喻之一,耶稣对爱、爱的对象有很深刻的讲解,这将对我们产生启发和影响。 一、真爱是从爱的用处到为爱而爱 律法师是精于律法的专家,他想试探耶稣,显明自己有理。律法师和耶稣讨论到基督教信仰的核心问题时试探耶稣:“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路10:25)耶稣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他反思。耶稣以另外两个问题回答他的提问:“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路10:26)“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路10:27-28)但这就完了吗?律法师又进一步提出试探的问题。他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路10:29)第一次讲出信仰核心的是这个律法师,但很讽刺的是,他虽然说的是“爱”,但在整个对话中律法师的内心却是试探与骄傲,其背后的动机是攻击耶稣。在生活中、家庭里我们也常会如此,嘴上说是爱,却是为自己的目的,甚至欺骗自己,自以为这是爱,但其实是出于自我的满足感、成功感才去做。如我们说“我这全是为了你”、“我还不是为了你好”,这就是“以爱之名”行不爱之事,这背后仍然是有出于“自我”的想法在掌控,并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 哥林多前书第13章是爱的颂歌,我们最熟悉4-8节的经文,“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但保罗在前3节的论述对我们认识爱很重要。“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1-3)这三个负面的论述都是与自我有关系。全心爱神、全意爱人才是基督教的核心。 这使我们明白: 1.爱不是证明自己所做的比对方优越(林前13:1)。 家里的女人爱说话,如同鸣的锣响的钹。男人自以为事业成功,赚得多,就能获得另一半的爱,结果却是家庭破裂。 2.爱不是证明自己所知的比对方更多(林前13:2)。 3.爱不是一项完成的责任(林前13:3)。 有时我们出于责任去做,因为有这个身份、责任,所以去做,而爱是放在对方的身上。父母希望子女成家、安稳,自己一生的任务就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忘记了子女自身对爱的感受。“我完成了责任”,这其中仍然是“我”。妻子希望丈夫浪漫,每逢节日送礼物,丈夫当任务一样随便买一束花,却忽略了妻子渴望礼物的背后是渴望被爱。爱是把自己的生命改变过来,爱是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就好像这个律法师从来没有把他的注意力从自身拿走而去放到耶稣身上。在家庭里,放在自己身上的永远不是爱,要放在对方身上。对方喜欢什么、希望什么,你有没有为他做。有时明明知道错了,还为了面子不承认,不说对不起。从自身转向对方才是真正的爱,才是真正挑战自我,操练我们的生命。 我结婚十年,三年前有了孩子,慢慢我发现一个道理:留出时间不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为了孩子、妻子。我们家有时会因为时间安排有矛盾甚至争吵,比如说孩子该吃早餐或者该睡觉了,这时大人可能正在干别的,小孩开始吵闹,家里的气氛开始混乱,我内心也开始生气,心想:“你就不能先管孩子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是在自己的里面,都不在对方身上,但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 家庭矛盾很多都是因为各种琐事,因为角度、习惯、见解不同。如果“讲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纠正别人、要求别人,那么矛盾永远没有和解的一天。所以,不能把家庭当作法庭,凡事都去分清是非黑白,那样是行不通的。圣经要我们去爱,所有爱的表现都是反人性的,真正的爱是挑战自己。说起人性,我们谁不自夸、不嫉妒、不自私?所以我们里面是真的没有爱。真正的爱就是要操练自己,越过自己本性的软弱,然后才能有爱,爱是操练、改变出来的,不是像看电影那样只是浪漫而已。有时候自我会成为爱的阻力。当然,爱也不是让我们失去自我,而是要省察,很多时候我们是为爱而爱,还是站在自己这边,为了自己?想想在对待配偶、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为爱而爱。 二、真爱是从自我封闭到向神敞开 住在一座房子里,要如何才能高枕无忧、安居乐业呢? 第一,不破坏。不乱踢、乱撞、乱敲。第二,要维护。不仅不要破坏,还要好好保养。第三,要美化。除了不破坏、要维护,还要用家具、灯光、盆栽、字画等营造出舒适、温馨、优雅的居家氛围。以上不破坏、要维护、要美化都还只是在讲外壳、硬件,更重要的是什么?如何才能让这个家不只是一座房子而是家?第四,要有人气。家的主体是人,家之所以为家,是因家人在这儿能学习、有成长、受供应、被保护、得医治。虽经生老病死,虽遭物质的困窘、灾祸的冲击、战火的熬炼、关系的磨合,仍然能全家一同在爱中不断成长。第五,被培育走出去。住在这房子里的人被培育、被塑造、被装备,当他们走出家门,就能对社会、对国家、对神的国度有所贡献。 要使一个家发挥这样全备的功能,没有属天的智慧和能力是难上加难的,而全家人属天的智慧和能力从何而来?家庭属灵氛围的建造是其中的关键之处。有爱的家必须有一个接纳神的空间,充足的真爱是从自我封闭到向神敞开。 使徒行传10章9-24节记载了宣教史上非常关键的一个事件:圣灵打发彼得到哥尼流家里为他们一家人施洗,为了让彼得脱去自我的想法,神让他看见了异象。彼得祷告,“魂游象外,看见天开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块大布,系着四角,缒在地上。里面有地上各样四足的走兽和昆虫,并天上的飞鸟。又有声音向他说:‘彼得,起来,宰了吃。’彼得却说:‘主啊,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洁净的物我从来没有吃过。’……这样一连三次。”(徒10:10-16)44-48节记载,彼得到哥尼流家之后就开始讲道,没多久圣灵浇灌下来,历史上第一批外邦人受洗。之后,第11章记载,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和在犹太的众弟兄听说彼得给外邦人施洗,就开始辩论可不可以领外邦人信耶稣,彼得向他们作见证说:“我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我就想起主的话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神既然给他们恩赐,像在我们信主耶稣基督的时候给了我们一样,我是谁,能拦阻神呢?”(徒11:15-17)接着第18节记载,这个信念就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和基督徒当中被接受了:“众人听见这话,就不言语了,只归荣耀与神,说:‘这样看来,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徒11:18) 彼得和其他使徒开始都只在犹太人的圈子里生活、侍奉,从来不曾想过要把福音传给外邦人,因为他们也受律法的洁净条例禁锢,认为外邦人不洁净,不可以与他们接触。因此,神特别用了一个异象,三次要他吃他认定不洁的东西。彼得对这个异象感到很不解,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接着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神用圣灵浇灌外邦人,像浇灌在犹太人身上一样,于是彼得明白了这个异象的意思。彼得敏锐于圣灵的引导,突破了自己的瓶颈。我们在侍奉、生活、家庭中所遇到的瓶颈大部分都起因于被自己既有的观念所限制,因此,神透过他的话语打破我们的观念。既有的观念本身不见得是罪,不一定不好,却可能对我们的生命或侍奉有所妨碍,因此神会挑战我们放弃、更新。当圣灵对我们说一些我们不曾想到、不习惯,甚至不喜欢的话时,就要注意了。若我们跟得上圣灵的引导,生命或侍奉就能够有所突破。家人的距离更近,往往我们会固化地认定人和事,无法突破自身的有限,此时就需要神的介入,聆听圣灵的感动。 我们要营造的家是一个彼此相爱、神住在里面的家。那么神会不会住在我们家呢?当我们知道神喜欢住在哪种地方,就会知道该如何吸引他来到我们家。诗篇22篇3节说:“但你是圣洁的,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神喜欢住在我们的感谢赞美当中,当我们对他表达爱,欢迎他,他就喜欢来。我们要把家里打扫干净,把心里的垃圾打扫干净,迎接他的同在。 以赛亚书57章15节说:“因为那至高至上、永远长存、名为圣者的如此说:‘我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也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要使谦卑人的灵苏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苏醒。’”神愿意临在那些灵里破碎、渴望他、谦卑仰望他、认罪悔改的人。我们要常常洁净我们的心,洁净我们的灵,让耶稣、圣灵、神进来,让我们的罪被耶稣的宝血所洁净。 我们知道至圣所里有约柜,约柜上有施恩座,施恩座又称蔽罪座,是罪得赦免的地方,是罪要解决的地方,是神的爱进来的地方。耶稣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太5:6)神无所不在,但他特别喜欢造访呼求主名、心灵破碎的人。特别愿意与那心灵谦卑、愿意亲近他、愿意信靠他的人在一起。希伯来书11章6节说:“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当我们真的很渴望神,相信他,他就要造访我们,我们里面的居所要预备好,常常欢迎他进来。 拒绝神爱的例子也有。比如马可福音第10章中那个求问永生的青年财主:“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问他说:‘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亏负人,当孝敬父母。’他对耶稣说:‘夫子,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可10:17-22) 耶稣不是为难青年财主,重点是财主知道的很多,拥有的很多,但爱是放下。有时两口子吵架,都在心里想“我没有错,凭什么这样”。先承认错误时内心的争斗,行动后内心的释放,这是力量来源所在,爱伟大的地方,在于放下。放下你所有、放下你的面子、放下你自以为的尊严、放下自己的那个骄傲,然后对对方说“对不起”,真正的力量从这里出来。这样看来,在神凡事都能。我们很容易告诉神自己面临的挑战有多大,却很少告诉自己在挑战中神有多大。要操练一份容让神爱你的心灵空间。有神的婚姻,家庭就有真爱,成员间能彼此饶恕。 三、真爱是从冷漠的心到敏锐的心,对家人有心、有关爱 一个家庭最让人羡慕的是什么?当然是每一个住在家里的人都要活得好,家庭成员的关系好。箴言15章17节说:“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一个家像不像家,不管房子大或小,关键是家人之间有没有好的关系。 真爱是从冷漠的心到敏锐的心。今天所读的经文中,祭司、利未人都是有足够力量和能力来帮助人的,但他们都离开了。有个犹太人被打躺在地上,应该有爱心的祭司、利未人都没有帮助他,只有被犹太人看不起的撒玛利亚人帮助了他。按照常理,撒玛利亚人上前帮忙意味着他在冒险,付了钱可能没有回报,所以圣经用了一个词“动了慈心”。生活中我们往往是互相刺激对方,你不喜欢的我就要做,你不想听的我就要说。我们要求神让我们“动慈心”。当被打的犹太人躺在路上时,有一个祭司从那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另一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那里,看见他,也照样从另一边过去了。而撒玛利亚人所做的是敏锐于这个人现在的需要,他去帮助了伤者(参路10:30-35)。爱是一种付出,是预备亏本,而不是为了回报。 成功的婚姻需要不断地爱着同一个人。一个被忽视的婚姻会带来痛苦和苦毒,而日日被滋养的婚姻却带来平安与幸福。参加婚礼时牧师会说“结婚的两个人在参与一项神迹”,过了多少年以后我们才明白真正的神迹不是结婚而是婚姻。任何人都能够结婚,但只有神能创造婚姻。不是爱情成就了婚姻,而是婚姻成就了爱情。当我们在婚姻中邀请神,顺服主,当婚姻中有着神的爱,有情的人就能终成眷属,没有什么能把他们分开。 属灵的家庭是与神立约,是一个敬拜神、侍奉神、荣耀神、享受神,与神交通的家庭。约书亚年纪老迈时说:“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书24:15)在基督徒家庭中有两种教养方式:一种是天天苦口婆心,殷殷叮咛警告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另一种是父母以身作则,让孩子自己领悟、感受,学会爱耶稣,世界自然会失去吸引力。家庭的建立就是要让我们在孩子面前活出真实的生命,时刻以爱慕神为首要。我们以身作则承担起信仰传承的责任,也是因为在这变幻莫测、动荡不安,价值观、道德观、家庭结构崩溃的世代中,如果全家同聚,对神有信、对己有望、对人有爱,本身就是对神最有力的见证。 愿我们都建立有神有爱的家。阿们!
证道经文:马可福音6:30-44 证道文字: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异口同声地唱“我们是天国的子民”,又异口同声地宣告“我们要跟随主的脚踪”,我们的心在主的圣所中进入了一个与主同在的氛围中。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来读马可福音6章30-44节的经文,看主耶稣在传道三年中最为高峰的时候,他行了什么神迹以及他藉着这个神迹要晓谕我们什么。 今天这段经文大家都比较熟悉,讲述的是“五饼二鱼”的故事。五饼二鱼让五千人吃饱,彰显了主耶稣赐给我们属灵的丰盛。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只要我们跟随耶稣,就一无挂虑;只要我们跟随耶稣,就没有缺乏。但是,五饼二鱼这个神迹的属灵意义只在于此吗?今天,当我们再一次重温经文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神迹是主耶稣传道三年的一个属灵的高峰,也为他这三年传道所行的所有神迹定了一个基调。这个基调就是,神给我们的丰盛的祝福不单单关乎我们今生今世所日用的一切,还关乎我们如何跟随主,去认识他受死、埋葬、复活的属灵意义。 一、背景:施洗约翰的殉道 主耶稣用五饼二鱼让成千上万人吃饱的神迹与另一个事件相关,它发生在主耶稣行“五饼二鱼”这个巨大的神迹之前。 这个事件就是施洗约翰的殉道。他是主耶稣时代里第一个为了神的缘故,为了神律法的公义和圣洁的缘故,与当时执政掌权者针锋相对的。弟兄姊妹会问,圣经不是说要顺服执政者掌权者吗,怎么还要针锋相对?施洗约翰的殉道向我们诠释了我们当如何做顺服的功课。彼得在他的书信中说:“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彼前2:13-14)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前提,乃是为主的缘故,并且这些臣宰与君王是惩恶扬善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前提,在使徒行传彼得说:“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徒5:29)。这就准确诠释了我们如何去顺服以及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顺服。 施洗约翰到底做了什么呢?当时在主耶稣的家乡加利利,一个叫希律安提帕的人作省长,此时耶路撒冷已经不再被罗马人所信任,他们派本丢彼拉多作巡抚直接管辖(参路3:1)。希律娶了他弟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这是完全违背犹太人的道德和摩西律法的。于是施洗约翰对他说:“你娶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合理的。”(可6:18)弟兄姊妹,施洗约翰这样做有意义吗?如果没有施洗约翰的归正,我们还有理由相信犹太人是神的选民吗?我们还有理由相信犹太人属灵的灵魂还活着吗?正是因为有了施洗约翰,才使得整个犹太社群的道德不至于崩塌。 这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所多玛、蛾摩拉的故事。这两座城市之所以成为堕落的地方,它肯定有第一个罪恶的发端。如果某个人做些伤风败俗的事情,按照摩西的律法,人们应该用石头把他打死。可是,如果发生了败坏的事情却没有一个人发声,也就等于默许了罪恶的合理性,那就成为了恶行的同谋。弟兄姊妹,当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你会如何处置?你是否也是一个同谋?因为没有人振臂一呼,没有人出来指正,于是邪恶就如同法利赛人的酵,成几何倍数增长,在整个所多玛与蛾摩拉蔓延开来,最终两座城被神毁灭。 正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个别的人愿意发声,才使这个世界不至于坍塌。施洗约翰就这么做了,然后他被下在监里。圣经清楚地记载,希律王很欣赏施洗约翰,可是当他面临选择的时候,在他自己的生日宴会上,他的虚荣心在他的里边占了上风,他对希罗底的女儿夸口说:“随你向我求什么,就是我国的一半,我也必给你。”她们就提出来说要约翰项上的人头。于是希律就让人把约翰的人头端了过来(参可6:20-28)。我们可以想象,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在整个耶路撒冷、犹太全地会引起怎样的波澜。权势的邪恶,道德的败坏,居然让一个正义的圣洁的灵,一个神的仆人人头落地。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耶稣行了五饼二鱼的神迹。经文这样记着说:“使徒聚集到耶稣那里,将一切所作的事、所传的道全告诉他。”(可6:30)使徒们告诉耶稣的自然包括施洗约翰的殉道,以及有人把他的尸体收殓埋葬这件事情。“耶稣听见了”(太14:13),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可6:31)当耶稣来到他们预定的地方的时候,发现成千上万的人等在那里。经文记载说:“众人看见他们去,有许多认识他们的,就从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里,比他们先赶到了。”(可6:33) 二、主耶稣的怜悯 弟兄姊妹,这让我们联想到列王纪上记载的以利亚与那些假先知博弈的故事。以利亚与宫廷里执政掌权者养的那些假先知争战,这些假先知又起来到处追杀以利亚,以利亚跑到一个地方躲起来,耶和华三次在他面前显现,指示他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他转了几个地方,最后到了何烈山的一个山洞里。“耶和华的话临到他说:‘以利亚啊,你在这里作什么?’他说:‘我为耶和华万军之神大发热心;因为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毁坏了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王上19:9-10)耶和华说:“但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王上19:18) 弟兄姊妹,神对于属他的人门槛真的很低。你只要不向巴力下跪,你只要不跟巴力亲嘴,你就是我的民,你就在我的七千人之列。我们能做到吗?在权势和荣耀面前,我们会跪下吗?我们会与罪同流合污去亲嘴吗? 回到经文中,此时主耶稣来到他预定的地方,等在那里的仅男人就有五千人,还不包括跟随的女性,可以想见这个时候有多少人在这个地方等候耶稣。这些人都没有向巴力屈膝,他们来到耶稣面前了。四部福音书都记载说主耶稣看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主耶稣这颗为父的心怎么能不怜悯?这么多人来寻求他,眼巴巴地希望主耶稣能给予他们属灵的救济。 我们常抱怨说神为什么没有听我们的祷告?神为什么不怜悯我们?透过这段经文我们可以看到,要想让神怜悯,你能够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就够了:第一,不要向巴力亲嘴。第二,不要向巴力的权势下跪。第三,如果做不到以上两点,你能不能忏悔呢?圣经说:“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51:17)如果你实在无能为力,你做错了事,你愿意忏悔吗?第四,如果忏悔也做不到,你愿意呼求吗?呼求“主啊,你救我!”如果你这一点都达不到,怎还指望天父救你、怜悯你呢?主耶稣在登山宝训说:“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太5:4)哪怕你哀恸,他也不会放弃对你的怜悯和慈爱。 接下来,主耶稣“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可6:34)。主耶稣的心是基督的心,是救赎我们的心,是怜悯我们的心。弥赛亚看我们如同牧人看羊群一般。弟兄姊妹,我们看到福音书中讲到主耶稣时经常用一个词“教训”。传福音不是表扬大家,传福音是要用神的真光刺透每个人的心,进入每个人心灵的隐秘之处。 主耶稣的怜悯就这样发出来,因为他看到那么多双眼睛,那么多颗心在仰望他,跟随他,于是五饼二鱼的神迹发生在世人的面前。 三、主耶稣的同在 经文说:“天已经晚了,门徒进前来,说:‘这是野地,天已经晚了,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四面乡村里去,自己买什么吃。’耶稣回答说:‘你们给他们吃吧!’门徒说:‘我们可以去买二十两银子的饼给他们吃吗?’耶稣说:‘你们有多少饼,可以去看看。’”(可6:35-38)约翰福音记载是一个小孩拿出了五个饼两条鱼(参约6:9)。“他们知道了,就说:‘五个饼,两条鱼。’耶稣吩咐他们,叫众人一帮一帮地坐在青草地上。众人就一排一排地坐下,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可6:38-40)这个时候主耶稣发出了一个邀请,他所行的神迹是要邀请众人一同参与,一起同工的。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像一个幼儿园的老师一样,本来小孩子也没做什么,但是他一定要鼓励这些小孩子,还要奖励这些小孩子。神对我们也是如此。我们在座的无论是年长的年幼的,在神的面前都如同小孩子。神会邀请我们同工。神在救赎我们的时候,在传福音的时候,他也邀请我们一起与他同工,一起救赎我们自己。我们深知自己根本什么也不是,也做不了什么,但即使这样,神还是会邀请我们。此时此刻,神把这些本来接受救济,接受吃饼、吃鱼的人分成一排一排,就如同神的精兵一样。今天主耶稣也邀请我们,邀请我们与他一起同工,我们千万要抓住这样的感动。 弟兄姊妹,可能有时候我们会感到不自信,也不知道明天的道路该怎么走,但是我们要听从、要等待、要顺服、要跟随。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主动地顺服。大家都听过福音书中十个童女的比喻(参太25:1-13),其中的五个童女在等待新郎到来的时候,她们很聪明,知道预备油,这才是真正的等待。我们今天的顺服也要是有准备的顺服。当神向我们发出邀请的时候,问我们在哪里的时候,我们的身上已经披戴了圣灵所给的全副军装,这才叫真正的等待,这才是真正地响应神的呼召。亲爱的弟兄姊妹,你预备好了吗? 我们不要以为我们很软弱,怎么能跟神同工?何况我们自己还在苦难当中!我们当晓得,我们即便经历苦难,也是在耶稣基督的怀抱中经历苦难的。就像一个小孩到医院去打针,虽然害怕,但是他一直在母亲的怀抱中经历这一切。 我们不要以为我们如此弱小,与神同工时会不会辱没神的名声?亲爱的弟兄姊妹,只要我们用信心愿意跟随他,就能够成就连自己都感到惊奇的事情。比如圣经中记载的以色列民过红海的故事:当摩西面临着阻隔在面前的红海的时候,后面有埃及的兵丁追赶他们,摩西在无比无助时向神呼求,向海伸杖,于是红海分为两半,这个时候摩西下令,以色列人就踏着红海的干路走了过去(参出14:10-23)。神就是这样邀请几百万的以色列人与他一起同工过了红海,这些人也一起见证了神的伟大。 四、主耶稣的丰盛 经文到这里进入了尾声:“耶稣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擘开饼,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也把那两条鱼分给众人。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可6:41-42)主耶稣擘开饼递给门徒,门徒摆在众人面前,众人就这样传递着,每个人都带着信心。他们跑步到这里等候耶稣,他们在在约翰的人头刚落地不久就来到这里等候耶稣的教训与祝福,这不是空跑,也不是徒劳。他们也是带着信心与耶稣一起同工,门徒给我鱼,我再给别人,最后众人都吃饱了。并且“门徒就把碎饼、碎鱼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可6:43)。 今天的我们本没有能力,但神考验的是我们对神的顺服和信心。主耶稣才是这个世界的掌权者,他会在一切处境面前,在我们的敌人面前为他的儿女摆设筵席,他会为我们预备够用的力量和丰盛的恩典。 亲爱的弟兄姊妹,当我们在这里分享五饼二鱼的神迹的时候,我们感谢神,感谢神给予了我们丰盛的生命。同时,他给予我们福音的信息不只是让我们吃饼得饱,而是让我们效法先知,要我们“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8)。当神呼召我们的时候,当这个时代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站出来为神做见证。 感谢神用五饼二鱼的神迹让我们晓得福音的整全信息,让我们不看这个世界,单看神的永生。让我们晓得神邀请我们一起同工,他也必会用大能覆庇我们,藉着我们的信心成就神在我们生命中的托付。求主与我们同在,怜悯我们,赐给我们丰盛的生命。阿们!
证道经文:哥林多前书15:35-49 证道文字: 父老弟兄姊妹,主内平安!哥林多前书第15章围绕复活展开。耶稣基督的复活不仅是我们信仰的教义,也是我们传讲的福音,更是我们生命的经历。今天我们藉着15章35-49节要分享的主题是“身体的复活”。对基督徒而言,身体的复活既是我们在主耶稣里常存的盼望,也意味着我们要以属灵的眼光来看待当下的人生、所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与神的关系。 无论是当时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还是历世历代教会的信徒都曾有这样的疑惑:“死人怎样复活,带着什么身体来呢?”(林前15:35)面对人们的疑问,保罗从三个方面引导我们思考身体的复活。 一、神的创造 首先,保罗说:“无知的人哪,你所种的若不死就不能生。并且你所种的不是那将来的形体,不过是子粒,即如麦子,或是别样的谷。但神随自己的意思给他一个形体,并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体。凡肉体各有不同:人是一样,兽又是一样,鸟又是一样,鱼又是一样。有天上的形体,也有地上的形体。但天上形体的荣光是一样,地上形体的荣光又是一样。日有日的荣光,月有月的荣光,星有星的荣光。这星和那星的荣光也有分别。”(林前15:36-41) 人们常常通过经验积累或逻辑推理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曾经我们秉承“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如今AI合成的图像和声音都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今天选取的经文中,保罗以“无知”二字提醒我们,人的认知不仅来源于经验和推理,还有神的启示。神创造了这个世界,并藉着这个世界向我们启示他自己,让我们明白这个世界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创世记1-2章记载了神的创造,也回答了人类常常探讨的两个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在这里?”人之所以尊贵,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在神创造的天地万物当中,惟有人是神按照自己的形像和样式创造的(参创1:26-27)。第二,人有从神而来的灵性。如圣经所记:“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2:7)。因此,人在潜意识里有对神的寻求。 人们不认识神的时候总是想藉着财富、名誉、地位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却往往是徒劳无功。奥古斯丁在《忏悔录》里写到:“神啊,你为自己而创造我们。除非我们回到你面前,在你里面找到安息,否则我们将永无安息之所。”法国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亦曾如此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神所塑造的真空,任何受造之物都无法填补这个真空,只有造物主——藉着耶稣基督而为人所知的神可以填满。” 当我们更多认识神的时候,才会对自己有更加清楚的认识。正如诗人大卫所说:“耶和华啊,你已经鉴察我,认识我。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卧,你都细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耶和华啊,我舌头上的话,你没有一句不知道的。你在我前后环绕我,按手在我身上。这样的知识奇妙,是我不能测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里;我若在阴间下榻,你也在那里。我若展开清晨的翅膀,飞到海极居住,就是在那里,你的手必引导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诗139:1-10) 二、神的救赎 接着,保罗说:“死人复活也是这样:所种的是必朽坏的,复活的是不朽坏的;所种的是羞辱的,复活的是荣耀的;所种的是软弱的,复活的是强壮的;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经上也是这样记着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的活人’,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林前15:42-45) 哥林多这个城市受希腊文化影响,很多人认为身体是灵魂的禁锢,物质世界也不重要,甚至认为物质世界是邪恶的。但是,创世记记载:“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1:31)。神也赐给人选择的权利。然而始祖却没有选择敬畏神,而是悖逆了神的旨意。神怜悯陷在罪恶过犯当中的人,就差遣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将救赎的恩典带给我们。所以,耶稣基督的到来恰恰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肯定。 我们也要明白,这个世界之所以一直被神看为好的,是因为有耶稣基督宝血的遮盖。我们之所以能够来到神的圣殿敬拜并被称为神的儿女,是因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赎买了我们。而且,我们仅仅拥有这个物质世界是不够的,因为耶稣基督教导我们:“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参申8:3)。 另外,耶稣基督的复活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更新,使我们得着重生的恩典。从前我们凭己意论断别人的缺点和世界的黑暗,如今我们在耶稣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林后5:17),“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2:5)来面对身边的人和事。 基督徒还常存一个盼望,就是耶稣基督的再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经历疾病,也会有对死亡的恐惧。但是,在耶稣基督永恒的国度里,“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4) 我们的属灵生命需要与耶稣基督联合才能得以建造。虽然我们无法穿越到耶稣生活的那个时代与主产生交集,但是约翰福音记载了主耶稣的教导:“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约6:53-56)所谓“吃主的肉”、“喝主的血”就是听从主的教导,跟随主的脚步,凭信心委身于主。 基督徒的洗礼就是向世人宣告自己与基督的联合。正如保罗所讲:“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我们若是与基督同死,就信必与他同活。”(罗6:4-8)所以,我们的生命需要改变,远离罪恶和血气,藉着读经和祷告领受属天的吗哪,藉着敬拜、聚会和团契与弟兄姊妹一同建立神的教会。 三、人的归属 最后,保罗向我们阐释了人的归属:“但属灵的不在先,属血气的在先,以后才有属灵的。头一个人是出于地,乃属土;第二个人是出于天。那属土的怎样,凡属土的也就怎样;属天的怎样,凡属天的也就怎样。我们既有属土的形状,将来也必有属天的形状。”(林前15:46-49) 弟兄姊妹,你的归属在哪里?如果我们的内心被欲望、苦毒、恼怒和嫉妒占据,如果我们想要靠着房子和车子来证明身价,想要凭借衣着和饮食来显明身份,那么我们就仍属土。基督徒的价值不在于所积累的属世财富,而在于我们的归属——主耶稣基督。当我们委身于主的时候,就找回了神起初创造我们的形像和样式;当我们按照主的教导行在神的真理之中的时候,就得到了神所赐的荣光。愿神祝福他的话语,也祝福听他话语的每一位弟兄姊妹。阿们!
证道经文:约翰福音1:19 证道文字: “次日,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次日”就是第二天,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就说:“看哪”,看什么呢?看除去世人罪孽的神的羔羊。 一、我们原是罪人 世人遇到困难会请教大师指点迷津,有时会感到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有种顿悟的体验。我们基督徒的顿悟是什么样的呢?可以很确定地告诉大家,基督徒在灵里、在意识里,在我们的头脑当中是有圣灵的工作、圣灵的启示的。圣灵是如何启示的呢?我们都不是义人,都是罪人,狡诈欺骗,常存邪思恶念,也会常常悖逆神的律法和神的教导,这些是无可推诿的。知道自己的罪,才是基督徒真正受圣灵启示的顿悟。这是基督徒与世人完全不同的顿悟,顿悟我们在神的面前本是不洁不义的。 “耶稣站在革尼撒勒湖边,众人拥挤他,要听神的道。他见有两只船湾在湖边,打鱼的人却离开船洗网去了。有一只船是西门的,耶稣就上去,请他把船撑开,稍微离岸,就坐下,从船上教训众人。讲完了,对西门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西门说:‘夫子,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他们下了网,就圈住许多鱼,网险些裂开,……西门彼得看见,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5:1-8) 彼得在这里说了两句话,第一句,“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第二句,“我是个罪人”。他顿悟到了在耶稣基督这位神的独生爱子——神的羔羊面前,自己是罪人,不配站立,只能俯伏在耶稣的膝前。 今天,当我们意识到耶稣是我们的救主,意识到耶稣是神的羔羊,且要背负我们的罪的时候,也会有一个顿悟——我们都是罪人。“‘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1:15)这是使徒保罗在神面前的顿悟。 二、基督耶稣是背负世人罪孽的神的羔羊 神藉着施洗约翰的口这样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这就是我曾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来在我以前”。我先前不认识他,如今我来用水施洗,为要叫他显明给以色列人。’约翰又作见证说:‘我曾看见圣灵仿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我先前不认识他,只是那差我来用水施洗的,对我说:“你看见圣灵降下来,住在谁的身上,谁就是用圣灵施洗的。”我看见了,就证明这是神的儿子。’”(约1:29-34) 这段经文给出了三点信息: 第一,我们来到耶稣基督面前,最初的状态是一个罪人。 第二,耶稣基督是神的羔羊,要除去世人的罪孽。既然我们是罪人,就必须要投靠神的羔羊,就是耶稣基督,这是我们当追求的,也是当做的。 第三,施洗约翰见证了圣灵降在耶稣基督身上,且耶稣就是用圣灵给人施洗的那位。所以,我们受洗的时候要奉耶稣基督的名。 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被钉,是神的羔羊,背负了我们世人的罪孽,担当了我们的罪愆,他的宝血涂抹了我们的过犯。这一切在旧约中有没有预表呢? “要从以色列会众取两只公山羊为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为燔祭。亚伦要把赎罪祭的公牛奉上,为自己和本家赎罪。也要把两只公山羊安置在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为那两只羊拈阄,一阄归与耶和华,一阄归与阿撒泻勒。亚伦要把那拈阄归与耶和华的羊,献为赎罪祭;但那拈阄归与阿撒泻勒的羊,要活着安置在耶和华面前,用以赎罪,打发人送到旷野去,归与阿撒泻勒。”(利16:5-10)这段经文十分精准地解释了什么叫“除去罪”。 以色列人有很多的祭,赎罪祭、赎愆祭、燔祭、平安祭,要献羔羊、斑鸠、鸽子等等。在赎罪日献的赎罪祭,是要从以色列会众中取两只公山羊,带到祭司亚伦那里,然后亚伦首先要把赎罪祭的公牛奉上,为自己和本家赎罪。也要把两只公山羊安置在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为那两只羊拈阄。拈阄被杀掉的一只,要将这羊的血带到帐幕至圣所当中,为人赎罪。以色列人看到血流出,就会大声喊着说:我的罪已经献上了赎价,我已经被饶恕赦免了。 拈阄的第二只山羊要活着安置在耶和华面前,归阿撒泻勒。阿撒泻勒是什么?就是送到旷野去的意思。祭司亚伦两手按在羊头上,承认以色列一切的罪愆,把这罪都归在羊身上,然后再把羊送到旷野去,带到无人之地。为什么要带公山羊到无人之地呢?山羊有野性,释放到旷野之中它们就会跑得无影无踪,远离人群。这表示东离西有多远,神让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祭司将两只手放在羊的头上,承认世人的罪,象征性地将人的罪愆移到了羊的身上。以色列人看着羊被领走,就会大声喊着说:我们的罪已经交上了赎价,也从我的身上被挪去了。所有的人站在这只归阿撒泻勒的羊的周围,一起嗤笑咒骂这只山羊,因为这只山羊在他们心中是满了罪恶的。 两千年前,神将我们的罪放在耶稣基督的身上并非是象征性的,而是实实在在地转到了耶稣基督的身上。当主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时,他的衣服被兵丁拈阄瓜分了。路加福音23章34-35节告诉我们,“当下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兵丁就拈阄分他的衣服。百姓站在那里观看。官府也嗤笑他,说:‘他救了别人,他若是基督,神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吧!’” 基督耶稣所经历的这一切就如同这只归阿撒泻勒的羊。神是恨恶罪恶的。耶和华我们的父神将罪从我们的身上挪去放在他独生爱子的身上。这位神的独生爱子忍受了讥讽、迫害,被击打、被咒骂、被嘲弄、被憎恨,被一群愤怒的人钉在十字架上。他所受的苦,所受的难,所留的宝血遮盖了我们的过犯和不义,除去了我们的罪。 但肉体的痛苦无法比拟背负世人的罪所引发的灵命的痛苦。耶稣基督要经历人的讥讽和嘲弄,还要经历从神而来的愤怒和憎恨。主耶稣基督背负着世人的罪孽和重担,这也是为什么耶稣基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感谢赞美主,耶稣基督除去我们的罪,神也使耶稣基督的生命成为赎罪祭和赎愆祭。 “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约壹2:2)不单如此,耶稣基督除去了罪恶的权柄和权势。“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因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罗6:14)当耶稣基督被举起来的时候,就要伤那蛇的头,当耶稣基督被高举的时候,就要吸引万人来归从他。 三、面对神的羔羊,我们看到了什么 面对神的羔羊,我们要看到神丰丰富富的爱,看到神的道充充满满地临到了我们。“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面对神的羔羊,我们要看到耶稣基督是为我们的罪被钉,担当了你、我的过犯和罪愆。作为神羔羊的耶稣基督,他已经为我们的罪孽交上了赎价,从今以后我们有了盼望。 面对神的羔羊,我们要看到,我们的罪已经被挪去了。东离西有多远,他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所有相信的人都可以在神的面前,在他的施恩座前得称为义,因为神藉着他的爱子交上赎价,就叫我们今天都能够有得救的指望和盼望。 面对神的羔羊,我们要看到神的震怒远离了我们。因为羔羊——他的爱子,为我们赎了罪,所以今天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施恩座前。 当我们来到神的面前,我们悟到了我们是罪人,耶稣基督被献上就挪去了世人的罪,包括你、我的罪。靠着耶稣基督羔羊的血,我们被赎买回来,又靠着耶稣基督的圣名,我们接受了圣灵的洗礼,有了得救的指望和盼望。耶稣基督还击败了罪的权势,让我们活在恩典之下,不再活在律法之下。他使我们能够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面前,得恩惠,蒙怜悯,作我们随时的帮助。 愿神祝福他的话语,打开我们属灵的心窍。求神住在我们里面,加添给我们够用的力量,能够对付今日的试探。阿们!